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学术大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4-09-27 ~ 2024-09-28
举办场地:成都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郭光灿 邓龙江 赵文峤 胡俊
会议介绍

全国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学术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天府绛溪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发起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协同创新,推动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为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生产、管理及工程应用人员搭建一个集高端学术交流、科研成果展示、转化及应用技术合作的交流展示平台,首届大会拟于2024年9月27-28日在四川成都召开。

本次大会以“融合创新·新质驱动”为主题,聚焦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前沿理论与技术,交流探讨交叉领域发展机遇,共同探索和推动电子信息前沿技术在新兴产业领域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欢迎各科研院所、集团公司、高校等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踊跃参会。

大会组织架构

大会主席:

郭光灿中国科学院院士、天府绛溪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邓龙江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府绛溪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赵文峤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天府绛溪实验室理事长

胡俊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天府绛溪实验室理事长

大会共主席:朱中梁院士、祝世宁院士、徐红星院士、常凯院士、唐志共院士、吴伟仁院士、王玉忠院士、刘永坚院士王沙飞院士、张宏科院士、吴剑旗院士

大会执行主席:

杨建宇天府绛溪实验室主任/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委主任

大会程序委员会共主席(音序排列):

白云翔 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宫玉彬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黄洪钟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姜道安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孔令讲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

兰荣华 京东方研究院院长

罗光春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天府绛溪实验室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主任

梁应敞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卢建川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

罗卫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研究所所长

孟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副所长

饶志宏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

邵怀宗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向勇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天府绛溪实验室分布式能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主任

徐汉林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

王志明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院长、教授/天府绛溪实验室微波与光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主任

周亮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周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主任

周全国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赵治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曹学勤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

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

吕佳 天府绛溪实验室副主任

阮佳佳 天府绛溪实验室副主任

杨海光 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

武俊杰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

大会组织委员会秘书处:

秘书长

余文科 中国电子学会学术交流处处长

副秘书长

张杰 中国电子学会

张丽丽 天府绛溪实验室

曾娟娟 电子科技大学绛溪研究院

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张洪波、母小东、马旻、孔慧茹、李铃、赵易飞、张馨月、苏松、李梦霁、杜树标、汪啸、赵琦、王轶珏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学术大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作为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空间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泛在互联则推动了信息社会的深度发展。因此,加强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的研究,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

研究机构与平台

天府绛溪实验室:作为天府实验室的4个方向实验室之一,天府绛溪实验室由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共建,致力于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的研究。该实验室面向国家电子信息装备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构建了上下连接、内部交叉的“理论—材料—器件—系统—应用”完整技术链,成为电子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电子信息人才汇聚的高地。

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国内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这些机构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方向与成果

电磁空间利用与控制:研究电磁空间的特性、规律和应用,提升电磁空间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信息功能材料与部件:开发具有特殊电磁性能的材料和部件,满足电子信息装备的需求。

电磁感知与泛在互联:研究电磁信号的感知、传输和处理技术,推动物联网、车联网等泛在互联技术的发展。

先进计算与类脑智能:探索高效、智能的计算方法和模型,为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

近年来,我国在电磁发射技术、量子卫星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电磁发射技术的长足进展和首个自主研发的量子卫星成功发射等,这些都为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挑战与解决对策

极端条件下的材料与器件研究:电磁发射技术涉及极高功率、极短时间等极端条件,对材料和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从时空耦合角度研究材料与电磁能的相互作用机理,突破现有理论框架。

复杂系统设计与优化: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系统复杂度高,需要开展循环非周期暂态机电能量转换过程的分析理论研究,提出复杂大系统信息感知与智能诊断预测方法。

等价测试与验证:由于非周期脉冲工况和复杂极端多物理场强耦合作用,等价测试面临诸多难题。需要研究电磁能极端物理环境的等效模拟方法,建立多因素耦合的冲击载荷下材料物性参数测试平台。

三、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融合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将与其他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标准化与规范化:为了促进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的发展。

全国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研究涉及哪些行业或领域

1. 电子信息行业

电子装备制造: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技术的核心在于电子设备和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这包括电子元件、电路板、通信设备等硬件产品的制造和优化。

通信技术:随着5G、6G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高速、低延迟的通信能力为物联网、车联网等泛在互联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 国防军工行业

电磁空间安全:在国防安全领域,电磁空间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至关重要。研究电磁空间的特性、规律和应用,提升电磁空间的安全防御能力,是国防军工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军事通信与指挥: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技术在军事通信和指挥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构建高效、安全的通信网络和指挥系统,提高军事行动的协同性和效率。

3. 互联网行业

物联网:物联网是泛在互联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各种设备和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技术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挖掘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交通运输行业

车联网:车联网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实时通信和信息共享,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智能交通控制:利用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技术,可以构建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实现对交通信号灯、路况信息等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城市交通的智能化水平。

5. 能源与电力行业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技术,可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新能源开发: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过程中,需要利用电磁感应等原理将能量转换为电能;同时,通过泛在互联技术实现能源的远程传输和分配。

6. 科研与教育行业

科研实验:在科研领域,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技术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实验工具和平台。通过构建高精度的电磁环境和模拟系统,科研人员可以深入研究电磁场的特性和规律;同时,利用泛在互联技术实现实验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

教育教学:在教育领域,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技术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构建虚拟实验室、远程教学系统等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同时,利用泛在互联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全国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研究领域有哪些知名机构或企业

知名研究机构

天府绛溪实验室

作为天府实验室的四个方向实验室之一,天府绛溪实验室由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共建,面向国家电子信息装备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以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为发展方向。

该实验室构建了上下连接、内部交叉的“理论—材料—器件—系统—应用”一条龙完整技术链,致力于成为电子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国电子重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以及电子信息人才汇聚的高地。

高校及科研院所

国内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在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

这些机构在电磁发射技术、量子卫星等前沿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知名企业

电子科技企业

在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方面,众多电子科技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企业不仅关注技术创新,还致力于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例如,一些专注于智能投影和激光电视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如极米科技,通过其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一体化模式,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通信与信息技术企业

通信与信息技术企业也是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这些企业利用其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系统的构建和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一些通信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通过提供高性能的通信设备和网络服务,为物联网、车联网等泛在互联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条件。

国防军工企业

在国防军工领域,一些企业也致力于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这些企业关注电磁空间的安全性和可控性,通过研发先进的电磁防护和通信技术,为国防军工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会议日程
2024年9月27日 - 大会报到 自助午餐 固态电源·智能融合》专题论坛量子互联与量子计算》专题论坛泛在智能计算技术》专题论坛
2024年9月28日 - 大会开幕式/主论坛 自助午內相餐 光电融合集成》专题论坛 智能网络与通感融合》专题论坛 多维信息感知》专题论坛 电磁空间与低空信息》专题论坛 会议结束
联系方式

中国电子学会:

张杰 电话:13811330009

赵琦 电话:18245963350

天府绛溪实验室:

张丽丽 电话:18980871734

电子科技大学:

曾娟娟 电话:13808232382

参会事项

科研成果展示及路演活动

在本次大会期间,我们诚挚地邀请国内外该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现场科研成果展示及路演活动,展示及路演内容涵盖贵单位在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的研究成果、技术创新、应用产品等方面。组委会将对所有报名展示及路演内容审核后统一安排场地及时段,为与会者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交费注册

大会门票

门票选项 金额(会员/非会员) 汇款截止

普通代表 1000 元/1200 元 9月26日

学生代表 800 元 9月26日

现场报名 普通代表:1500 元学生代表:1000 元

参会权益

27-28 日午餐,会议资料及住宿预定服务(房费自理)。

1.电脑浏览器访问大会注册网站,首页点击报名注册进入系统开始报名,地址:http://esuc2024.meeting.cie-info.org.cn/

2.选择参会门票类型。请根据您的个人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票种。

3.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单位、职务、联系方式、发票信息等。请确保信息真实准确,以便我们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后期接收发票等。

4.报名系统需要填写的密码请自行设置,是本次会议注册的账户密码,用于先报名后期确定参会再登录进行交费或者修改信息、支付方式等,会议结束后作废。

5.开具企业发票需要填写企业名称,纳税人识别号(请务必在注册时填写精准信息),地址、电话,开户行及账号为非必填项,尽量不填写。

6.提交报名信息并支付参会费用,您可以选择CIE支付平台(微信和支付宝)、银行转账的方式完成费用支付。支付成功后,请妥善保管支付凭证。

6.1选择银行转账请转账后提供银行回单等汇款凭证到指定邮箱:cie_paper@163.com,会务组后台确认后视为报名成功。

银行汇款信息: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公主坟支行

开户名称:中国电子学会

收款账号:9558850200000514849

(汇款备注“泛在互联+姓名+单位”)

6.2本次会议注册费不支持现场刷卡,请将公务卡绑定微信或支付宝,注册后使用默认的支付方式(CIE支付平台),选择微信或支付宝扫码支付。

7.报名成功后,您将收到一条确认短信,内有二维码链接,用于现场签到,如未收到可检查是否被拦截或联系会务组,现场报手机号和姓名也可签到。

8.所有参会人员完成注册后务必添加组委会微信(微信号:13811330009)备注姓名及单位,申请进入大会通知群及时获取会议相关信息。

下载海报
若未生成海报二维码可点击 生成海报 刷新。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