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十四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4-09-10 ~ 2024-09-13
举办场地:北京温都水城湖湾西区酒店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高燕
会议介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定于2024年9月10日—13日在北京召开“第十四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会议将邀请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领域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研讨生态文明思想包含的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积极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包括大会开幕式、主旨报告、特邀演讲、专题学术报告、分会场研讨、论文交流等内容,围绕人与自然和谐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路径、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等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领域热点和重大问题展开研讨。

名誉主席

王玉庆 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六届、七届理事长

黄信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主席、北京市道教协会会长

大会执行主席

高 燕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传统文化与生态哲学分会秘书长

大会形象大使

章金莱(六小龄童) 国家一级演员

大会秘书长

张如良 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教授

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主任:卢 风 清华大学教授

学术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马 中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王子今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王建革 复旦大学 教授

王利华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田 松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任官平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原副理事长

刘成有 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

成中英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 终身教授

吕锡琛 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乔清举 中央党校哲学部 教授

江庆心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孙要良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杜维明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院长

张孝德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肖显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张曙光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 院长

陈 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苗建时 昆山杜克大学教授

林 震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郇庆治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徐 春 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容 通 中国佛教学院 教授

彭近新 原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蒋劲松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院长

温金玉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谢路军 中央民族大学 教授

颜炳罡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现状

传统文化的研究现状

政策推动与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这一政策导向为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与广泛传播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研究成果丰硕

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如《我和我的祖国》《觉醒年代》《长津湖》等影视作品,以及《只此青绿》等舞蹈诗剧,这些作品在建构主流文化价值认同、体现时代性、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研究逐渐深入,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传承与发展挑战

尽管传统文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部分非遗文化及民俗文化传承人培养困难,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部分传统文化面临失传风险。

同时,一些传统文化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被过度商业化,导致其文化内涵被淡化或扭曲。

生态文明的研究现状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

生态文明是二十一世纪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政策法规建设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研究成果与实践

生态文明研究领域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涵盖了生态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些研究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实践方面,各地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如推广绿色能源、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环境保护监管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如儒家“天人合一”的理念、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等,这些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和理论指导。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可以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涉及哪些行业或领域

传统文化研究涉及的领域

历史文献与考古文物

历史文献是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包括古籍、史书、方志等,它们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考古文物则是通过考古发掘获得的实物资料,如青铜器、陶器、玉器、简牍等,它们直观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思想文化资源

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以及古代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思想成果。这些思想资源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构建、道德建设、社会治理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艺术资源

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成就。

生活类功能性资源

包括传统民俗、节日庆典、民间工艺、中医药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生态文明研究涉及的领域

环境科学

生态文明研究的基础学科之一,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的演变规律。环境科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生态学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替等方面。生态学理论为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重要视角。

可持续发展

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研究关注如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政策与法律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制定和法律保障是重要环节。政策与法律研究关注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交叉领域

生态伦理

结合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和现代生态伦理学理论,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生态伦理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

生态文化

强调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形成崇尚自然、绿色发展的文化氛围。生态文化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生态产业

结合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现代科技手段,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领域有哪些知名机构或企业

知名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作为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推动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该学会致力于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以及环境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与提高,为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的融合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俄罗斯哲学学会

作为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的联合主办单位,俄罗斯哲学学会在哲学、文化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该学会通过参与国际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了中俄两国在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易学联合会老庄易道文化专业委员会

该委员会致力于老庄易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著作等方式,推动了易学文化与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合研究。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

这些高校及研究机构在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领域拥有众多知名学者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例如,清华大学的卢风教授担任多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会议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

这些机构在传统文化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广泛的影响力。它们通过组织学术活动、出版学术成果等方式,为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会议日程
2024年9月10日 - 全天报到
2024年9月11-13日 - 会议时间
联系方式

(一)第十四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秘书处

联系人:李彦青 13701274732

李祉辰 13801130382

周红涛 13910207637

电子邮箱:eco_civilization@126.com

(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联系人:王老师 010-62210689

参会企业
联合主力 - 俄罗斯哲学学会
联合主力 - 国际易学联合会老庄易道文化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 北京华夏中环国学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传统文化与生态哲学分会
协办单位 -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 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乡村文化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 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协办单位 - 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文化学院
协办单位 -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心理研究所
协办单位 - 中国文化书院易文化研究院
参会事项

开幕式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会议主题和议题

(一)会议主题

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美丽中国

(二)研讨议题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美丽清洁世界

2.维护生态自然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关系

3.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

4.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

5.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意义

6.顺其自然的人生智慧

7.复归自然的人生哲理

8.人与自然和谐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路径

论文征集

投稿论文应围绕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主题,具体要求如下:

(1)选题新颖、内容健康、观点鲜明、资料真实,论文不得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内容,文责自负。

(2)应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每篇论文字数限定3000-6000字。

(3)首页页脚须著名“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务与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以及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4)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书写。图表设计要表现明确的自明性。

(5)参考文献引证依据如下格式:

[1] 张梅玲. 探索性教育试验设计模式的初探[J]. 教育研究,1992,(3):57-58

[2] 张梅玲,唐世兴.图形的智慧.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6)应采用Word格式提交,发至会议指定电子邮箱 eco_civilization@126.com,报名截止时间 8月20日。

(7)会议优秀论文将编入会议论文集《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出版。

参会人员

国家及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文化单位等负责人;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

媒体支持

(一)国家媒体

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网、新华网、光明网、央广网、中青在线、中新社等。

(二)新媒体

腾讯、网易、搜狐、今日头条、抖音、快手、优谷朗读、耳朵里的博物馆等。

下载海报
若未生成海报二维码可点击 生成海报 刷新。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