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是长江、黄河流域的共同议题。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区域,当前处于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社会经济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江河战略的实施推进,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不断增强。为了推进流域地理学的发展,有力推动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增强中国地理学会相关分支机构的协同合作,经中国地理学会批准,定于2024年8月15-18日,在青海西宁举办“大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与黄河分会联合学术年会”。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青海省地理学会联合主办,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诚挚欢迎从事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环境和生态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
主题与内容
主 题
大河流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内 容
(1)大河流域生态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
(2)大河流域农业文明与现代转型
(3)大河流域城市文明与高质量发展
(4)大河流域资源开发与绿色转型
(5)全球变化与流域响应
(6)大河流域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
(7)大河流域地表信息监测与生态环境遥感
(8)湿地生态过程与生态修复
组织委员会
主 席
张国友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段学军 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苗长虹 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主任,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刘峰贵 青海省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副主任,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刘玉皎 青海大学副校长、研究员
副主席
李长忠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刘连友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委 员
陈求稳 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副主任,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陈晓清 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杜清运 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副主任,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高俊峰 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郭文炯 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副主任,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黄贤金 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
吕新华 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中心研究员
马利邦 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副主任,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乔家君 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副主任,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宋进喜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副主任,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孙斌栋 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教授
王成新 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副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谢永宏 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长沙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钟艳霞 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副主任,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周瑞平 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副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秘书组
王晓龙 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艾少伟 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秘书长,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杨显明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大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领域的解读,仅供参考:
大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
一、背景与意义
大河流域,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由于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对于大河流域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现状
政策支持:
政府高度重视大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规划,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等,为大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策文件明确了大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加强生态保护、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融合等。
生态保护:
大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大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了对流域内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推动了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产业升级:
大河流域的产业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前,大河流域正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
资源配置:
大河流域的资源配置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通过实施水资源管理、土地整治、能源开发等措施,有效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了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城乡融合:
大河流域的城乡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通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等措施,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
三、研究趋势与展望
趋势:
大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将更加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同时,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大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展望:
未来,大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将更加注重政策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大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大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领域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行业应用:生态修复工程、环境治理服务、自然保护区管理
参考信息: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这些研究提供了针对不同地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如防沙固沙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水资源管理与水利工程建设
行业应用: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水污染治理
参考信息:大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实施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等措施,有效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在水资源短缺的黄河流域,通过创新水权交易、推广节水技术等手段,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农业与农村发展
行业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旅游
参考信息:大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例如,在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中,注重发展节水灌溉、生态农业等模式,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业与产业升级
行业应用: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参考信息:大河流域的产业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例如,在黄河流域的工业发展中,注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改造。
城市规划与建设
行业应用:城市规划与设计、智慧城市建设、城乡融合发展
参考信息:大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有助于推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措施,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在黄河流域的城市规划中,注重构建绿色生态网络、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等方面,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文化与旅游业
行业应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文化创意产业
参考信息:大河流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这些资源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等措施,推动了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例如,在黄河流域的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注重挖掘黄河文化、黄河文明等独特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大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领域有哪些知名机构或企业
知名研究机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成立时间:2019年11月12日
发起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
主要职责: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展全方位研究,为国家顶层设计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北京林业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成立时间:2019年10月18日
依托学科: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一流学科、生态修复工程学和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学两个高精尖学科
主要职责:在黄河生态系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八大领域开展专项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为中国科学院直属的综合性地理学研究机构,其在人文地理领域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研究成果。
知名企业
华鲁集团
主营业务:生态环保板块,覆盖全领域、全产业链的业务范围
成就:山东省环保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了多个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关的研究中心和共同体。
研究方向:沿黄市县空气质量改善综合决策支撑项目、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等。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的发起单位之一,该公司在黄河勘测规划设计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水利相关企业
如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等,这些企业在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
会务协调:牛海林、赵静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18797130777、15297210616
联系邮箱:3962800533@qq.com
报名注册、退款:李琛妍
中国地理学会
电话:010-64870663、13522322331
邮箱:lichenyan@igsnrr.ac.cn
办理入会、续费:张雷
中国地理学会
电话:010-64870663、15810862330
邮箱:gsc100@igsnrr.ac.cn
地点:西宁永和国际酒店
(青海省西宁城北区马坊街道柴达木路351号盛世华城66号楼)
会议注册
大会实行线上注册与在线缴费。参会者请于2024 年7月31日前登录会议系统https://www.gsc.org.cn/web/#/meeting/6b1b1253-97e5-4f69-97a7-4194e944d675(也可通过中国地理学会官网——会议系统进入),并按照网站提示完成缴费,将由中国地理学会开具会议注册费电子发票。
会议注册费标准为:
类型 注册费
中国地理学会有效注册会员 1800元
一般代表 2000元
中国地理学会有效注册学生会员 1000元
学生代表 1200元
上述费用费用含参会许可、会议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住宿、往返差旅等费用需自理。
特别提示:
因自身原因不能参会,2024年8月8日(含)前申请退款,将收取50%管理费;8月8日以后申请退款,将不予退款。
退款申请联系邮箱:lichenyan@igsnrr.ac.cn
论文征集
请于2024年7月22日前将论文摘要提交至会议系统。论文摘要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关键词(3-5个)、摘要正文。每篇摘要正文字数300-500字,不列参考文献。
(小提示:会议系统“添加论文”功能,需交纳会议注册费后自动开启)
会议宾馆
为满足参会代表的住房需求,会议将以优惠价格,为正式参会代表统一安排住宿酒店为西宁永和国际酒店,费用自理。会议举办期间为西宁会议及旅游旺季,住房紧张,请您登录会议系统提前预订房间,并支付首晚的费用作为酒店预订担保金,入住后担保金72小时内原卡退回。宾馆房费请与您入住宾馆前台直接结算,预定金不能抵扣房费,发票由入住宾馆开具。
酒店名称 标间(双床房) 单间(大床房)
永和国际 560元(含双早)/天/间 560元(含双早)1天/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