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发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奋斗的热情,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中国茶叶学会将于2024年4月18-20日在山东省日照市召开“‘南茶北引’精神传承创新大会暨第十二届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茶学青年科学家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茶学青年科学家有哪些研究成果
- 陈林波研究员在茶树酚类物质的代谢图谱解析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利用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对茶树不同组织器官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一次性鉴定分析了五十多种酚类物质,发现茶树中不同酚类物质的积累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这一结果为茶树酚类物质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方法,也为茶树酚类物质的代谢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他还在茶树中聚合态儿茶素的积累模式及代谢调控方面做出了重要发现,推进了人们对茶树中多酚类物质积累的认识。
- 方崇业博士主要从事普洱茶功效和分子机理研究以及茶深加工产品研发,通过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阐释饮茶的功效及其分子机制。他先后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并在咖啡因调节机体糖脂代谢机理的研究、咖啡因类似物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 还有一位青年科学家在茶树富集氟的生物学机制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氟累积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初步解析了茶树氟累积的分子机制。他首次在茶树中克隆获得了氟输出蛋白基因CsFEX并进行了功能验证,为阐明茶树氟累积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茶学青年科学家有哪些研究方法或技术
代谢组学技术: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茶树中的代谢物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酚类物质、儿茶素、咖啡因等。通过代谢图谱的解析,可以深入了解茶树代谢途径和代谢调控机制。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茶叶中的关键酶、基因表达调控等。这些技术包括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纯化等,有助于揭示茶叶品质形成和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
细胞生物学技术: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研究茶树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过程。例如,通过细胞培养、显微观察等技术,可以研究茶树细胞的生理特性和代谢途径。
色谱和质谱技术:运用色谱和质谱技术对茶叶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这些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有助于准确测定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和含量。
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通过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研究茶树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变化。例如,研究茶树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以及这些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组学技术: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茶学青年科学家也开始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对茶树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进行全面分析。这些技术有助于揭示茶树的遗传背景、基因功能和代谢网络。
1.中国茶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电 话:0571-87320016、86017633
邮箱:chqding@tricaas.com、xuyq@tricaas.com
联系人:丁长庆、许勇泉
2.中国茶叶学会秘书处
电话:0571-86653865
邮箱:liuchang@tricaas.com
联系人:刘畅
参会人员
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高校及科研院所青年茶叶科技工作者等。
征文范围
茶学各领域的科技进展(包括但不限于茶树资源、育种、栽培、植物保护、加工、深加工、品质与标准、茶与健康、茶产业经济、茶文化等研究领域)。
稿件要求
参会论文须未在其他学术会议、论文集和刊物上公开发表;选题宜具体不宜宽泛,聚焦研究主题方向,注重学术性与应用性强调原创性。
本次会议将编印论文长摘要集(中文长摘要),递交的论文长摘要必须包含以下要素:题目、作者、作者所属机构。篇幅为 A4纸2页,其中摘要文本(约1500字)排一页,图、表另排一页。标题用黑体小二号字,作者名用宋体五号字,作者所属机构用宋体六号字,正文用宋体五号字。
提交时间与方式
投稿参会的论文长摘要作者,请于3月23日前,通过微信在线提交参会回执,并将论文长摘要通过附件形式上传,过期不候。
提交链接:https://chinatss.mikecrm.com/JrWQQue
论文评审与奖励
组委会将对提交的论文长摘要进行评审,审阅通过,将通知作者参会。为鼓励更多青年(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茶学科技工作者参与,此次论坛将遴选部分优秀论文做会议报告,并开设优秀墙报的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