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健康发展和促进各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目前已先后成功举办12届。2016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立了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工作组,并成功举办7届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及6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和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等活动。本次研讨会拟于2023年11月24-26日在广州召开第十三届全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暨第七届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和第七届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简称“一会两赛”)。
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
主题: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
议题:
1. 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发展趋势
2. 基于韧性城市理念下的专业建设理念与方案
3. 专业内涵与外延
4. 一流专业建设与专业论证
5.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6. 一流课程及精品课程建设
7. 专业教材建设
8. 基于OBE模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9.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探讨
10.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11. 其他相关课题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高校城地专业建设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高校城地专业建设发展现状
全国有12所大学开设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其中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这个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勘察、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工程机械基础、电工技术、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能力。主干课程包括土木工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学、城市地下规划与设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工程结构、地铁与轻轨、隧道工程、地下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等。
全国高校城地专业领域典型案例
-
上海地铁:上海地铁是中国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上海交通大学在地铁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参与了地铁隧道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环节,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设计和施工的外环隧道,该隧道全长30公里,采用盾构法施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盾构隧道。
-
南京地下空间:南京地下空间是中国第一个由本科院校开设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该专业在南京大学成立,旨在培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勘察、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南京地下空间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南京地铁的建设,该地铁系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
-
北京地铁:北京地铁是中国最早的地铁系统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清华大学在地铁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参与了地铁线路规划、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北京地铁5号线的设计和施工,该线路穿越了北京市中心城区,是北京市最为繁忙的地铁线路之一。
-
广州地铁:广州地铁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也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地铁系统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在地铁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参与了地铁线路规划、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广州地铁3号线的设计和施工,该线路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是中国第一条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地铁线路。
全国高校城地专业领域涉及的前沿科技
-
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是一种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常用的技术,该技术涉及到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在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设计和施工的外环隧道,该隧道全长30公里,采用盾构法施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盾构隧道。
-
地铁车辆设计制造技术:地铁车辆是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车辆设计、制造、维修等方面。清华大学在地铁车辆设计制造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设计了北京地铁5号线车辆,该车辆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提高了地铁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技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技术涉及到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该技术涉及到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包括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南京地下空间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南京地铁的建设,该地铁系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动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动化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涉及到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方面。华南理工大学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动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设计了广州地铁3号线车辆,该车辆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是中国第一条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地铁线路。
全国高校城地专业领域知名专家
- 周素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行为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城市地理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城市交通、时空行为与大数据、城市犯罪、城市健康、城市规划与治理、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赵小俊: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城市地下物流、地下管网安全运行与智能化感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王建军: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城市地下物流、地下管道非开挖施工及修复、地下工程风险评估与智能管控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刘泉: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地铁建设与运营、地下工程结构设计与分析、城市地下管道检测与修复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邮寄地址: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外环西路100号,邮编:510006
联系人及电话:
梁仕华 13427660164 (总联系人)
袁炳祥 15521181262 (研讨会)
王婉莹 13006653066 (教师讲课大赛)
罗庆姿 15800280504 (模型竞赛)
秘书处邮箱:gdutyls123@126.com
通知全文及附件请登录学会网站查询下载。
参加研讨会代表,请于2023年10月25日前提交研讨会回执到大会秘书处邮箱gdutyls123@126.com,邮件主题标记为“姓名+研讨会+单位名称”。
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大赛
“一会两赛”期间,将举行第七届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相关信息见附件2,填写并签章扫描后于2023年10月25日前发至邮箱gdut_cdjkds@126.com,邮件主题标记为“姓名+讲课大赛+单位名称”。
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
“一会两赛”期间,将举行第七届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由各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在校学生组成的参赛队将围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概念设计、模型制作以及承载能力测试等方面进行评比,相关信息见附件3。各参赛队伍请填写参赛报名表,签章并扫描后于2023年10月17日前发至邮箱gdutmxjs@126.com,邮件主题标记为“姓名+学生竞赛+单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