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全国渔业装备、信息科技领域工作者的学术交流,推动渔业装备与信息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渔业设施装备与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经研究,中国水产学会拟定于2023年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召开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装备专业委员会和渔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
会议主题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渔业装备与信息化科技创新
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将结合渔业装备、渔业信息化领域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和前沿科学问题,安排两大专题领域进行交流。同时,围绕大会专题征集最新的研究论文、研究综述及科技成果报告。根据征集情况,编辑论文集,其中优秀论文将推荐到《渔业现代化》发表,以专辑或专栏形式出版。论文格式按照《渔业现代化》征稿简则的要求撰写。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渔业装备和渔业信息化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渔业装备和渔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渔业装备:现代渔业装备主要包括渔船、渔具、渔用仪器设备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渔业装备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例如,自动钓鱼船、水下机器人等。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影响了渔业装备的发展,例如,使用环保材料制造的渔具,以及能够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渔具。
渔业信息化:渔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渔业的管理、生产和服务水平。目前,渔业信息化已经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例如,通过GPS定位系统追踪渔船的位置,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海洋环境,通过互联网销售水产品等。同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在渔业信息化中得到了应用。
渔业产业信息化有哪些特点
全面性:渔业产业信息化不仅仅是渔业的生产过程,还包括渔业的供应、销售以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这些都是渔业产业信息化的范围。
动态性:渔业产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改进。
高效性:通过信息技术,渔业产业信息化可以提高渔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渔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
环保性:渔业产业信息化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来监测和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渔业装备领域有哪些检测工具或技术
实验室检测:这包括对渔业装备的材料、结构、性能等进行实验室级别的检测,以评估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现场检测:这包括对渔业装备的工作状态、工作性能等进行现场检测,以评估其是否正常工作。
无损检测:这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技术,可以通过超声波、射线、磁性等方法,对渔业装备的材料、结构、缺陷等进行检测。
仿真模拟:这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渔业装备的工作状态,以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的技术。
在线监测:这是一种实时的检测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控制系统等设备,对渔业装备的工作状态、工作性能等进行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