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航空、车辆、风能和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对流固声耦合与控制的研究需求日益增加,这些需求涉及空气动力学、水动力学、结构动力学、气动声学和控制科学等多学科交叉问题,有必要组织流固声耦合与控制的学术交流会议。
2024年流固声耦合与控制学术会议由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气动声学专业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联合承办。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我国在航空航天飞行器、车辆与列车、风力机、船舶与海洋等有关流致振动、流致噪声和通风散热等问题开展研讨,交流最新研究进展,促进跨专业的科研合作,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2024年流固声耦合与控制学术会议拟于2024年3月召开,会议地点为福建厦门。会议将成立学术委员会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以及空气动力学学报、实验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进展(英文)等期刊编辑部的领导莅临指导,并向这些刊物推荐优秀论文。
现面向有关单位发送征文通知,欢迎从事该领域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踊跃投稿并参会交流。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流固声耦合与控制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流固声耦合与控制研究哪些内容
流固耦合机理:这主要研究液体(如液体管道中的流动)和固体(如管道本身)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它们之间的力态和动态响应。
声耦合机理:这主要研究液体流动产生的噪音如何通过固体结构进行传播,以及这种传播如何影响系统的整体噪音水平。
控制方法:这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优化设计、添加阻尼材料、改进工艺等,来降低流固声耦合效应,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声振隔离与辐射控制创新方法:这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创新的设计和方法,有效地隔离和控制声音的传播和辐射,从而减少噪音的影响和提高系统的性能。
流固声耦合与控制有哪些典型应用
水利工程:在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中,流固声耦合效应会导致结构的应力集中、疲劳破坏等问题。因此,通过流固声耦合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核电工程:在核电站中,流固声耦合效应会导致核反应堆的热工水力不稳定,从而影响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因此,通过流固声耦合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能。
火电工程:在火力发电厂中,流固声耦合效应会导致锅炉、汽轮机等重要设备的振动和噪音问题。因此,通过流固声耦合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火力发电厂的工作效率和环保性能。
交通运输:在船舶、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中,流固声耦合效应会导致结构的振动和噪音问题。因此,通过流固声耦合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流固声耦合与控制有哪些研究成果
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发展:研究人员发展了多种理论和计算模型,用于模拟和分析流固声耦合效应,如线性耦合模型、非线性耦合模型、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
控制策略和技术的研究: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控制策略和技术,用于降低流固声耦合效应,如结构优化设计、阻尼材料的使用、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等。
实验和测量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发展了多种实验和测量技术,用于测量和分析流固声耦合效应,如激光测速仪、高速摄影机、声波传感器等。
应用案例和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实际工程项目,验证了流固声耦合与控制技术的效果,如水电站、核电站、火力发电厂、船舶、飞机等。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二环路南段6号(621000)
联系人(1):蒋树杰 Email:anjsj@126.com
联系电话:0816-2461045手机:13890187151
联系人(2):梁宇翔 Email:ngjhlyx@buaa.edu.cn
联系电话:0816-2461045手机:19808110130
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工程中的流固声耦合问题的需求研究;
2、流固声耦合的机理和建模研究;
3、流固声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4、流固声耦合的试验技术研究;
5、飞行器等流致振动、流致噪声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6、车辆、船舶等流致振动、流致噪声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7、风力机、通风管道等流致振动、流致噪声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8、其他与流固声耦合与控制相关的研究。
稿件及论文集
1、论文格式要求:参照《实验流体力学》期刊,见附件;
2、论文提交方式:论文提交至电子邮箱fssc2023@163.com;
3、会议将形成一套收录详细摘要(每篇论文3页)的纸质论文集,同时提供包含全文的电子版论文集(U盘);
4、论文第一作者为在读研究生的需注明;会议将对第一作者为在读研究生并参会宣讲的报告开展评优,并颁发证书;优秀论文将推荐至《空气动力学学报》、《实验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进展(英文)》等期刊;
5、会议为公开会议,参会报告及相关材料应符合有关保密规定。
征文时间节点
1、提交论文题目和详细摘要时间:2023年12月15日前;
2、论文审稿会时间:2024年1月初;
3、论文录用通知:2024年1月15日前;
4、论文全文:2024年2月28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