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届南海岛礁工程环境力学会议”将于2024年5月10-12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南海岛礁工程建设面临着混凝土结构建设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在高温、高盐、高湿、多风环境下的耐久性等问题的考验,对环境力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次会议围绕“南海岛礁工程的环境力学问题”主题,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岛礁工程混凝土材料/结构与热带海洋环境相关的力学性能及其劣化”等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涉及到热带海洋混凝土、珊瑚混凝土和海水海砂混凝土等材料和结构研究方向,总结和报告有关研究成果,以期对南海岛礁工程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会议分会场和主题
(包括但不限于)
主会场6个报告。
6个分会场主题如下:
分会场1:南海岛礁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岛礁工程材料与结构现场暴露实验方法及相似性理论、耐久性评估理论、服役寿命设计方法,等。
分会场2:南海岛礁工程水泥混凝土新材料
岛礁环境下新型胶凝材料与新型混凝土材料制备、力学性能及其劣化机理(包括普通砂石混凝土、海水海砂混凝土、低碳混凝土LCC),等。
分会场3:南海岛礁工程钢筋与复合筋
岛礁环境下钢筋防腐技术与FRP筋的力学性能,等。
分会场4:南海岛礁工程混凝土结构
岛礁环境下混凝土构件设计理论、力学性能与劣化规律,混凝土结构智能监测,岛礁工程结构抗风,等。
分会场5:南海岛礁工程钢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岛礁环境下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劣化与防腐技术,等。
分会场6:南海岛礁工程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HPC)、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珊瑚混凝土和海水海砂混凝土、金属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等在南海岛礁工程中的应用,等。
会议名誉主席
王磊,陈达,黄培彦
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任:刘桦
副主任:孙洪广,王国华,王 展,尹海龙,赵立豪
委员(按照姓氏笔画为序,名单还在增补中):
马林建,于竹青,王南,王艳,王鹏,王磊,王旭江,王晓亮,王爱国,王振波,王耀成,白凡,叶永,达波,付传清,巩位,刘昱清,任智源,朱虹,朱海威,朱鹏举,阮少钦,李涛,李犇,李强,李好新,李丽娟,李琳琳,陈正,陈达,陈鑫,陈光明,陈江瑛,陈建康,余红发,吴庆,吴俊,吴彰钰,季顺迎,张普,张一鸣,张婷婷,范峰,金阿芳,林观,罗大明,罗冬梅,欧阳朝军,杨子旋,杨树桐,杨新华,卓丛山,郭永昌,郭双喜,贺治国,侯利军,姚国文,姚金伟,俞小彤,赵曦,高强,钱勤,顾兆林,顾声龙,袁德奎,曹志先,常钧,黄一杰,黄培彦,麻海燕,梅其泉,程书凯,程雪玲,韩宇栋,覃潇,谢金翰,曾国伟,樊靖郁,潘翀,薄天利,糜人杰
会议组织委员会
共同主席:罗冬梅,钱勤
委员:
程马遥,文凯,雷国平,曾卫,焦贞贞,李金平,陈亭伟,高宇宁,宋姗姗,戴悦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南海岛礁工程环境力学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南海岛礁工程环境力学研究现状
首先,在海洋工程方面,研究者们对南海岛礁的地质结构、海底地形、海洋环境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这些基础数据为南海岛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研究者们还针对南海岛礁工程中的特殊问题,如波浪力、潮汐力、海流力等对岛礁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力学方面,研究者们运用先进的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南海岛礁工程中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变形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优化岛礁工程的设计方案,还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也被引入到南海岛礁工程环境力学研究中。例如,利用无人机、遥感等技术进行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以及利用数值模拟、仿真等技术对岛礁工程的结构性能进行预测和评估。
然而,南海岛礁工程环境力学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南海地区的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对岛礁工程的影响难以准确预测;同时,南海岛礁工程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利益,需要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进行研究和合作。
南海岛礁工程环境力学研究涉及哪些行业或领域
海洋工程领域:
海洋工程是南海岛礁工程环境力学研究的核心领域。这包括岛礁建设的设计、施工、监测和维护等方面,其中涉及到对海洋环境(如波浪、潮汐、海流等)的深入了解和预测,以及岛礁结构在这些环境下的响应和性能分析。
土木工程领域:
土木工程在南海岛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地基处理、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环境力学研究需要考虑土壤力学、结构力学等因素,以确保岛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力学与材料科学领域:
力学和材料科学是环境力学研究的基础,这些学科涉及到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构的应力分析、断裂力学等方面。在南海岛礁工程中,这些研究有助于评估岛礁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和安全性。
地质与环境科学领域:
地质与环境科学对南海岛礁工程的环境条件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海底地形、地质构造、海底沉积物等。这些研究为岛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环境信息。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南海岛礁工程环境力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遥感数据获取和分析,可以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为岛礁工程提供实时的环境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则有助于整合和分析这些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
在南海岛礁工程建设中,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装备的设计和性能优化也需要考虑环境力学因素,以确保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下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
岛礁工程环境力学研究领域有哪些知名机构或企业
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作为我国南海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该所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实验设备,专注于南海岛礁工程环境力学的深入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工程、力学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实力,其科研团队在岛礁工程环境力学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作为我国水运工程领域的权威研究机构,该院在海洋工程、港口航道工程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也涉及岛礁工程环境力学的研究。
企业:
中交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交通建设企业,中交集团在南海岛礁工程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工程经验使其在岛礁工程环境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海外港口和岛礁工程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其技术团队在应对复杂海洋环境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也涉及岛礁工程环境力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船重工:作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中船重工在岛礁工程环境力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其研发的海洋工程装备在南海岛礁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