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 【已延期】

当前会议存在不限于举办时间、地点、日程、联系方式等变更,通常情况下会延期举行,请关注后续更新。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3-08-16 ~ 2023-08-20
举办场地:深圳深铁皇冠假日酒店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徐冠华
参会嘉宾:
徐冠华 - 院士
傅伯杰 - 院士
郭华东 - 院士
欧阳志云 - 院士
会议介绍

生态遥感以生态系统为对象,监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类型与格局、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的宗旨是将生态与遥感领域的科学家召集在一起,促进生态和遥感的有机结合,开拓并引领生态系统遥感的发展。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拟于2023年8月16-20日在深圳召开第一届中国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为探讨生态系统遥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生态系统遥感的创新和学科建设。

本届大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主办,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先进院空间信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农业专业委员会、“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全球干旱生态系统国际大科学计划、《遥感学报》协办。会议邀请了二十个主旨报告,设置了14个主题共26个分会场,将围绕生态系统类型与格局、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云等热点议题开展学术研讨。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生态系统遥感发展现状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土地资源、海岛、海岸带、冰川、湿地等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生态系统监测方面,遥感技术也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利用遥感技术开展了多次全国性的调查,包括“三北”防护林遥感调查,“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防护林遥感调查,太行山绿化遥感调查等。

此外,遥感技术还用于监测水体环境,如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土流失情况以及淮河流域环境污染情况等。遥感技术在水环境遥感监测、海洋环境遥感监测和气象遥感监测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已制定了以卫星遥感为依托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以及《生态和环境遥感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形成了飞机遥感观测、卫星遥感观测和地面监测站三位一体的生态遥感监测体系。

此外,我国已经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探测卫星等卫星系列,发展了多种遥感平台,如飞机、气球、飞艇和浮空器等,搭载了多种传感器,包括数码相机、多光谱相机、高光谱相机、合成孔径雷达、微波散射仪、激光雷达等,构建了天地空全覆盖的遥感观测系统。

生态系统遥感前沿科技

  1. 高光谱遥感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能够获取连续的光谱信息,从而能够更精确地识别不同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例如,通过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精确测量植被的叶面积指数、光合作用强度等参数,进而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环境变化对其的影响。
  2. 雷达成像技术:雷达成像技术能够在云层覆盖、可见光波段无法观测的情况下,获取到地表的详细信息。例如,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获取地表的详细地貌信息,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则能够获取地表的微小形变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监测地质灾害、土壤湿度等关键生态系统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3. 光学卫星遥感技术:随着光学卫星的发展,高空间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已经能够用于生态系统监测。例如,我国的资源系列卫星和环境系列卫星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森林资源监测、湿地资源调查等领域。
  4.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遥感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海量遥感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的生态系统参数和信息。例如,深度学习算法可以用于图像识别,自动提取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等参数。
  5. 综合遥感和地面测量技术:遥感和地面测量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生态系统信息。例如,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再结合地面测量技术获取的详细信息,可以综合评估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

生态系统遥感领域知名专家

  1. 吴志峰: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遥感与GIS、城市生态、自然资源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等学术团体职务,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2. 余德清: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党委委员、总工程师,从事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防治等遥感技术应用工作,对洞庭湖区资源环境变化的研究尤为突出。
  3. 王桥: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总工程师,长期从事遥感应用技术开发及组织管理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和部门级重大项目,是遥感应用领域的知名专家。
  4. 赵少杰: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遥感影像处理、地表参数提取及遥感在环境、地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主席 徐冠华

副主席 方精云 吴一戎 傅伯杰 于贵瑞 龚健雅 张建云 郭华东 王桥 周成虎

委员

白永飞 陈亚宁 宫辉力 蒋金豹 李清泉 林 珲 刘良云 吕永龙 施建成 王艳芬 杨桂山 赵新全 陈 晋 陈永柏 宫 鹏 雷光春 李 新 刘高焕 刘世荣 马克平 王开存 王宗明 张 兵 周国逸 陈镜明 程 晓 何昌垂 黎 夏 李增元 刘国彬 刘顺喜 欧阳志云 王克林 武建军 张甘霖 周清波 陈利顶 段青云 黄 波 李传荣 李召良 刘国华 柳钦火 秦其明 王力哲 谢宗强 张良培 朱建军 陈 曦 高吉喜 黄文江 李加洪 梁顺林 刘俊国 卢乃锰 沈泽昊 王 涛 阎广建 张永光 朱教君

会议主题

土地覆被与生态系统格局

森林生态系统遥感

生态参数与生态系统功能

草地生态系统遥感

遥感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农田生态系统遥感

生物多样性遥感

湿地生态系统遥感

重大工程生态效应

城市生态系统遥感

生态系统遥感大数据

荒漠生态系统遥感

生态云

海洋生态系统遥感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