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国际研讨会
为高质量推进世界遗产和国家公园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应对世界遗产在新国际形势下的新挑战,促进国际协同保护合作,提升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思路影响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拟于2024年8月1-2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国际研讨会”。诚邀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世界遗产保护的新挑战与解决方案,以及国家公园高质量保护与绿色发展等问题,推动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国家公园的绿色、协同和可持续保护。
主题与议题
会议主题
世界遗产和国家公园保护传承
会议议题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生态旅游
国家公园保护与绿色发展
组织委员会
主 席
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
执行主席
杨兆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新疆旅游研究院院长)
委 员
钟林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分会副主任、中国林学会国家公园分会副理事长)
席建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刘 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璀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Aleksandr Dunets(Altai State University教授、副校长)
Bayarkhuu Batbayar(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ngolia教授)
Krykbayeva Ravshan(Katon-Karagay state national nature park副主任)
Myergyenbai Jukhan(Altai Tavan Bogd National Park主任)
Nishan Pradhan(Nepal Chinese Guide Association会长)
Ordenbek Mazbayev(L.N. Gumilyov Eurasian National University教授)
Rotanova Irina(Altai State University教授)
Rachna Singh Shah(National Trust for Nature Conservation主任)
Seken Aday(L.N. Gumilyov Eurasian National University教授)
秘书长
韩 芳(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国际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研究现状
一、世界遗产研究现状1. 定义与分类
世界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定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点或建筑群,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以及记忆遗产等。这些遗产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2. 保护现状
数量与分布:截至当前时间(2024年),全球已有众多地点被认定为世界遗产。中国作为世界遗产大国,已拥有56项世界遗产,总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保护措施:国际社会通过签订《世界遗产公约》、成立世界遗产中心、加强立法和执法、提高公众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和监测以及实施修复和保护项目等措施,努力保护世界遗产。例如,意大利的罗马斗兽场和埃及的卢克索神庙等都得到了有效的修复和保护。
3. 面临的挑战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和台风等对遗产地的自然环境和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
人类活动:城市扩张、工业化进程和旅游业的发展对遗产地造成了压力。
非法活动:战争、恐怖主义和盗窃等行为也对世界遗产构成了直接威胁。
4. 未来趋势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挑战。
提高技术水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资源监测、生态保护、游客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扩大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共同守护这些宝贵的遗产。
二、国家公园研究现状1. 定义与特点
国家公园是指由中央政府批准设立,以保护国家重要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为目的,具有国家代表性、典型性和独特性的自然公园。它们通常具有面积大、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独特等特点。
2. 建设现状
中国情况:截至2023年,中国已建成并公布名录的国家公园有13个,如青海湖国家公园、洞庭湖国家公园等。这些国家公园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公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和旅游场所。
国际情况: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模式,以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3. 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保护各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以及保护各种基因型和生态型生物群体。
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4. 面临的挑战
资金投入不足: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国家公园存在管理职权划分不清、与地方的衔接不顺等问题。
人类活动影响:旅游活动、资源开发等可能对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 未来趋势
完善立法体系:推动国家公园的专门立法,为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创新管理机制: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创新国家公园的管理机制。
促进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和社区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领域
1. 生态保护与环境教育
生态保护: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首要目标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确保这些宝贵资源的可持续存在。
环境教育:这些区域还承担着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任务。通过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和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公众了解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
2. 旅游业发展
旅游资源: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这些游客的到访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
产业链延伸: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种产业链的延伸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还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3. 文化传承与交流
文化遗产保护:世界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涵盖了古迹、民俗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文化交流:这些区域还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览和节庆等,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4.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科学研究: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天然实验室。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规律,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创新:在保护和管理这些区域的过程中,还推动了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等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保护效率,还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社会参与与公共治理
社会参与: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治理机制,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公众满意度。
公共治理:这些区域还成为了公共治理的典范。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管理政策、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等措施,确保了这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6.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合作: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作为全球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挑战。
经验分享:各国在保护和管理这些区域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分享这些经验,共同提高保护水平和管理效率。
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研究领域有哪些知名机构或企业
知名机构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简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简称“文研院”)成立于193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直属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坐落于北京市。文研院以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修复和培训为主要职责,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重要的专业力量之一。
研究领域:涵盖文物保护科技、古代建筑及岩土遗址保护、文物保护规划以及博物馆、水下考古等多个学科方向。
世界遗产保护杭州研究中心
简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共同成立,是一个开展世界遗产保护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功能性平台。
宗旨:推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落实,服务世界遗产保护和项目申报,以历史城市景观研究为特色方向。
国家公园研究院
简介:成立于2022年6月8日,由国家林草局和中科院共建。研究院致力于聚焦国家公园前沿科学问题,支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服务“美丽中国”国家战略。
机构设置:包括办公室、研究中心、监测中心、规划中心、艺术与设计中心、《国家公园》编辑部等。
知名企业
虽然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研究领域的企业相对较少,但一些在文旅、生态保护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如:
携程集团
贡献:虽然携程集团主要业务为在线旅游服务,但其强大的技术能力和专利意识也为其在文化遗产保护、智慧旅游等方面提供了支持。携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展示、推荐、营销等方面的效率,同时也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展示提供了可能。
华侨城集团
贡献:作为国内主题公园领域的领军企业,华侨城在主题公园的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华侨城还成立了创新研究院,从战略、产品、场景、工艺、文创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的研究和探索,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