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二届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学术论坛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土壤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拟依托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工作组,在南京召开“第二届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学术论坛”,旨在全面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持续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论坛由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工作组主办,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共同承办。
本次论坛以“土壤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应对”为主题,围绕农业资源与环境、全球变化生态学等学科前沿,聚焦土壤固碳减排对策、减污降碳协同、碳氮温室气体计量与模型、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加强同行间学术交流和提升合作研究水平,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
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任:邹建文
副主任:朱春梧、牛书丽、刘学炎、方运霆
委员兼秘书:刘树伟、汪玉
委员:周明华、杨元合、纪洋、秦晓波、柏兆海、邓欧平、郭世伟、李永夫、龙光强、李荣、李海港、李禄军、沈妙根、伍星、张永光、李龙辉、江瑜、李九玉、夏建阳、程琨、王旭辉、汪鹏、宋昕、晏智锋、鲁显楷、白娥、张金波、陶亮、朱同彬、张广斌、颜晓元
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席:张永光、朱春梧
委员:袁增伟、杨琳、陈晓宁、汪玉、张广斌、周伟、蔡创、宋练、朱霞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土壤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应对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土壤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应对现状
土壤碳中和是指通过土壤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实现碳的固定。这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部分,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土壤碳中和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由于过度开发和利用,土壤的质量和功能正在下降,其吸收和储存碳的能力也在减弱。另一方面,由于森林砍伐、农业活动等原因,大量的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在全球变化应对方面,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例如,许多国家都在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以减少碳排放。同时,也在推动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以提高碳的吸收能力。
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依然严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包括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的质量和功能,以提高土壤的碳吸收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增加碳的吸收。
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有哪些影响
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升高和降水模式的改变,会影响土壤的湿度、孔隙度、粘聚力等物理性质,进而影响土壤的耕作性能和植物生长。
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变: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土壤的pH值、盐分含量、养分含量等。例如,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导致土壤酸化,而降雨量的减少则可能会导致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例如,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而降雨量的减少则可能会导致土壤动物的多样性降低。
土壤碳循环的改变: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土壤的碳循环,包括土壤碳的输入、输出和储存。例如,温度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减少可能会加速土壤碳的分解和释放,从而加大温室气体的排放。
土壤碳中和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影响
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土壤碳中和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
提高土壤的碳储存能力:土壤碳中和可以提高土壤的碳储存能力,使得更多的碳储存在土壤中,而不是释放到大气中,这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改善土壤质量:土壤碳中和可以通过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生产力,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也有重要作用。
促进可持续发展:土壤碳中和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的碳效率,这对于实现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目标,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张永光:13701479360(会务总负责人)
朱春梧:13512508306(会务学术负责人)
陈晓宁:13809034083(会议注册、住宿、会务发票、会务用车、厂商赞助等)
分会场及召集人
专题一:土壤碳氮循环关键过程与机制
召集人:张金波、沈健林、张广斌
专题二:土壤碳氮排放原位观测与减排对策
召集人:刘树伟、秦晓波、袁俊吉
专题三:土壤养分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反馈
召集人:朱春梧、李德军、杨琳
专题四:土壤碳氮排放大数据集成与模型估算
召集人:周丰、夏龙龙、王金阳
专题五:土壤减污降碳协同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召集人:袁增伟、刘同旭、汪玉
会议重要时间节点
第一轮会议通知:2023年9月15日
第二轮会议通知:2023年10月09日
第三轮会议通知:2023年10月20日
会议开放注册时间:2023年9月14日
注册优惠截止时间:2023年10月15日
酒店预订截止时间:2023年10月15日
参会报名及费用
会议注册费主要用于会议费、餐费和资料费等,住宿、交通费自理。
注册费缴纳注意事项:由于参会人员较多,建议通过汇款方式缴纳会议注册费(现场注册时即可领取发票)。如无法汇款注册,也可现场注册时缴费(发票可能需要会后邮寄)。汇款时请务必在备注栏内注明“双碳会议+姓名+单位”,以便会务人员查收,会议开放注册时间为2023年9月15日,汇款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15日,现场注册日期为2023年10月24日14:00-23:00,注册现场提供POS机刷卡缴纳会议注册费。
会议住宿
参会代表住宿将安排在南京新地酒店&青庭酒店,会议期间住宿费用自理,会务组已与酒店签订协议,各参会代表参会期间将享受酒店的协议房价。请参会代表尽早注册会议并及时预定房间,10月15日之后,可能因酒店余房不足,而难以保证以协议价格计费或定上房间,望各位参会代表理解。
住宿酒店:新地酒店&青庭酒店
预订房型:豪华外景大床、豪华双床380含早,豪华湖景大床468含早
酒店位置:南京栖霞区学典路6号
订房电话:邹杰-13585203499
野外试验平台考察
会后统一安排考察:参观土壤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应对设施
距离南京大学约50分钟路程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吴家渡路)
会议注册与缴费:
*在线注册,链接如下:
https://www.wjx.top/vm/mGPU4T6.aspx
*缴费、发票及汇款账号
本次会议收取注册费并出具发票,参会代表可通过银行汇款转账或者现场缴费。
*公司账户信息如下:银行汇款请备注,会议简称+姓名+单位
收款单位(户名):南京大学
开户行及账号:工商银行汉口路支行 4301011309001041656
联行号:102301000165
*参会回执联系人:陈晓宁:13809034083,联系邮箱:HaoHan02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