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将于2024年6月1日-2日在苏州召开。中国数字地球大会是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于2019年发起并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大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围绕数字地球的前沿理论、技术创新、典型应用示范、行业发展等方面,深入研讨数字地球理论、技术和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领域中的作用和潜力,为与会专家学者、工程研发人员、决策者提供交流平台。
会议规模:约1000人
大会主席
郭华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谈哲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校长
科学委员会主席
徐冠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技术部原部长
组织委员会主席
刘勇卫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
索文斌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 苏州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组织委员会副主席
陈方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王长林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秘书长
陈谦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大会专题设置
论坛一 数字地球学科前沿论坛 (按拼音排序)
成像光谱探测前沿:张兵、高连如、谭琨
导航与时空服务:施闯、董卫华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邓敏、黄波、陈杰
地理模型与模拟:黎夏、刘小平、焦利民,张晓祥
地理信息系统:袁林旺、乐鹏
地球大数据科学:闫冬梅、黎建辉、王卷乐
地学计算与分析:岳天祥、秦承志
红外探测前沿:李召良、吴骅、占文凤
激光雷达探测前沿:王成、刘春、程亮
空间统计与归因:葛咏、徐冰
人工智能与地理知识发现:裴韬、李少英
社会感知地理:刘瑜、王江浩
数字地图与图形学:闫浩文、张立强
数字人文地理:朱竑、赵鹏军
数字时代的自然地理学:张甘霖、周伟奇、王伦澈、王先彦
微波探测前沿:陈锟山、刘广
信息地理与地球系统科学:李新、袁文平、吴朝阳
行星遥感探测:谢欢、康志忠、江利明
虚拟地理环境:闾国年、陈旻
智能大模型前沿:张良培、李军
论坛二 数字地球应用创新论坛 (按拼音排序)
数字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杨昆、杜世宏、余柏蒗
数字大气促进可持续发展:胡斯勒图、李正强、郭建平
数字海洋促进可持续发展:陈戈、李晓明、杜震洪
数字湖泊促进可持续发展:秦伯强、张运林、段洪涛
数字极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施建成、程晓、车涛、邱玉宝
数字减灾促进可持续发展:陈方、武建军
数字林业促进可持续发展:郭庆华、黄华国
数字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薛勇、田亚峻、张凯、秦凯
数字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吴炳方、黄健熙
数字山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李爱农、何彬彬
数字湿地促进可持续发展:王宗明、牛振国、孙伟伟、毛德华
数字水文促进可持续发展:阳坤、贾立、龙笛
数字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党安荣
数字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潘耀忠、张洪艳、董金玮
论坛三 数字地球技术服务论坛 (按拼音排序)
地表覆盖制图与分析:宫鹏、沈焕锋、李雪草
地理空间智能:杨必胜、张书亮
多模态数据融合:张永军、苏红军
交通数字孪生:朱庆、唐炉亮
空间地球大数据:周永章、范湘涛
空间信息产业化:毕建涛、邵远征、高文秀、白玉琪
数字地理空间优化:李满春、吴浩、蒋金豹
数字地球与地质服务:吴立新、李志伟、李为乐
数字地球与海岸带发展:苏奋振、张丽
数字地球与旱区发展:丁建丽、黄春林
数字地球与陆地生态:刘良云、张永光、曾也鲁
数字地球与区域协同发展:吴志峰、袁强强
信息智能处理:王力哲、钟燕飞、张中浩
智能分类与检测:杜培军、贾森
论坛四 数字地球青年发展论坛 (按拼音排序)
优秀青年学者学生论坛(地理信息组):胡翰、罗明、桂志鹏
优秀青年学者学生论坛(信息处理组):赵伟、冯永玖、冯如意
优秀青年学者学生论坛(遥感应用组):樊磊、段四波、陈宇
优秀青年学者学生论坛(综合交叉组):王天星、骆磊、黄舟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数字地球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数字地球研究现状
首先,在数字地球技术的应用需求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获取、处理和应用地球空间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数字地球技术能够实现对地球空间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为各行各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
其次,在数字地球技术的研究方面,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他们针对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如三维可视化、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数字地球技术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数字地球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数字地球技术可以用于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在环境保护方面,数字地球技术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数字地球技术可以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灾害应急等方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然而,尽管数字地球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数据获取和处理的难度仍然较大,需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精度;同时,数字地球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需要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数字地球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领域
- 农业领域:数字地球技术能够用于精准农业实践,包括土壤分析、作物监测、智能灌溉和自动化耕作等。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 环境保护:通过监测和评估地表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数字地球技术为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帮助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 城市规划与管理:数字地球可以协助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进行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安全监测等工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 医疗卫生:数字地球技术可用于疫情监测和预警,帮助医疗卫生部门进行疾病传播模拟、疫情分析和应急响应,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重要手段。
- 资源管理与监测:无论是水资源、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数字地球都能提供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手段,帮助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资源开发和保护策略。
- 教育与科研:数字地球为地理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提供研究和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和研究人员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实验,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数字地球研究领域有哪些知名机构或品牌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数字地球行业的领军企业,中科星图长期专注于数字地球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其自主研发的GEOVIS数字地球产品系列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该公司持续研发数字地球相关产品和核心技术,推出了涵盖空天大数据获取、处理、承载、可视化和应用等产业链环节的完整解决方案。
此外,美国谷歌公司在数字地球领域也具有重要地位。谷歌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推出了谷歌地球等广受欢迎的数字地球产品,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和交互体验。
同时,美国数字地球公司(DigitalGlobe)也是该领域的知名企业。该公司专注于提供高分辨率地球影像和地理信息服务,其卫星影像产品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欧洲航天局(ESA)也在数字地球领域积极开展研究和应用工作。ESA通过发射卫星、开发遥感技术等手段,为数字地球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源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