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经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将于2023年11月23-27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这是数学教育分会成立后的第二次学术盛会,会议期间将邀请著名数学家与数学教育专家作大会报告,以及数学教育领域内的同行专家作分组报告。会议期间还将召开数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会议。
会议议题
01: 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
02: 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研究;
03: 中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考试研究;
04: 数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05: 现代数学的发展与中小学数学教育;
06: 大学数学教育研究;
07: 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
08: 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
09: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研究;
10: 数学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研究;
11: 数学文化、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
12: 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与数学教育;
13:中职数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研究。
会议网址
http://njnu.467.cn/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数学教育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数学教育发展现状
教育理念的转变:近年来,我国数学教育逐渐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这种转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追求答案的正确性。
课程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数学课程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例如,增加了许多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教学方法上,我国数学教育逐步摆脱了传统的“满堂灌”模式,开始采用更多的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术手段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在数学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模拟实验等方式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评价体系的改革: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我国正在逐步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尝试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例如,除了笔试之外,还加入了口试、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考核,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教育课程与教材创新趋势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课程和教材的设计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可能包括使用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及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跨学科整合:数学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数学课程可以与科学、工程、艺术等领域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技术的融入: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教育将更加依赖于技术工具,如智能教学系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个性化学习: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数学教育将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案。
重视情感智力和社交技能的培养:未来的数学教育将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还会关注他们的情感智力和社交技能。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未来的数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工智能对数学教育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个性化教学:AI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进度,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智能评估与反馈:AI可以实时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及时、准确的学生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丰富教学资源:AI可以自动生成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如课件、习题、案例等,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提高教学效率:AI可以自动化处理一些繁琐的教学任务,如批改作业、管理课堂等,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拓展学习途径:AI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服务,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数学教育分会秘书处:公邮cmsmes@math.ecnu.edu.cn
联系人:张姗,办公电话:021-54345064、021-54342646转109
2023年学术年会承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会议专用邮箱:sxjyxsnh@126.com
联系人:崔皓翔,联系电话:15651077709
参会须知
1. 住宿、交通信息、日程安排等详见会议网站;
2. 会议代表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温馨提示:因11月份会议较多,宾馆紧张,请参会代表尽快订房。10月10号之后注册的代表请自行联系住宿。
会议论文提交要求
欢迎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大中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生参加会议,并照(不限于)上述专题,根据下列要求,通过会议注册网站提交。
论文题目及摘要(300字左右),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23年9月30日,全文截止日期10月31日。
专题研究报告摘要(500字左右),每个专题研究报告由1-2位主持人和另外3-4位成员联合针对某一专题的90分钟系列报告,截止日期,2023年9月30日。
海报展览题目及摘要(300字左右),提交截止日期:10月31日。
会议注册费标准
参会人员类型 10 月 15 号之前缴费 10 月15 号之后缴费
学生会员(出示学生证) 800 元 900 元
学生非会员 900 元 1000 元
教师会员 1300 元 1500 元
教师非会员 1500 元 1700 元
请通过会议网站完成注册缴费,准确提供发票信息。为避免现场缴费拥堵,请已注册的代表尽快通过会议网站提供的二维码完成缴费。现场缴费采用扫码缴费。如需公务卡缴费,请提前在支付宝或微信上绑定公务卡后付款。会议注册费统一由中国数学会收费、开具发票。
注:注册费包含资料费;交通费、住宿费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