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的决策部署,持续提升油气商品量和综合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推动《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落实落地;全面深入推进油气与新能源全面协同融合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发展新能源,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定于2023 年 11 月 28~29 日在南京市召开“2023 石油石化新能源发展大会暨风电、光伏、储能、氢能装备技术展示会”。
会议主题
大力推进油气与新能源全面协同融合发展
会议主要交流内容
1.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前景;
2.油气与新能源业务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3.油气风电、光伏、储能、氢能新能源装备技术;
4.油气田加清洁能源用能替代和减碳控碳措施装备技术;
5.自消纳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新型储能装备技术;
6.分布式风电、光伏发电技术在油气田的多场景应用探索;
7.油气勘探开发用能替代新能源项目的市场前景分析;
8.油气勘探开发用能替代新能源项目与政策;
9.油气新能源智慧运维解决方案探索与实践;
10.油气田分布式能源系统、智慧综合能源建设方案;
11.炼油与风光储氢耦合发展的新模式;
12.“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建设方案;
13.油气田风光气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
14.高温热泵技术在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15.油田开采伴生地热发电设备技术;
16.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17.空气源热泵技术在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18.石油石化新能源装备技术展示。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石油石化新能源发展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石油石化新能源发展现状
石油产业发展:石油产业仍然是全球能源供应的主要部分,尤其在交通运输、化工原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石油开采和使用的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石化产业发展:石化产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为农业、建筑、交通、纺织、食品等众多行业提供原材料。然而,石化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由于其清洁、可再生等特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一些石油公司正在积极探索油气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如中国石油就将“绿色低碳”作为公司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加快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前景
能源结构优化: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将推动技术创新,例如,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降低油气开采的成本。
经济效益提升:融合发展可以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社会稳定:融合发展有助于保障能源供应,维护社会稳定。
国家战略:我国已经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符合这一战略目标。
风电、光伏、储能、氢能装备技术领域有哪些企业或品牌
风电领域: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运达股份、电气风电、中国海装、中车风电、三一重能、东方电气以及联合动力等。
光伏领域:隆基绿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特变电工、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中环股份、保利协鑫等。
储能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特斯拉、LG化学、三星SDI、SK Innovation、Northvolt、Enphase Energy、Sonnen等。
氢能装备技术领域:雄韬股份、上海重塑、亿华通、丰田汽车、本田汽车、现代汽车、戴姆勒、宝马、奥迪等。
联系人:陈老师
电 话:18301074691
E-mail:2243237175@qq.com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十六楼 邮 编 10001
参会人员范围
1.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2.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延长石油等单位主管领导与技术专家;
3.各油(气)田公司、炼化公司负责新能源项目的领导、技术专家及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和科研技术人员;
4.大专院校、能源咨询机构专家、科研院所领导及研究人员;
5.石油石化新能源战略合作单位及技术服务和产品供应单位领导和专家等。
报名方式及费用
1.报名截止日期 2023 年 11 月 20 日
2.参会报名:各单位可组团队集体报名,也可个人报名参加会议(可以为非论文作者),2023 年 11 月 20 日之前填写参会代表报名回执表,请通过 E-mail 发送至,以表明可以参会。由于参会人数较多,酒店房源和就餐环境有限,会议食宿根据回执安排,没有返回回执的人员,不接受注册,不安排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