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十届全国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学术会议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学者论坛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4-11-01 ~ 2024-11-03
举办场地:厦门市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我国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大跨桥梁、城市地下空间等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高性能工程材料不断涌现,结构体系越来越复杂。同时,地震、强风、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抗震、防风等抗振控制和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成为保障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手段。通过结构状态的实时监测,可准确获得结构响应,识别结构状态,并及时采取控制策略,可有效防止灾难事故的发生。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为土木工程设计、建造和保养维护全生命周期的研究范式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为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科技的快速发展,加强土木工程与机械、航空、新能源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经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于2024年11月1-3号在厦门市召开第十届全国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将延续往届会议的传统和风格,邀请国内本领域著名专家和学者参会,内容形式包括主题报告、邀请报告、专题研讨等。会议将为我国土木工程结构监测与控制领域提供最新的成果交流与合作平台,并探讨学科未来发展方向。

为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发展,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将同时主办主题为“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理论及研究进展”的青年学者论坛(2024-4),诚邀振动工程领域研究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人才,聚首交流携手创新。

会议主题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

会议议题

A:土木工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B:结构主动、半主动、被动、混合与智能控制

C:结构健康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估

D:结构荷载场的识别、特性、建模和预测

E:智慧基础设施

F:智慧计算与多尺度多物理场混合模拟

G:智慧设计与建造

H:多灾害智能控制

I:生命期智慧维修与低碳技术

J:陆上和海上风电结构检测与监测

顾问委员会(按姓氏拼音) 陈政清 院士 杜彦良 院士 姜德生 院士 李术才 院士 欧进萍 院士 杨永斌 院士 周福霖 院士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

主 席:李惠 院士 副主席: 李宏男 李忠献 任伟新 孙利民 滕军 吴智深 徐幼麟 朱宏平

秘书长:郭安薪

委 员:(按姓氏拼音) 鲍跃全 曹茂森 陈隽 淡丹辉 丁幼亮 杜国锋 杜永峰 段元锋 段忠东 顾冲时 关新春 郭安薪 郭健 郭彤 郭迅 华旭刚 黄斌 姜绍飞 孔庆钊 雷鹰 李爱群 李东升 李钢 李建中 李俊 李娜 李秋胜 李顺龙 刘铁军 刘文光 刘志强 毛晨曦 倪一清 潘鹏 祁皑 单德山 师燕超 施斌 孙丽 谭平 陶忠 涂建维 汪正兴 王春生 王浩 王磊 王培军 王泉 王涛 王晓晶 王佐才 翁顺 吴斌 吴永红 夏勇 项贻强 徐龙河 许斌 薛彦涛 杨娜 叶肖伟 伊廷华 张奔牛 张春巍 张建 张微敬 张宇峰 赵维刚 赵雪峰 钟继卫 周次明 周建庭 周颖 周云 周智 朱松晔

组织委员会 (按姓氏拼音)

主席:雷鹰

副主席:郭安薪 李东升 许斌

委员: 鲍跃全 段元锋 华旭刚 孔庆钊 李永乐 王佐才 徐昊 徐龙河 伊廷华 张建 朱松晔

本地委员会秘书长:刘丽君

本地委员: 黄杰忠 姜涛 陈斯信 高婧 郭子雄 关瑞琪 霍静思 李海锋 刘阳 宁西占 王东东 吴俊超 张建霖 张灯 郑翥鹏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大型体育场馆等复杂结构体的建设日益增多。这些结构体在承受地震、风、雨等自然灾害以及日常使用过程中的荷载时,可能产生振动和变形,进而影响其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因此,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现状

结构抗振控制技术

结构抗振控制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减少结构体在地震、风等外部激励作用下的振动响应,提高结构体的抗震性能。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控制技术:如隔震支座、阻尼器等,这些技术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抗震效果。

(2)主动控制技术:通过主动施加控制力来减小结构体的振动响应。目前,主动控制技术在高层建筑、桥梁等领域已有应用,但由于技术复杂、成本较高等原因,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3)半主动控制技术:结合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的特点,通过调整结构体的刚度、阻尼等参数来实现对振动响应的控制。半主动控制技术具有成本低、易实现等优点,是未来结构抗振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手段,对结构体的变形、应力、振动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评估结构体的安全状况和健康状况。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感器技术: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中,如光纤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等。

(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可以实现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结构体的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3)监测系统集成技术:将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数据处理系统等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对结构体的全面监测和分析。这种集成化、智能化的监测系统是未来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三、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通过引入智能算法和模型,实现对结构体的智能监测、智能诊断和智能控制。

跨学科融合: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涉及力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跨学科融合将成为该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

标准化和规范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将成为该领域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以保障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促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领域

建筑行业:

高层建筑:随着城市化的加速,高层建筑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能够确保高层建筑在地震、风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

大跨度结构:如体育馆、会展中心等,这些建筑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结构的健康状况,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交通行业:

桥梁:桥梁作为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对人们的出行至关重要。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能够确保桥梁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隧道:隧道工程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隧道的健康状况,为隧道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能源行业:

水电站:水电站大坝等结构在承受水流冲击、地震等作用下,容易产生振动和变形。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能够确保水电站大坝等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作为风电场的核心设备,其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风电场的运行至关重要。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风力发电机组的健康状况,确保风电场的正常运行。

基础设施领域:

地铁隧道:地铁隧道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设施,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人们的出行安全至关重要。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地铁隧道的健康状况,为地铁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铁路桥梁:铁路桥梁作为铁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铁路交通的畅通至关重要。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能够确保铁路桥梁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他行业:

航空航天:飞机、火箭等航空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复杂载荷的作用,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能够确保这些航空航天器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海洋工程:海上平台、海底管道等海洋工程结构在海洋环境下容易受到波浪、海流等力的作用,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能够确保这些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研究领域有哪些知名机构或企业

高校及研究机构:

南京大学:该校在结构健康监测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拥有相关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香港理工大学:该校在结构工程和地震工程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研究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该校在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是结构健康监测与抗振控制方面有显著的研究贡献。

企业: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下属的中交公规土木大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公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铁路桥梁的健康监测与抗振控制技术研究方面处于行业前列。

北京感知土木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提供专业的软件及数据服务,致力于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其他相关机构:

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这些机构在结构健康监测与抗振控制领域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会议日程
2024年11月1-3日 - 会议时间
联系方式

A会议网站:

https://csve.scimall.org.cn/meeting/SVCHM2024/

B:电子邮件:schm2024@163.com

C:联系电话:

刘丽君 15306927166

郑翥鹏 13215018920(参展商联络人)

黄杰忠 14750254799

姜 涛 15754057597

陈斯信 13207134058(参展联络人)

宁西占 18345160161(参展联络人)

吴俊超 13616008369

关瑞琪 18120776282

D:联系地址: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厦门市大学路182号; 邮编:361005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汕头大学工学院土木与智慧建设工程系; 汕头市金平区大学路243号;邮编:51506

参会企业
主办单位 - 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 厦门大学
承办单位 - 汕头大学
承办单位 - 华侨大学
协办单位 - 厦门市建筑遗产保护智能技术集成应用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 - 广东省结构安全与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 汕头市海上风能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 - 福建省智慧基础设施与监测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 - 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
参会事项

会议重要日期

A:专题组织提交日期:2024年7月1日前

B:摘要提交日期:2024年7月1日-7月31日

C:摘要录用日期:2024年8月20日前

D:早注册截止日期:2024年9月30日

E:会议报到日期:2024年11月1日

F:会议举办日期:2024年11月1日- 11月3日

摘要投稿与会议注册

A:专题分会场:

欢迎各位学者围绕某个主题组织专题分会场,广泛动员相关研究方向的专家踊跃投稿,每个专题分会场报告数量控制在12篇以内(包含1-2个邀请报告)。有意组织专题分会场的学者请7月1日前将专题名称和专题简介发送到:schm2024@163.com

B:摘要版面要求:

请按模板排版摘要,页面控制在1页(无须提交全文)

C:投递方式:

将MS-Word版本摘要直接上传至会议网站

D:摘要模板下载:

见网站附件

E:会议注册费:

费用包括会议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注册费按标准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统一收取和开具发票,早注册截止日前注册费优惠。详情见振动工程学会网站。

下载海报
若未生成海报二维码可点击 生成海报 刷新。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