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为古生物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的中国古生物学会新技术新方法专业委员会(筹)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届一次学术年会将于2024年12月6日至12月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召开。
会议内容
本次年会将邀请古生物学领域杰出科学家到会指导,大会报告将邀请相关领域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做报告,深入交流古生物学领域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具体的主题分类如下:
1)大数据、人工智能
2)数值模拟、实验模拟
3)化石形貌重建
4)分子古生物学
5)古环境分析方法和技术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古生物学会新技术新方法专业委员会(筹)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届一次学术年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古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专业研究现状
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高精度CT技术:
早在20世纪90年代,古生物学家就开始尝试将断层扫描技术(CT)应用到化石研究中。
200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与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自动化所合作研制了全球首套专门应用于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高精度CT,并于2011年投入使用。
高精度CT技术能够无损地获取化石内部的三维结构信息,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手段。
微纳能谱CT技术:
微纳能谱CT技术可以同时获得化石内部各成分及其空间分布信息,进一步推动了对化石内部信息的挖掘。
该技术对于研究化石的形成条件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DNA捕获技术:
DNA捕获技术通过设计DNA或RNA探针,像钓鱼一样把目标古DNA从海量的污染DNA中“钓取”出来。
该技术大大提高了古DNA的测序效率,使得从一些棘手的样本中得到足够的数据成为可能。
沉积物DNA分析技术:
沉积物DNA分析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古DNA分析技术,可以不再依赖骨骼化石材料而从“土”中提取出古代生物的遗传物质。
该方法极大地扩大了研究对象,打开了研究旧石器考古遗址人群演化的新窗口。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包括化石智能鉴定、古生物-古人类演化研究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重要研究成果
志留纪化石库揭示早期有颌脊椎动物崛起与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曲靖师范学院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团队发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保存大量志留纪早期有颌类的两个化石库。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志留纪有颌类的完整面貌,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最初始环节。
古基因组揭示新疆五千年来人群的形成历史: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团队通过大规模的系统性古基因组研究,重建了新疆人群五千年来动态演化历史。
该研究为厘清新疆人群来源和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
超微结构揭示云南虫具有原始脊椎动物咽部骨骼:
研究人员对云南虫化石的鳃弓进行结构分析,发现了微纳尺度的特异性软骨结构,为脊椎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
三、研究趋势与挑战
跨学科融合:
古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将更多地融合性别、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为更好地探讨生命和演化史提供多重视角。
数据整合:
古生物学家们已经开始建立“虚拟数据库”,以实现不同研究机构、科学家及国家之间数据的标准化、互联互通。
环境保护:
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潜在的野外考察区域已经不再适宜研究,限制了古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深入挖掘。
未来的古生物学研究需要十分关注各种外来影响对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的影响,倡导环保意识。
中国古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专业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科学研究与教育
古生物学研究:
新技术和新方法,如高精度CT、微纳能谱CT、DNA捕获技术等,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更加精确和深入的研究手段,有助于揭示古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演化历程等。
这些技术还可以帮助古生物学家重建古生物的内部结构,如神经系统、肌肉组织等,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古生物的生命特征和演化过程。
地质学研究:
古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也有助于地质学家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历史和地质变迁过程。
例如,通过同位素分析技术可以推断生物活动和环境历史,为地质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教育与科普:
古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教育和科普领域,通过展示古生物的形态结构和演化过程,提高公众对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的认识。
这些技术还可以用于制作教学模型和科普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生物学知识。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
文化遗产保护:
古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例如,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还原古代文物和遗址的形态结构,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考古学研究:
这些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考古学研究领域,帮助考古学家更好地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例如,通过沉积物DNA分析技术可以提取古代人类的遗传信息,为考古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
三、医学与生命科学
医学研究:
古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例如,通过研究古生物的生理结构和演化过程,可以了解生命的基本规律和机制,为医学研究和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生命科学研究:
这些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通过研究古生物的遗传信息和演化历程,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四、工业与制造业
工业设计:
古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工业设计领域。
例如,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制作出具有古生物形态特征的工业产品模型,为工业设计提供新的创意和灵感。
制造业:
这些技术还可以用于制造业中的产品开发和生产流程优化等方面。
通过研究古生物的生理结构和演化过程,可以了解自然界的优化设计和制造原理,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古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专业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该研究所是中国古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拥有众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在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高精度CT、DNA捕获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该研究所致力于地质古生物学的研究,拥有丰富的化石标本和先进的实验设备。
在古生物分类、演化、古生态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该校地球科学学院拥有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并设有古生物学实验室。
在古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在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分类和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也设有古生物学专业,并拥有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
该校在古生物学的多个研究方向上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突出的成果。
企业品牌
虽然古生物学领域的企业品牌相对较少,但一些企业也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方面做出了贡献。这些企业可能主要专注于为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或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然而,由于具体的企业品牌信息可能较为零散且不断更新,以下仅列举一些可能在该领域有所涉及的企业品牌(注:以下列举并非全面且排名不分先后):
华大智造
作为一家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华大智造可能也参与了古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的相关研究和应用。
金斯瑞生物科技
金斯瑞生物科技在生物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业务布局,可能也涉及古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新格元生物科技
新格元生物科技专注于微生物组学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虽然其主要业务并非古生物学,但可能在某些交叉领域有所涉及。
中国古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专业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科研机构招聘岗位
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职责:从事古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工作,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
要求:通常需要具备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古生物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示例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
技术支撑人员
职责:负责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协助科研人员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
要求:通常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如生物学、地质学等,以及良好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示例机构:各大科研院所的实验室。
二、高校招聘岗位
教师
职责:承担古生物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和科研活动。
要求:通常需要具备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古生物学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示例高校: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设有古生物学专业的高校。
实验员
职责:负责高校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协助教师进行实验准备和数据处理。
要求:通常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如生物学、地质学等,以及良好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示例高校:同上。
三、企业招聘岗位
研发工程师
职责:负责古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工作,包括产品开发、技术改进等。
要求:通常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如生物学、地质学、化学等,以及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示例企业:涉及生命科学、地质勘探等领域的企业。
技术支持工程师
职责:为客户提供古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包括设备安装、调试、培训等。
要求:通常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如生物学、地质学等,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示例企业:同上。
四、其他就业机会
博物馆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古生物化石的收集、整理、展示和科普教育工作。
要求:通常需要具备古生物学或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示例机构:国家自然博物馆、地方自然博物馆等。
地质勘查单位工作人员
职责:从事地质勘查和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工作。
要求:通常需要具备地质学或古生物学的知识背景,以及良好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示例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地方地质勘查单位等。
宋虎跃:18986111808;
田 力:18986112582;
楚道亮:15071193391;
代 旭:18202748523;xudai@cug.edu.cn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
参会注册
本次会议不提交摘要,因会期有限,学术报告全部为邀请报告,同时设置学生展板报告,欢迎大家提交展板报告(展板尺寸:90cm x 120cm)。
会议注册费:科研人员(含博士后):1800元/人;学生:1000元/人
注:拟参会人员请于2024年11月15日前提交参会回执至xudai@cug.edu.cn.(见后)
住宿及交通
住宿: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科技会展酒店(会议注册位置)及周边酒店,由于会议接驳车往返于光谷科技会展酒店和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建议大家优先选择光谷科技会展酒店入住。
交通:
武汉天河机场→光谷科技会展酒店
公共交通:武汉天河机场乘坐地铁2号线(往佛祖岭方向),乘车32站,在武汉东站下车,站内换乘11号线(往葛店南站方向),乘车6站,在光谷六路下车,从C1口出站,步行1公里到科技会展酒店
打车:全程约67公里,乘车约60分钟,费用约160元
汉口火车站→光谷科技会展酒店
公共交通:汉口火车站乘坐地铁2号线(往佛祖岭方向),乘车22站,在武汉东站下车,站内换乘11号线(往葛店南站方向),乘车6站,在光谷六路下车,从C1口出站,步行1公里到科技会展酒店
打车:全程约37公里,乘车约45分钟,费用约80元
武昌火车站→光谷科技会展酒店
公共交通:武昌火车站乘坐地铁4号线(往武汉火车站方向),乘车2站,在中南路下车,站内换乘2号线(往佛祖岭方向),乘车11站,在武汉东站下车,站内换乘11号线(往葛店南站方向),乘车6站,在光谷六路下车,从C1口出站,步行1公里到科技会展酒店
打车:全程约22公里,乘车约35分钟,费用约45元
武汉火车站→光谷科技会展酒店
公共交通:武汉火车站乘坐地铁4号线(往柏林方向),乘车12站,在中南路下车,站内换乘2号线(往佛祖岭方向),乘车11站,在武汉东站下车,站内换乘11号线(往葛店南站方向),乘车6站,在光谷六路下车,从C1口出站,步行1公里到科技会展酒店
回执下载:https://mp.weixin.qq.com/s/vxm0vzmpwzf10tfsvbIq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