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教育厅将共同举办“2024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大会”。大会由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主题议题
会议主题:数智教育 引领未来
会议议题:
1.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2.教育教学智能化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人工智能模型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4.师生数字化素养与智能应用能力提升;
5.数字伦理与公共能力平台建设;
6.数字化公共能力平台建设与智慧教育发展。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现状
一方面,我国诸多高校已经完成从数字校园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架构升级,建成了校园专网、一站式网上办事服务大厅,为利用数字技术改变业务与管理模式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在线教育基础扎实,课程质量有效提升,逐步带动教师转变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和在线资源的良好基础上,许多高校开始探索教育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逐步完善数字应用服务体系。例如,构建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建立层次化的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二级单位数据服务中心和师生个人数据中心,实现广义上的学校数据的共享交换。数字赋能二级单位业务应用和治理初见成效。
然而,虽然我国有良好的数据基础,但总体来看,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仍以平台建设为主,数据开发利用、共享互联相比其他数据优势领域较弱。因此,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在数据资源利用和共享方面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高等教育数字化涉及哪些领域
首先,它涵盖了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和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全要素涉及教与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包括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教师能力、学习环境等;全业务涉及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如发展规划、课程教材、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科技支撑、教育装备、国际合作、教育督导、教育研究等;全领域则包括基础、高等、职业、成人与继续教育以及社会培训等各个教育领域;而全流程则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招生与选拔、教学与课程、培养与管理、升学与毕业等。
其次,高等教育数字化还体现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这包括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与知识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均衡发展,以及倡导各国互学互鉴、凝聚共识、深化合作等。
最后,高等教育数字化还涉及数字化时代的教学方式和环境的变革。这包括营造融合创新、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激发多元时空中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创造,建立共通、共建、共享的全球性多边机制,以及从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等。
高等教育数字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哪些作用和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社会、经济、教育的全面变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通过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高等教育找到了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实现了“万物互联,打破疆界,跨越时空”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高等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变得势在必行,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高等教育数字化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空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打破了物理空间的局限,形成了多维交互的教学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能够详细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为过程性评价提供技术基础,使得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公正。
再者,高等教育数字化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通过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扩大和优化,数字教育资源的流动变得畅通无阻,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地区,助力更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大学提高教育质量。这种资源的共享和开放,为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提供了可能,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
最后,高等教育数字化也为教育带来了挑战。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确保教育的质量、如何保护教育伦理、如何平衡技术与人的关系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然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也有信心通过协同创新、政策引导等方式,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