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十五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会议时间:2023-11-17 ~ 2023-11-20
举办场地:沈阳农业大学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为进一步加强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提升林业青年在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林业青年人才成长,中国林学会定于2023年11月17日﹣20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第十五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年会主题

加强林草青年科技创新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林业青年科技创新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林草产业研究与发展现状

研究现状:林草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林木、草场的培育、保护和利用;二是林草产品的研发,包括木材、草产品的加工和利用;三是林草产业的经济发展,包括林草产业的产值、就业、税收等经济指标的研究;四是林草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包括林草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发展现状:林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林木的采伐、草场的放牧等;二是林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包括木材、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三是林草产业的发展规模,包括林草产业的产值、就业、税收等;四是林草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林草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等。

林草产业发展有哪些典型实践案例

  1. 贵州省黔东南州高位推进林下经济:该案例中,黔东南州通过高位推动,科学布局,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他们通过立体经营,释放潜能,拓展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实现了融合发展,综合收益。

  2.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发展竹产业:安吉县通过发展竹产业,实现了林农增收,推动了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产品,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 云南省普洱市发展普洱茶产业:普洱市通过发展普洱茶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林草产业领域有哪些知名企业或品牌

  1. Weyerhaeuser:这是一家美国的林业公司,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木材的采伐、加工和销售。

  2. Rainforest Alliance:这是一个非政府组织,致力于保护全球的森林资源,他们的认证标志“雨林联盟”被许多企业使用在环保产品中。

  3. IKEA:这是一家瑞典的家具零售商,他们的家具主要使用木材和其他可再生材料制成。

  4. FSC: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森林认证机构,他们的认证标志被许多企业使用在环保产品中。

  5. Greenpeace:这是一个国际环保组织,他们经常发布关于森林砍伐和环境破坏的报告,对许多企业产生了影响。

  6. WWF: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环保组织,他们致力于保护全球的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

会议日程
2023年11月17日 - 全天报到
2023年11月18-19日 - 会议时间
2023年11月20日 - 离会
联系方式

1. 中国林学会学术部

李彦、李莉,010-62889819

韩少杰、张训亚、王妍,010-62889275

2. 报名缴费平台技术支持

贾国军,13693057166

参会企业
主办单位 - 沈阳农业大学
承办单位 - 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 - 辽宁省林学会
承办单位 -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参会事项

分会场

分会场主题

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分会场主席

分会场秘书长

分会场联系人

S1林草青年理论学习与科技创新

新时代林草科技青年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科技管理政策适应性策略研究;

2. 百年学会与林草青年的历史责任;

3. 林草科技作风学风建设;

4.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双促进。

二、热点问题讨论

新时代林草科技青年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1. 刘庆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春芽”理论学习小组组长

2. 张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

3. 李彦,中国林学会秘书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

张璇,中国林科院科技处

盛芳芳,中国林科院科技处

E-mail:shengfangfang2018@126.com

电话:15901225316

S2科技创新平台

重点实验室和生态站建设与管理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团队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开放基金设置与管理,标志性成果布局与凝练;

2. 生态站布局,数据管理,联网研究;

3. 遥感站布局,数据观测与质量管控,检验产品生产。

1. 庞勇,中国林科院科技处

2. 杨洪国,中国林科院生态定位观测网络办公室

3. 高志海,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叶俊,中国林科院科技处

盛芳芳,中国林科院科技处

E-mail:shengfangfang2018@126.com

电话:15901225316

S3森林培育

森林资源高效培育与困难立地植被营建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种苗定向培育理论与技术;

2. 人工林高效培育理论与技术;

3. 天然林高效培育理论与技术;

4. 困难立地植被营建理论与技术等。

二、热点问题讨论

困难立地与植被营建

1. 贾黎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2. 陆秀君,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1. 刘平,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2. 李国雷,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张晓林,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

E-mail: zxlsyau@syau.edu.cn

电话:13940348166

S4林木遗传育种

智能信息时代的林木遗传育种科技创新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

2. 目标性状形成和维持;

3. 林木生物育种新技术;

4. 多元化林木品种选育;

5 种苗规模化高效繁育

二、热点问题讨论

林木遗传育种青年如何在林草科技创新中更好发挥作用。

1. 王军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 王玉成,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1. 丁昌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2. 赵曦阳,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3. 王君,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丁昌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E-mail:changjund@126.com

电话:13581996158

S5森林生态

森林生态和”林业青年担当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演变规律;

2.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形成与维持机制;

3.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4.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经营技术。

二、热点问题讨论

碳中和愿景下林业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1. 肖文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 代力民,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3. 史作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1. 王庆伟,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曾立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李俊霞,沈阳农业大学

E-mail: lijx20142502@163.com

电话: 15998187290

S6草原

科技创新支撑草原与草业高质量发展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草原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创新;

2. 草原特色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

3. 草种业科技与产业发展;

4. 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健康评价。

二、热点问题讨论

草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1. 李春杰,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院长、教授,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主任

2. 董世魁,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院长

3. 白龙,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1. 李晓霞,中国林科院生态所/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 胡小文,兰州大学教授

3. 范希锋,北京草业与环境发展中心研究员

邹博坤,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

E-mail:zoubk@caf.ac.cn

电话:18903138188

S7野生动物保护

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野生动物保护理论与技术;

2.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3. 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实践。

二、热点问题讨论

新形势下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战略。

1. 邹红菲,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2. 徐基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3. 万冬梅,辽宁大学教授

4. 李应东,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1. 杨仕隆,东北林业大学

2. 王金凤,北京林业大学

3. 蒋一婷,辽宁大学

王金震 东北林业大学

E-mail:54898386@qq.com

电话:15804602623

S8湿地

湿地保护与恢复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湿地生态修复;

2. 湿地景观规划与管理;

3. 湿地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入侵;

4. 湿地与全球气候变化。

1. 李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2. 李峰,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1. 翟夏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助研

2. 邹业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

翟夏杰,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

E-mail:zhaixiajie1989@126.com

电话:15600660825

S9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

林下经济与绿色产业

  • 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林下资源可持续综合利用模式;
  2. 辽东绿色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与体制;
  3. 森林碳汇评估与功能提升;
  4. “双碳”背景下辽东绿色产业发展路径。

二、热点问题讨论

如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赵福强,沈阳大学教授

齐麟,沈阳大学副教授

齐麟,沈阳大学

E-mail:mynameiskylin@hotmail.com

电话:18602481761

S10森林经理与信息技术

林草智慧监管与质量精准提升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

2. 立地评价与质量精准提升;

3. 森林生长与收获预估;

4. 林草生物量与碳汇估算;

5. 林草遥感技术与应用;

6. 林草物联网与智能感知技术;

7. 林草大数据与智能挖掘技术;

8. 林草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9. 林草数字孪生、元宇宙技术;

10. 林草北斗技术与应用;

11. 林草智能监管技术与应用等。

二、热点问题讨论

智能技术如何促进林草高质量发展。

1. 张怀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2. 许童羽,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1. 李永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2. 高慧淋,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

于丰华,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E-mail:adan@syau.edu.cn

电话:18698830597

S11森林保护

林草有害生物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林草有害生物与环境中生物因子互作过程及机制;

2. 环境中非生物因子对林草有害生物影响及机制;

3. 林草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过程及机制;

4. 林草有害生物致灾过程及机制;

5. 林草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新技术;

6. 林草有害生物高效精准防控技术。

1. 王小艺,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研究员,森林和草原昆虫分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2. 吕 全,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研究员,森林病理分会常务委员

3. 孙守慧,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森林和草原昆虫分会委员

4. 王永林,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森林病理分会常务委员

1. 张彦龙,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副研究员,森林和草原昆虫分会副秘书长

2. 王曦茁,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副研究员,森林病理分会副秘书长

3. 陶静,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森林和草原分会副秘书长

4. 刘志华,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森林病理分会委员

尹大川,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

E-mail:yindachuan@126.com

电话:15840116059

S12林产化学加工

林产化学低碳转化利用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技术;

2. 生物基材料创制技术;

3. 生物基化学品绿色转化技术;

4. 植物提取物利用技术;

5. 清洁制浆造纸技术;

6. 林源饲料与食品加工技术;

7. 传统林产化工低碳发展技术。

二、热点问题讨论

“双碳”过程中林产化工产业如何实现碳原子高效利用发展。

1. 刘军利,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研究员

2. 徐勇,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3.刘玉鹏,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研究员

张猛,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研究员

张梦婷, 中国林科院林化所

E-mail:lxhlhfh@163.com

电话:13338624534

S13木材科学与技术

竹木资源利用与绿色健康中国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木竹材结构、性质与碳足迹;

2. 木竹材防护与功能性改良;

3. 绿色人造板与胶黏剂;

4. 木竹低碳加工与高效干燥;

5. 木竹基复合材料;

6. 生物质纳米材料;

7. 增材制造与3D打印;

8. 家具与木制品制造新技术;

9. 生态木结构与建筑。

二、热点问题讨论

竹材资源的高效高值利用。

1. 吴义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

2. 于海鹏,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3. 殷亚方,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李贤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

刘永壮,东北林业大学

E-mail: lyz@nefu.edu.cn

电话:13314600267

S14林业经济

“双碳”目标下的林业经济发展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林业经济史研究;

2. 林业经济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

3. 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4. 林业生态系统碳汇问题研究;

5. 森林生态经济研究。

二、热点问题讨论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林业经济的发展使命与路径。

1. 陈珂,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2. 杨加猛,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张晖,南京林业大学 教授

何丹,沈阳农业大学

E-mail: hedan@syau.edu.cn

电话:13478832717

S15森林与草原防火

全球变暖背景下森林草原火灾及雷击火防控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

2. 森林火灾监测与预警技术;

3. 林草火行为与模拟;

4. 森林防火装备研发与防控技术。

二、热点问题讨论

新时期国内外治火理念。

1. 舒立福,中国林科院研究员

2. 孙 龙,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杨光,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宁吉彬,东北林业大学

E-mail: ning_jibin@163.com

电话:18645063569

S16园林

碳中和与城乡风景园林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碳中和的风景园林实现路径;

2. 碳中和与乡村景观;

3. 国土生态空间碳汇评估;

4. 低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二、热点问题讨论

碳中和背景下城乡风景园林的机遇和挑战。

1. 郑曦,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2. 许大为,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3. 祝朋芳,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李方正,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李方正,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E-mail:fangzhengli@bjfu.edu.cn

电话:13810404576

S17竹子

竹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竹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2. 竹材加工利用技术;

3. 竹子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

4. 竹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适应性管理技术

二、热点问题讨论

碳中和背景下的竹业科技创新。

1. 范少辉,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

2. 谢锦忠,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研究员

官凤英,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13671040710

王一,国际竹藤中心副研究员

E-mail: wangyi@icbr.ac.cn

电话:15901543225

S18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

新时代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背景下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观点、理论、方法与技术,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贡献。

1. 陈祥伟,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

2. 范昊明,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院长、教授

1. 王恩姮,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

2. 周丽丽;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教授

付玉,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

E-mail: aily_fy@163.com

电话:18829782024

S19荒漠化防治

加强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助力打赢“三北”攻坚战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荒漠化过程与发生机制;

2. 荒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与模式;

3. 沙产业开发技术与模式;

4. 荒漠化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5. 荒漠化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及其环境影响评估;

6. 荒漠化防治新技术与新材料;

7. 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育;

8. 荒漠区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

9. 荒漠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1. 吴波,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

2. 苏芳莉,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王锋,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

朱金雷,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E-mail:

电话:13011162186

S20国家公园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的科技创新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理论与实践。

金崑,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 陈飞,国家林草局西南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

2. 李晨韵,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冀盼盼,中林科院自然保护地所

E-mail: jp19930326@163.com

电话:15613281013

S21林果特色产业

大食物观背景下经济林科技创新与产业振兴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特色经济林产量和品质等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
  2. 特色经济林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与重大品种选育;
  3. 特色经济林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与推广;
  4. 特色经济林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技术与产业化。

1. 乌云塔娜,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研究员

2. 刘威生,辽宁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

3. 田金龙,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1. 饶国栋,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

2. 江锡兵,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3. 谢普军,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

4. 赵宏飞,北京林业大学

5. 苏二正,南京林业大学

6. 龚文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7. 王利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姜楠,中国林科院经济林所

E-mail:543455303@qq.com

电话:13164192648

S22国有林区

国有林区森林质量提升与碳中和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
  2. 森林生长建模方法;
  3. 典型森林类型质量提升与经营模式;
  4. 多功能森林经营规划方法;
  5. 森林碳汇计量与经营。

雷相东,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研究员

1. 董利虎,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2. 高慧淋,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

何潇,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E-mail:hexiao@ifrit.ac.cn

电话:18515080502

S23林业机械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林草行业需求,提供林草技术装备支撑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国土绿化装备创新应用;

2.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装备创新应用;

3.基于大食物观的木本粮油经营和采收装备创新应用;

4.三北工程机械化防沙治沙装备创新应用;

5.木竹加工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应用;

6.不限于以上的林草装备创新应用。

1.周建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 研究员

2.何志华,浙江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

3.赵东,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院长、教授

4.朱良宽,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5.倪超,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

6.李立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7.李玮,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院长、教授

8.李晓旭,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1.张明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科技管理处主任、高级工程师

2.赵健,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系副主任、副教授

3.李健,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系副主任、教授

4.陈青,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系主任、副教授

5.陈海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讲师

6.王峰,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高级实验师

7.杨建华,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

孟凡烨,哈尔滨林机所科技处

E-mail: hljs_kyc@163.com

电话:13936550975

S24碳汇

林草碳汇精准提升关键技术与碳汇/源监测评估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碳汇/源过程、机理与环境响应;

2.增汇减排关键技术与管理模式;

3.多尺度碳汇/源模拟、反演、监测与评估技术;

4.木竹产品碳足迹与碳汇功能提升;

5.固碳增汇战略路径与实现机制。

于雷,林草碳汇研究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林科院科技处副处长)

韩锋,林草碳汇研究院综合办公室(中国林科院科技处)

吕馥龄,林草碳汇研究院综合办公室(中国林科院科技处)

E-mail:

电话:18911899183

S25防护林

新时代“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新需求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经营理论与技术新发展;

  1. 防护林生态功能监测与效益评估;
  2. 防护林与人的关系;
  3. 防护林与数字化。
  1. 吴统贵,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2. 党宏忠,中国林科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研究员

朱金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

朱念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Email:m1347703247@163.com

电话:13477032471

S26盐碱地

盐碱地综合治理与生态效益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耐盐碱植物新品种的选育;
  2. 盐碱地植被生态修复;
  3. 抗盐碱植物主效基因的挖掘与解析;
  4. 植物抗盐碱分子调控机制;
  5. 盐生植物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6.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促生作用;
  7. 盐生植物耐盐碱菌根真菌的筛查;
  8. 耐盐碱藻类的特性及应用。

二、热点问题讨论

盐碱地综合治理与利用。

1. 李玉花,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2. 胡海波,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3. 王玉成,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管清杰,东北林业大学 副教授

李丹丹 沈阳农业大学

E-mail: ldd0317@syau.edu.cn

电话:15998187860

S27森林食品

“大食物观”背景下森林食品研究与开发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森林食品优异种质资源挖掘与培育;
  2. 森林食品智能化机械与装备;
  3. 森林食品成分与功能研究;
  4. 森林食品“药食同源”研究;
  5. 森林食品高值化利用与产业发展;
  6. 森林食品品质检测与风味分析;
  7. 森林食品市场发展分析;
  8. “大食物观”与森林食品。

1. 王丰俊,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2. 李斌,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李广锦,北京林业大学讲师

金凤,北京林业大学讲师

E-mail:jin1020@foxmail.com

电话:18800108328

S28研究生论坛

科教融汇推动林业创新发展

一、分会场征文选题范围

1.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

2.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

3. 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4. 林下经济产品高值化利用;

5. 生态系统监测与服务。

1. 宋丽丽,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院长

2.黄华宏,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陈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

姜小丽,浙江农林大学

电话:15388882016

E-mail: 21543896@qq.com

 

活动安排

(一)开幕式和主旨报告

11月18日上午,举行开幕式,邀请院士和知名专家做大会主旨报告。

(二)分会场学术交流

11月18日下午和11月19日全天进行分会场学术交流,本届大会共设28个分会场。

(三)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

11月17日上午,召开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

参会人员报名及论文提交

(一)报名参加本届年会的代表请于2023年10月28日前在会议报名系统youth.csf.org.cn上报名,报名系统将于2023年10月9日正式开通。论文或摘要请在会议系统提交上传。请只选择一个分会场报名和提交论文(摘要)。在截止时间内报名并缴费的代表将优先安排住宿并提供会议资料。

(二)请参会人员按照大会的主题、各分会场议题和征文范围积极投稿。论文格式参照《林业科学》有关要求排版,摘要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正文(500-800字),不列参考文献。

会议费及发票

(一)会议按照以下标准收取会议费(会议注册费):报名截止日期(2023 年 10月 28 日)前报名缴费的:一般代表 1600元/人,会员 1400 元/人,一般学生 1000 元/人,学生会员 800元/人;报名截止日期后和现场报名缴费的:一般代表 1800元/人,会员 1600 元/人,一般学生 1100 元/人,学生会员 900元/人。

(二)缴费但未能参会者,注册费不予退回,可联系会务组由他人代替参会。会议缴费方式为扫码支付,支持微信、支付宝(可绑定公务卡、信用卡、储蓄卡等)方式;如需单位汇款的,请汇到以下账户(汇款备注青年年会+参会人姓名):

账户名:中国林学会

账 号:11050101040034535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海淀支行

三)发票

(1)统一开具电子发票,缴费完成后将发至代表注册报名时提供的邮箱,在系统注册报名时务必核对发票抬头、税号、金额、E-mail等信息。

(2)企业及公司只能以个人名义参会,只能开具个人发票,不能开具企业或公司单位抬头的发票。

(四)会议期间参会者交通住宿费用自理,会议不安排接送站。

下载海报
若未生成海报二维码可点击 生成海报 刷新。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