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地理学会陆地地表综合观测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陆地地表综合观测技术与方法培训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4-07-01 ~ 2024-07-04
举办场地:张掖市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陆地地表综合观测工作委员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观测是理解陆地表层过程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陆地表层系统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观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针对陆地表层系统的观测台站迅速增加,观测内容也逐渐向多源、多要素、多尺度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在流域尺度上开展空天地一体化综合观测,更好地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等国家重大战略,是当前陆地表层系统观测研究的重要趋势。

为了提升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运行与管理水平,强化多源、多要素、多尺度的陆地表层系统综合观测技术,推动新技术在流域尺度陆地表层系统观测中的多学科交叉、综合和集成应用,培养陆地表层综合观测研究的专业人才队伍,先后于2022年和2023年成功举办两届“陆地地表综合观测技术与方法培训会”,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经中国地理学会批准,2024年7月1-4日召开“中国地理学会陆地地表综合观测工作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陆地地表综合观测技术与方法培训会”,围绕陆地表层“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多要素综合观测、流域尺度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开展站点优化布设、数据质控与管理、观测与遥感大数据挖掘、流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培训和研讨。

会议主题

流域尺度“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多要素综合观测研究

学术指导委员会

(排名不分先后)

程国栋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上海师范大学

陈发虎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于贵瑞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熊巨华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

张国友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 新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组织委员会

(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

车 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高 峻教 授 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师范大学)

何洪林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刘鸿雁教 授 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大学)

刘绍民教 授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杨庆媛教 授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南大学)

王君波研究员 西藏纳木错高寒湖泊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徐耀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周 平研究员广东南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邹元春研究员黑龙江兴凯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陆地地表综合观测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陆地地表综合观测研究现状

一、观测技术

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地面观测站点的不断发展,陆地地表综合观测的技术手段日益丰富和精确。遥感技术,特别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能够实现对地表覆盖、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动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则提供了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有助于将不同来源的观测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此外,地面观测站点,如气象站、水文站等,能够提供实时、连续的地表观测数据,为深入研究陆地地表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

在数据收集方面,陆地地表综合观测研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据获取体系,包括卫星遥感数据、地面观测数据、模型模拟数据等。这些数据不仅覆盖了地表的各种自然要素,还涉及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在数据处理方面,研究者们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分类、识别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三、研究应用

陆地地表综合观测研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通过对地表温度、降水、辐射等要素的观测和分析,可以揭示气候变化的规律和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综合观测数据可以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监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此外,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综合观测研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尽管陆地地表综合观测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不同观测手段之间的数据融合和互补问题、观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问题、以及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术难题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陆地地表综合观测研究将为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陆地地表综合观测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领域

1. 气候变化与气象学

  • 通过对地表温度、降水、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观测,陆地地表综合观测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连续、精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的规律、机制和趋势。
  • 气象预报和预警系统也依赖于这些观测数据,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生态学与环境科学

  • 陆地地表综合观测有助于监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变化,评估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及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在环境保护和污染监测方面,地表观测可以检测空气、水质和土壤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农业与林业

  • 通过观测地表植被覆盖、生长状况、病虫害等信息,可以为农业生产和林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林业生产效率。
  • 观测数据还可用于评估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指导农业政策制定。

4. 水资源管理

  • 陆地地表综合观测能够监测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位、流量、水质等关键指标,为水资源管理和调配提供数据支持。
  • 在洪水预警和干旱监测方面,地表观测数据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减少灾害损失。

5. 城市规划与建设

  • 通过对城市地表覆盖、热岛效应、交通状况等要素的观测,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方面,地表观测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6. 地质与地球科学

  • 陆地地表综合观测可用于研究地壳运动、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为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观测数据还可用于研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运动和演变规律,深化对地球科学的认识。

陆地地表综合观测研究领域有哪些知名机构或企业

研究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中国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该所在陆地地表综合观测方面拥有深厚的研究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其研究涵盖地表过程、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2. 中国气象局:作为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机构,中国气象局在陆地地表综合观测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下属的多个研究所和观测站,致力于气象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为气候变化研究和气象预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3. 国家遥感中心:专注于遥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国家遥感中心在陆地地表综合观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连续、动态的观测,为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企业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公司,华为在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其在陆地地表综合观测方面,通过提供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案,为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高效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龙头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卫星遥感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研发的卫星遥感系统为陆地地表综合观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源,为多个行业和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遥感数据服务。
  3. 四维图新: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地图和导航服务提供商,四维图新在地理信息采集和处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为陆地地表综合观测提供了高精度、高时效性的地理数据支持。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