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地理科学的发展,地理科学的研究已从传统的自然地理空间、人文地理空间拓展到了信息地理空间,催生了信息地理学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地理学会决定成立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为了进一步推动信息地理学的发展,中国地理学会定于2023年11月17-20日在苏州举办“首届全国信息地理学大会暨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
会议地点:江苏.苏州
会议规模:1800人
大会主题
信息化时代的中国地理学
大会论坛及专题
本次大会拟围绕8个板块设置若干个专题分会场,其中7个专题论坛、1个学术沙龙(信息地理学发展沙龙)。
学术指导委员会
陈 军、陈发虎、陈 平、程国栋、崔鹏、戴永久、樊杰、方小敏
冯起、傅伯杰、葛全胜、龚健雅、顾行发、郭华东、郭仁忠、郭正堂
康世昌、赖远明、李 新、梁 怡、刘丛强、刘燕华、刘彦随、朴世龙
秦大河、邵明安、陶 澍、王 桥、夏 军、熊巨华、徐冠华、姚檀栋
叶嘉安、于贵瑞、张建云、钟耳顺、周成虎、朱永官
组织委员会
主 席
陈发虎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成虎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肖 洋 苏州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
执行主席
李 新 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闾国年 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张国友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委 员
吴志峰 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张立强 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
吴浩 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车涛 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
葛咏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张兵 中国地理学会遥感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杜培军 中国地理学会遥感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科学学院教授
王劲峰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廖小罕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大数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高峻 中国地理学会陆地地表综合观测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林珲 中国地理学会空间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主任、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岳天祥 中国地理学会地学计算与系统模拟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陈泰生 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教授
秘书长
杜景龙 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曾杉 中科天启遥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东海 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俞肇元 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会务组
李琛妍 中国地理学会综合事务部
张雷 中国地理学会科普会员部
张菡 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陈德超 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吴银芳 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陈超 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余航 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陈慧 中科天启遥感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信息地理学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信息地理学发展现状
研究领域的拓展:信息地理学已经从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扩展到遥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个方向,形成了跨学科的研究体系。
技术进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地理学在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和可视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地理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应用领域广泛:信息地理学在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灾害防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政府决策、商业运营和社会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人才培养与教育:国内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设立了信息地理学专业或研究方向,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信息地理学人才。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信息地理学界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与国际同行保持密切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信息地理学的发展。
信息地理学发典型应用案例
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信息地理学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北京市利用GIS技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环境监测与保护:信息地理学可以用于环境监测、污染源追踪和环境质量评价等。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可以对森林覆盖率、土地利用变化等进行实时监测,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持。
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信息地理学可以帮助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评估灾害影响,制定应急措施。例如,在地震发生后,可以通过GIS技术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空间信息,为救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农业信息化:信息地理学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例如,通过GPS技术、遥感和GIS技术,可以实现农田的精确管理,提高农作物产量。
旅游资源开发:信息地理学可以帮助分析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对旅游景区的空间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路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