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脑科学与光子学大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4-10-19 ~ 2024-10-21
举办场地:Club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张广军 包为民 骆清铭 Lihong V. Wang
会议介绍

放眼全球,生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在脑科学和脑健康领域,技术和市场前景广阔,而不断涌现的研发新挑战,亟待突破传统模式,迫切需要政产学研跨界融合和创新合作。

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光子学协会、澳大利亚高科技产业促进会主办的“2024脑科学与光子学大会”2024年10月19日至21日太仓举办,将结合最新光电应用技术,搭建横向交流平台。作为“生命科学与光子学”系列活动之一,会议邀请国际国内院士专家、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参会,汇聚国内外的创新科技成果及人才项目团队。

会议官网:https://b2b.csoe.org.cn/meeting/BSPC2024.html

会议亮点

1、国际高端创新人才齐聚一堂——国际国内院士专家千余人共同参会交流,分享全球脑科学与健康最新的技术和成果,促进国内外产业交流合作。

2、生命科学与光学工程交叉融合——以脑科学重大疾病为需求牵引,结合最新光电技术和仪器在科学研究、诊断与分析、检查和治疗等各方面探讨横向合作,直面挑战,形成高效创新的合作新模式。

3、促进成果转化落地——聚集国际科研创新团队、高端临床医学机构、行业龙头企业、产业资本和基金、行业知名组织平台等,为国内相关产业聚集地提供最新、最直接的成果转化“快车道”,推动地方产业园区创新升级。

大会名誉主席:

庄松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

大会主席:

张广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

包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骆清铭(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

Lihong V. Wang(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

大会共主席:

程和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

王振常(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郑海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

Dayong Jin(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

黄旭枫,澳大利亚伍龙贡大学

蒋田仔(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高会军(欧洲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嵘,北京大学

大会执行主席:

明东,天津大学

屈军乐,深圳大学

沈平,南方科技大学

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

毕国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付玲,华中科技大学

龚薇,浙江大学

李国强,复旦大学

吕晗,北京友谊医院

斯科,浙江大学

席鹏,北京大学

徐晓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会议议题:

1. 神经系统多尺度解析与调控技术:

神经系统多尺度解析,包括光学显微,电子显微解析等;神经系统的调控技术,包括声、电、光学调控。

专题主席:

毕国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斯科,浙江大学

专题共主席:

李兴德,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龚薇,浙江大学

专题秘书:

徐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抗脑衰老疾病研究和应用:

专题主席:

黄旭枫,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

专题共主席:

张翱,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黄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龙亚秋,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

专题秘书:

黄霏,澳大利亚高科技产业促进会

谢元翼,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

3. 医工交叉与脑机交互:

脑机接口,生物材料,分子影像,纳米医学

专题主席:

许敏鹏,天津大学

专题秘书:

黄永志,天津大学

4.脑超清成像:

围绕多模态影像学在脑科学中的技术研发及转化应用展开研讨,搭建横向交流交叉平台。

专题主席:

王振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专题秘书:

吕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5.神经重症脑疾病机理、诊断及新型治疗手段:

专题主席:

刘秀云,天津大学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专题秘书:

张阔,天津大学

6.面向生物医学的机器人智能系统:

专题主席:

高会军,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题共主席:

侯增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李坚强,深圳大学

刘新宇,大连理工大学

宋爱国,东南大学

吴新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赵新,南开大学

专题秘书:

庄松霖,甬江实验室

刘志太,哈尔滨工业大学

7.认知与神经科学:

专题主席:

禹春梅,蓝翡翠实验室

专题共主席:

谌小维,蓝翡翠实验室

王丽娜,蓝翡翠实验室

专题秘书:

刘振飞,蓝翡翠实验室

张琎,蓝翡翠实验室

同期活动:孤独症医-教-康-养新模式

研讨孤独症儿童脑发育异常的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障碍的脑发育分子与环路机制,从医学治疗,特殊与融合教育以及家庭养育三方面进行充分研讨,提出应用理论,技术与落地模式,为不同年龄段孤独症儿童所需要的内在健脑方法与外在康复环境创造最佳模式。

活动主席:

张嵘,北京大学

活动共主席:

Keith Kendrick,电子科技大学

活动秘书:

赵海燕,澳大利亚高科技产业促进会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脑科学与光子学大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脑科学与光子学研究现状

脑科学研究现状

基础研究进展

神经元类型与功能的发现、脑连接图谱的绘制、神经调控技术的创新等已取得诸多突破性成果。

当前脑科学研究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实现从基因到行为的多层次整合。

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成为主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脑科学研究中。

医学领域应用

个性化治疗:基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精准诊断:利用先进的神经影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等,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精准诊断。

神经调控技术:采用经颅磁刺激(TMS)、深部脑刺激(DBS)等神经调控技术,有效缓解神经系统疾病症状。

神经康复与功能重建:通过专业的康复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采用认知训练、运动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人工智能领域应用

类脑计算:模仿人脑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模型,旨在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计算方式。

深度学习:受人脑神经网络启发的机器学习算法,已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智能机器人:结合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具有感知、认知、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机器人。

社会影响与伦理问题

脑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促进对脑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同时,脑科学技术可能改变人们对自我、意识、道德等问题的认知,从而引发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变革。

神经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包括尊重人的尊严和自主权、保障安全性和公正性、遵循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原则等。

光子学研究现状

光子学作为光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光信息的产生、传输、检测和处理等。在光子学领域,一维双钙钛矿等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广西大学物理学院“纳米光子学”团队在一维双钙钛矿的结构调制和发光性能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上。该研究采用溶剂热法或盐酸辅助粉末策略合成了一维锑掺杂TMA2NaInCl6(TMA为四甲基铵)有机-无机杂化双钙钛矿,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发光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脑科学与光子学的交集

在神经科学与光学技术的结合方面,光子学技术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例如,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神经影像技术(如光学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无创、可视化研究,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光子学技术还在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残疾人康复、神经疾病治疗以及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脑科学与光子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脑科学应用领域

医学领域

脑疾病诊断与治疗:脑科学研究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并研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神经康复:通过脑科学研究,可以开发出针对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的康复技术和方法,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学领域

认知与情感研究:脑科学研究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从而研究和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教育学领域

教育方法与策略设计:脑科学研究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关于学生学习和认知发展的深入见解,从而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

人工智能领域

类脑计算与智能算法:脑科学研究可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模拟大脑的工作方式来设计更加智能的机器和算法。

脑机接口技术: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实现大脑和机器之间的直接交流,为增强人类能力提供新的路径。

光子学应用领域

通信行业

光纤通信:光子学在光纤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利用光波作为信息载体,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光信息处理

光学计算:光子学技术可以用于开发光学计算系统,实现高速、低功耗的信息处理。

光学存储:利用光子学技术,可以开发出高密度、高速度的光学存储设备。

医疗领域

光学成像技术:光子学在医疗成像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光学显微镜等,为医生提供了更为精细的诊断工具。

激光治疗:光子学技术还可以用于激光治疗,如激光手术、激光美容等。

传感与测量

光学传感器:光子学技术可以开发出各种光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压力、位移等物理量。

光谱分析:利用光子学原理,可以进行光谱分析,用于物质成分的检测和识别。

光电子器件

光源与探测器:光子学在光源与探测器的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激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等。

光电子集成:通过光子学技术,可以将多个光电子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光电子集成电路。

脑科学与光子学的交集领域

在神经科学与光学技术的结合方面,光子学技术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例如:

高分辨率神经影像:利用光子学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高分辨率成像,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细的观测手段。

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光子学技术还可以用于神经调控和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为残疾人康复、神经疾病治疗以及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脑科学与光子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脑科学领域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该中心是中国科学院在脑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致力于探索人类大脑的奥秘,推动我国类脑智能技术的发展。

研究方向包括脑认知功能的环路基础、脑疾病机理与诊断干预、脑研究新技术、类脑模型与智能信息处理及类脑器件与系统等领域。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该中心是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对脑科学相关领域如人工智能、脑机交互作用等进行研究。

宗旨是瞄准世界脑科学前沿和国家在脑科学研究领域的战略急需,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脑科学领域优势资源,产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落户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中国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的重要力量。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

专注于脑认知与脑疾病的研究,致力于推动脑科学与临床应用的结合。

光子学领域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在光子学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致力于光子学材料、器件和应用的研究。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注于光电子技术、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信息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在光子学、光电子学、激光技术等领域有着显著的研究成果和影响力。

脑科学与光子学领域知名企业品牌

瀚翔脑科学

致力于为脑科学、神经科学提供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拥有经颅磁刺激(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为核心技术的两大诊疗体系。

旗下全资子公司英智科技在TMS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M系列经颅磁刺激仪已创造了多个“国产首个”。

伟思医疗

国内磁刺激类产品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产品包括经颅磁刺激仪、盆底功能磁刺激仪等。

在脑科学与光子学领域的神经调控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实力。

英国MagStim公司

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磁刺激器生产厂家,全球市场占有率大于70%,中国高端用户市场占有率大于90%。

其线圈种类较多,可治疗抑郁症、帕金森病等多种疾病,是国际上脑科学与光子学领域的重要企业品牌。

脑科学与光子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脑科学领域招聘岗位

脑科学研究员

负责开展脑科学研究项目,使用神经影像学技术(如MRI、fMRI等)分析脑结构和功能,探索脑机制。

要求具备神经生物学、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有脑科学领域的研究经验。

神经工程师

专注于神经工程与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致力于实现大脑与机器之间的交互。

需要具备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背景,熟悉神经影像学和脑机接口技术。

神经学家

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常要求具备神经科学或医学的博士学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数据科学家

在脑科学领域,数据科学家负责处理和分析大量的神经影像学数据,揭示大脑的活动规律和机制。

需要具备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

光子学领域招聘岗位

光子学研究员

研究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光信息的产生、传输、检测和处理等。

要求具备物理学、光学或光电子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有光子学领域的研究经验。

光学工程师

负责设计和开发光学系统、光学器件和光学仪器,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需要具备光学、机械设计、电子工程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

光电子器件研发工程师

专注于光电子器件的研发和制造,如激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等。

要求具备光电子学、半导体物理等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熟悉光电子器件的制造工艺和测试方法。

脑科学与光子学交叉领域招聘岗位

脑机接口工程师

设计和开发脑机接口系统,实现大脑信号与机器指令之间的转换和交互。

需要具备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

神经光学工程师

结合神经科学和光学技术,研发用于神经成像和神经调控的光学系统和器件。

要求具备神经科学、光学和工程技术的知识背景,熟悉神经光学成像和神经调控的原理和方法。

就业机会

研究机构

如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提供丰富的脑科学与光子学研究岗位。

高校

高校中的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等专业也需要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人员。

企业

如瀚翔脑科学、伟思医疗等专注于脑科学与光子学领域的企业,提供多种研发、生产和销售岗位。

医疗机构

医院中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部门也需要具备脑科学知识的专业人才,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