为支撑水利科技进步发展、助力水利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材,根据当前水利发展需求,为更好地发挥学术会议学术引领作用,突出交叉学科、多领域的交流融合,2023中国水利学术大会拟于10月中下旬在郑州举办。大会会期2天,第一天为大会开幕式、主旨报告和特邀报告;第二天为分会场学术研讨。同期还将组织展览展示、成果颁奖等配套活动。
为充分发挥各单位学科、人才、组织等优势,现面向各单位遴选分会场承办单位、分会场主题。
遴选范围
中国水利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省级学会、单位会员等。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水利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水利发展现状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完成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大坝、水库、水电站等,这些工程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利科技创新:中国在水利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遥感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在水利领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利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水资源管理: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土保持:中国政府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项目,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
水利扶贫:水利扶贫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建设小型水利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2022年,中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达10893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关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最多的一年。
中国水利领域有哪些技术突破
遥感技术:中国在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监测、水土保持、洪涝灾害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水域的实时监测,对于预防和应对洪水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中国在信息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工程施工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量水利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对于提高水利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技术:中国在生物技术在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生物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快速降解,对于保护水环境和水生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新材料技术:中国在新材料技术在水工结构设计、水利工程施工、水利设施维护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通过新型复合材料,可以实现对水工结构的优化设计和高效施工,对于提高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作用。
新能源技术: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在水力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通过新能源技术,可以实现对水能的高效利用,对于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参会代表报名:陈守开,13803845281,man200177@163.com;刘少康,0371-69127670,18638786707,liushaokang@ncwu.edu.cn。
2.分会场论文作者代表和报告交流:各分会场联系人(见附件1)。
3.展览展示:颜文珠,010-63203260, 18601962029, yanwenzhu111@163.com。
4.论文作者学术海报展示:王文杰,010-63204551,15050850433,wwenj815@163.com。
5.平台技术服务:吴宇琦,18701645440,wuyuqi@medmeeting.org。
6.其他事项:杨姗姗,010-63204851, 13521571872, 1063145120@qq.com。
分会场设置原则
1.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和水旱灾害频发的新老水问题,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突出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水利科技问题。
2.以解决水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水利科技合作。
3.强调科技的传承、创新、发展,鼓励将往届分会场办成连续性、系统性的品牌分会场,不断提升分会场举办方在本学科的号召力和行业影响力。
4.积极鼓励各分支机构(省级学会)、各单位参与或联合举办分会场,分享最新、最前沿的学术成果,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三、分会场设置要求
1.数量及规模。大会分会场数量不限,单个分会场规模控制在100人左右,参会代表以一线科技工作者为主。国际分会场交流语言为英语,规模不少于40人。
2.分会场管理。每个分会场设主席1名(联合举办可多设),学术秘书1-2名,负责本分会场论文的征集、评审录用,组织分会场报名参会,安排分会场日程等。
3.活动安排。各分会场活动时间、地点服从大会统一安排;各分会场除组织本分会场参会人员参加第一天大会开幕式、主旨报告和特邀报告外,需组织半天或1天的学术交流活动。
4.论文征集、评审、出版。分会场论文的征集由各承办单位具体负责。欢迎和鼓励作者在大会上首次公开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论文评审工作由各分会场学术委员会具体负责,并在规定时间内通知入选论文作者。入选论文将由中国水利学会统一安排正式出版。
分支机构举办分会场,承办竞赛和智库等活动,将作为年度评估的重要指标。
申报要求
请于2023年4月25日前将《2023中国水利学术大会分会场报名表》(附件)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其他事项
大会将同期举办论文征集、展览展示(线下及线上展厅)、大会报名及相关事项请关注后续通知以及大会网站:https://ches2023.scimeeting.cn或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
会议报名
参会代表可登录学会网站“2023中国水利学术大会”专栏(网址:https://ches2023.scimeeting.cn),于10月31日17时前进行在线报名和线上缴费。逾期未报名者,可于11月3日、4日在推荐酒店现场进行报名和缴费(现场报名者不保证住宿)。
参加外地分会场的参会代表,请与各分会场联系报名。
(一)注册费
参会代表(学会理事及特邀嘉宾除外)需缴纳会议注册费。会议注册费标准为:普通代表2000元/人,学生代表1200元/人。
(二)缴费
1.在线缴费(推荐使用该方式)
报名时,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网上银行等方式直接进行线上扫码缴费。
2.公对公银行汇款
户名:中国水利学会
开户行:建行北京宣武支行
账号:11001019500056178863
注:汇款时请在备注栏填写缴费者姓名和电话,并在系统中上传缴费凭证。
(三)会议费发票
会议费发票内容为“会议注册费”,仅提供电子普通发票。电子发票链接将发送至代表在会议系统注册的手机号和邮箱,请自行下载、打印。
(四)住宿酒店
会议统一安排,不用自己联系酒店进行预订,费用自理。由于预计参会人数较多,会务组预订了多家酒店(见附件2)。参会代表在线上注册时,需选择是否入住酒店;如果住宿,请选择拟入住的酒店,并选择“单独住宿”还是“接受合住”。如果有意向合住人,请注明;如果不填,表明接受随机安排。
学术海报展示
大会期间,将安排大会论文作者进行学术海报(Poster)线上和线下展示(不单独收取展示费)。
1.线上学术海报展示:有意向进行线上学术海报展示的作者,可将自己的论文成果按照学术海报模板于10月31日前在会议网站https://ches2023.scimeeting.cn提交,经由学会相关联系人审核后进行展示(名单附后)。
2.线下学术海报展示:有意向进行线下学术海报展示的作者,可将自己的论文成果制作成易拉宝。易拉宝统一尺寸为80cm*200cm,制作费用自理。请参加线下学术海报展示的论文作者于10月31日前将展示学术海报电子版和学术海报展示申请表(见附件3)提交相关联系人审核。学会将统一安排时间、地点供作者进行线下展示、宣传。参加线下学术海报展示者须为注册过的与会代表。未经审核通过的,一律不得自行展示。
展览展示
大会将结合学术交流、专题研讨等内容,通过大会网站线上展厅宣传、会场展览展示等多种宣传方式,为单位会员推介展示国内外水利先进技术、适用技术、新产品、新发明、新工艺、新材料等搭建展示平台。
诚邀各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学会将竭诚欢迎并做好相关配合和服务工作。
接站安排
为方便代表报到注册,11月3日全天,大会会务组将在郑州东站和机场安排班车接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