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对现有工科专业全要素改造升级,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成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的工作要求,并贯彻2024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印发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24版)》及《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补充标准(2024版)》(将于近期发布)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高校工科专业的发展建设,落实新标准对培养学生非技术能力以及提升教师工程能力的新要求,推动我国工程教育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的有效衔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定于2024年12月在南京举办“新标准下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与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将重点探讨如何在新标准框架下,将“理解并掌握与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以及“体现创新性,并从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角度考虑可行性”等非技术能力培养的新要求融入专业建设,并使专业建设更能符合新标准的要求。同时,会议将针对补充标准提出的“教师须具有足够的教育背景和工程设计经验”的相关要求,研讨如何有效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
研讨内容
结合新版认证标准修订内容,聚焦以下专题进行研讨:
1、以工程思维视角解读新标准中毕业要求与工程逻辑之间的关系,分析新标准对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的要求及评价内涵;
2、探讨如何理解新标准对非技术能力提升的内涵及课程体系的支撑路径;
3、分析新标准下企业视角的大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新需求;
4、探讨新标准下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的专业与课程建设及实施路径;
5、针对“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的新要求,开展设计开发流程与工程项目管理、经济决策方法的示范教学;
6、解读对工程能力进行评价的目的、意义与实施方案;
7、系统解读补充标准及补充标准中对工科教师工程能力背景占比和专任教师工程经历的新要求;
8、提升参会教师对工程思维和工程能力的系统认知水平。
特邀专家
杨毅刚 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副总裁。现任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副监事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结论审议委员会委员、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副总编辑。
陈鹤鸣 南京邮电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专家组成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单良 教授,中国计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长期从事《数字逻辑电路》、《现代逻辑设计》、《系统设计与仿真课程设计》等数字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代逻辑设计》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主持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1项、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1项;多次荣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浙江省微课比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各种教学技能奖项。
刘蕾蕾 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国家级一流专业和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负责人、江苏省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术带头人、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研究会理事。
姜善永 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深圳清大协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主持设计教育部-中兴ICT行业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并推动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主持编写华晟经世“一课双师”校企融合系列教材12本、职业素养系列教材3本及ICT专业群系列教材8本。现任全国计算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家。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新标准下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与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电工技术学新标准下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与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研究现状
一、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重要性认识:
随着工程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非技术能力在工程师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这些能力包括项目管理、经济决策、健康安全、社会责任感等,它们对于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成功至关重要。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等权威机构已经举办了多次研讨会,如“非技术能力培养与工程能力评价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内涵、评价要求以及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
高校通过课程改革,将非技术工程知识融入课程体系,如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等课程,以提升学生的非技术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视角下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新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
评价体系:
目前,对于非技术能力的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高校和企业开始尝试建立非技术能力的评价体系,如通过项目评审、团队合作表现、社会实践报告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非技术能力。
随着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非技术能力的评价将逐渐成为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的研究现状
培训与学习:
高校和教师培训机构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工程能力提升课程和培训项目。这些课程和培训项目旨在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了解最新的工程技术和教育理念,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实践锻炼:
高校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些高校还建立了教师实践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和机会。
评价体系:
对于教师的工程能力提升,高校通常通过教学评估、科研成果评价等方式进行。这些评价方式旨在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工程能力和教学水平。
随着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对于教师的工程能力要求也将更加明确和具体。
三、总结与展望
总结:
在中国电工技术学新标准下,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和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已经成为工程教育的重要议题。高校和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和实践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和评价体系,同时也在不断加强教师的工程能力提升工作。
展望:
未来,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不断完善,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和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将成为工程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高校和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工科人才做出贡献。
中国电工技术学新标准下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与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电力行业
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
电力行业对学生的非技术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如项目管理、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这些能力在电力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等阶段都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非技术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在电力行业中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教师工程能力提升:
电力行业的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和前沿的教学内容。
二、自动化行业
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
自动化行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通过培养学生的非技术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自动化行业的变化和挑战,提高他们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教师工程能力提升:
自动化行业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前沿和实用的教学内容。
三、制造业
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
制造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通过培养学生的非技术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在制造业中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教师工程能力提升:
制造业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跨学科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创新设计。
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制造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和创新的教学内容。
四、新能源行业
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
新能源行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通过培养学生的非技术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能源行业的变化和挑战,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教师工程能力提升:
新能源行业的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新能源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前沿和实用的教学内容。
五、其他行业或产业领域
除了上述行业外,中国电工技术学新标准下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与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的研究还可以应用在通信、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其他与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密切相关的行业或产业领域。这些行业对学生的非技术能力和教师的工程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相关研究和应用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新标准下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与教师工程能力提升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作为中国电工技术领域的重要学术组织,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推动电工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学会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培训活动,聚焦非技术能力培养和工程能力提升等议题,为高校和企业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
各大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这些学院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它们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还注重提升学生的非技术能力和教师的工程能力。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该协会负责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和教师工程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知名企业品牌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作为全球知名的能源管理和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施耐德电气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领域具有领先地位。该公司积极参与非技术能力培养和工程能力提升的相关活动,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西门子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气和电子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该公司同样重视与高校的合作,通过设立实验室、提供奖学金等方式,支持学生非技术能力和教师工程能力的提升。
ABB(中国)有限公司:
ABB是全球知名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创新、高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在中国,ABB积极参与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教育和培训活动,与多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