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交流健康城市的研究进展与实践探索,讨论学科交叉创新研究机制与教学方法,形成跨学科健康城市研究网络,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理学会健康地理专业委员会首次联合征稿,举办“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健康——健康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展览”。
展览宗旨
为更好地响应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中国新时代健康城市发展建设,以研究成果与优秀设计呈现交叉学科研究背景下的健康城市建设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方向,通过对于先进经验与成果的展示,提升跨学科科研实践基础,促进健康城市相关理念与实践的加速推进。
组委会主席
杨林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健康地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王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健康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健康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发展现状
国际组织推动: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城市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健康城市标准和评估框架,如“健康城市10项基本原则”等。
政策倡导: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健康城市理念纳入国家或地区发展规划中,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健康城市的建设。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健康城市的研究和规划实践也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如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等,以提高健康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公众参与: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健康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来,通过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途径,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行动力。
跨学科合作:健康城市的研究和规划实践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公共卫生、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形成了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示范:全球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健康城市的优秀案例,如新加坡、哥本哈根、温哥华等,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健康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典型案例
新加坡: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对健康和环境的重视。新加坡政府实施了全面的健康促进策略,包括绿色空间、安全饮用水、健康的饮食和运动设施等。此外,新加坡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健康管理,例如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监测居民的运动量和饮食习惯。
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欧洲最绿色的城市之一,其目标是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的城市。哥本哈根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项目,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包括自行车友好政策和绿色空间的建设。
温哥华:温哥华是北美最健康的城市之一,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对健康和环境的重视以及公众的积极参与。温哥华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健康促进策略,包括绿色空间、安全的步行和骑行道路、健康的饮食和运动设施等。此外,温哥华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健康管理,例如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监测居民的运动量和饮食习惯。
深圳:中国深圳市在健康城市的规划和实践中也有突出的表现。深圳市提出了“健康深圳,打造一流的健康城市”的目标,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健康促进策略,包括绿色空间、安全的步行和骑行道路、健康的饮食和运动设施等。此外,深圳市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健康管理,例如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监测居民的运动量和饮食习惯。
健康城市研究与规划发展趋势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健康城市的研究和规划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包括绿色建筑、低碳出行、循环经济等方面。
更加重视公众参与:健康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不仅仅是政府和专业人士的责任,也需要广大居民的参与和贡献。因此,未来的健康城市研究和规划将更加重视公众参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让居民参与到健康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更加依赖数据和技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健康城市的研究和规划将更加依赖数据和技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健康问题,制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新技术,可以提高健康城市的建设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健康城市的研究和规划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公共卫生、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社会学等。未来的健康城市研究和规划将更加重视跨学科合作,通过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以实现更全面、更深入的健康城市建设和管理。
更加注重全球合作和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健康城市的研究和规划也将更加注重全球合作和交流。通过分享经验和知识,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以实现更健康、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展览联系人
许晓青 副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电话:15221054026
邮箱:TJ230915@163.com
会议联系人
尹杰 助理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电话:15921516046
邮箱:jieyin@tongji.edu.cn
顾丽娟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电话:18186510910
邮箱:gulj@igsnrr.ac.cn
展览概况
展览时间:2023年10月26至11月6日
展览地点:同济大学C楼地下展厅
参展要求
参展主题:以“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健康——健康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为主题,以健康城市研究规划相关的城乡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医学、公共卫生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等多角度多学科交叉研究设计成果,提倡开阔的科研视野、国际化的研究视角、创新性的科研设计思维等,能够反映现有健康城市及健康中国发展成果和方向。
作品门类:科研成果、实践项目、学生竞赛、企业展示
表现形式(包含但不限于):
(1)科研成果:针对城市空间、人居健康等主题进行的实证研究、专著与已发表重要论文、发明专利、政策分析报告、研究报告等。
(2)实践项目:以“健康城市”“健康人居”为理念的建筑、景观和规划项目,包含已经建成或在建的实践项目,如康养医院、健康校园、 老龄化共享社区等,健康街道、健康公园、城市绿道、疗愈滨水空间或自然保护地等。
(3)学生竞赛:以学生个人或团体参加国家或国际级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竞赛,并取得奖项的概念性、创新性健康规划设计项目。
(4)企业展示:以“健康城市”、“人居共享”等概念提供相关科研技术或设计服务的企业、传感器生产商以及产出产品或完成项目。
投稿要求
投稿作者需提供作品清晰JPG或PDF展板、视频(不大于500M)等,与作品介绍信息(包括作者、团队、项目或科研成果介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如下表)打包为压缩文件。
文件命名方式为:作品门类+名称+单位,请于9月28日前发送至邮箱TJ2309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