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分会的安排,2024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热传质领域项目进展交流会议将于12月6日至9日在江苏南京白金汉爵大酒店举行。
本次年会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承办,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
本次年会将设置对流换热、多孔介质传热传质、辐射换热、工业应用与换热技术、热传导、相变换热、微纳尺度传热传质、数值计算、生物传质/测量及显示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等10个分会场,同时设置专题论坛。会议将由大会主题报告、特邀报告、展报交流以及各专题分组报告构成,还将同期组织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交流会。大会旨在积极开展传热传质领域及其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研讨传热传质领域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创新发展。
这将是全国传热传质学大家庭的线下学术盛宴,诚邀业内各位学者欢聚南京。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工程热物理传热传质研究现状
一、研究机构与团队
中国工程热物理传热传质研究由众多研究机构和团队共同推动,其中包括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传热传质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机构和团队在传热传质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二、研究领域与方向
高强度传热及先进热物理测量:这是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传热传质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涉及微尺度流动、相变强化传热机理及应用研究、微纳尺度热物性测量及机理研究等。
纳米结构热量转换和输运:清华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揭示了离子型热电转换中传质的界面效应和传质与传热的耦合机制,为微纳电子器件热管理、微纳器件自供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关键共性基础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成果与进展
学术论文与专著:中国工程热物理传热传质领域的学者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Energy、ACS Nano、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此外,还出版了英文专著,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源。
科研项目与基金:该领域的研究团队成功争取到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NSFC-JST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专利与技术转化: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工程热物理传热传质领域的学者还申请了大量专利,并积极推进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例如,在高温余热利用、LED散热、激光器热管理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领先技术,并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术会议: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定期举办传热传质学术会议,为学者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例如,2024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热传质领域项目进展交流会议将在南京举行,吸引了众多学者和专家参与。
国际合作:中国工程热物理传热传质领域的学者还积极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例如,与美国微/纳尺度热物理的顶级实验室合作建成国际最先进的双波长飞秒激光抽运-探测系统,为微纳结构材料及界面热输运机理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热物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中国工程热物理传热传质研究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跨学科研究:传热传质研究将与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更深入的交叉融合,推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产生。
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在微观尺度上深入研究传热传质机理的同时,也将关注宏观尺度上的传热传质过程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化与调控。
高效与环保:在追求高效传热传质的同时,也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传热传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工程热物理传热传质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能源系统
火力发电:
工程热物理学科致力于研究提高火力发电的效率和环保性,通过研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机理、烟气的处理和废热利用等问题,为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新能源开发:
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收集、转化和储存方面,传热传质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太阳能热力发电中的CO2布雷顿循环关键压缩-膨胀过程,就需要深入研究传热传质机理。
高效能源转换设备:
工程热物理学科可以设计高效能源转换设备,如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透平发电系统,该系统需要深入研究超临界条件下的传热传质现象。
二、环境保护
减少污染物排放:
通过研究燃烧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现象,可以优化燃烧过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清洁能源技术:
传热传质研究还可以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如通过提高热效率来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三、建筑节能
建筑材料隔热性能:
研究建筑材料的隔热性能,可以设计更高效节能的供暖和制冷系统,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热管理技术与材料:
适用于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热管理技术与材料,也是传热传质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交通运输
发动机燃烧过程:
研究发动机燃烧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现象,可以优化车辆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排放。
车辆热管理系统:
传热传质研究还可以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高车辆的能效和舒适性。
五、航空航天
热防护与热管理:
在航空航天领域,传热传质研究对于飞行器的热防护和热管理至关重要。例如,通过优化飞行器的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传热传质过程,可以提高飞行器的热防护性能。
推进系统:
传热传质研究还可以应用于航天和舰艇推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六、其他领域
微电子与光电子:
传热传质研究在微电子与光电子领域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如LED照明节能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就需要深入研究传热传质机理。
化工与制药:
在化工与制药领域,传热传质研究可以优化化学反应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中国工程热物理传热传质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个重要科研机构,专注于工程热物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该所设有传热传质研究中心,以超强换热为主线,开展新型高效紧凑式换热装备、先进热管理技术与材料及测量新技术研发等多项研究。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在工程热物理传热传质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其热能工程系和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等机构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在传热传质领域也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其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等机构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等机构在工程热物理传热传质领域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知名企业品牌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锦浪科技专注于组串式逆变器领域,并通过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助力电力清洁化,产品应用场景全方位覆盖,并持续致力于提供丰富的低碳解决方案。在传热传质领域,锦浪科技也积极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江苏启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启能新能源在热能储存技术与低碳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率先在全球实现相变储热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该公司通过用户侧储能,将电能、可再生能源或工业余热统一以热能形式进行规模化存储再利用,避免了能源二次转化。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哈电集团在能源装备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产品和服务涵盖了电站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多个领域。在传热传质技术方面,哈电集团也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应用经验。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锅炉在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其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在传热传质领域,东方锅炉也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工作。
中国工程热物理传热传质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科研机构招聘岗位
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招聘对象:通常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或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的研究经验。
工作内容:从事传热传质领域的科学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
博士后
招聘对象:已取得博士学位,希望在传热传质领域进行更深入研究的科研人员。
工作内容: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工作。
工程师/助理工程师
招聘对象: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或在相关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
工作内容:负责传热传质设备的研发、测试和优化等工作。
二、高校招聘岗位
教师/讲师
招聘对象:具有博士学位,或在传热传质领域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
工作内容:承担传热传质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实验员
招聘对象: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在相关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作内容:负责传热传质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等。
三、企业招聘岗位
研发工程师
招聘对象: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或在相关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
工作内容:负责传热传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包括产品设计、工艺改进等。
技术支持工程师
招聘对象: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在相关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作内容:为客户提供传热传质技术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包括设备安装、调试和维修等。
销售工程师
招聘对象: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在相关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销售人员。
工作内容:负责传热传质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工作,包括市场调研、客户开发和订单管理等。
四、其他就业机会
政府部门
可以在国家环保部、国家工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从事传热传质领域的相关工作,如政策制定、项目审批等。
咨询公司
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咨询公司中,可以从事传热传质技术的咨询和评估工作。
创业公司
在专注于传热传质技术的创业公司中,可以从事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