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我国玉米科技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展示玉米生物学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推动玉米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 拟定于2025年4月24日-2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第八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大会将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科学家进行学术报告及成果展示。大会组委会诚挚邀请国内外同仁参会,共商玉米生物学前沿科学问题。
会议网址:https://www.maizemeeting.org
组委会主席:赵涵(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组委会秘书长:杨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组委会委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高世斌 |
苟明月 |
郭思义 |
贺岩 |
侯岁稳 |
赖锦盛 |
李林 |
刘海军 |
刘磊 |
刘相国 |
卢艳丽 |
宋任涛 |
谭保才 |
汤继华 |
万向元 |
王宝宝 |
王柏臣 |
王凤格 |
王官锋 |
王桂凤 |
王海洋 |
王振华 |
巫永睿 |
谢传晓 |
徐辰武 |
徐明良 |
严建兵 |
杨俊 |
杨小红 |
赵翔宇 |
执委会主席:徐明良(中国农业大学)
执委会成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安学丽 |
代明球 |
邸宏 |
苟小平 |
黄永财 |
蒋才富 |
刘海军 |
龙金成 |
田丰 |
王官锋 |
王桂凤 |
杨琴 |
赵涵 |
严建兵 |
会议内容
大会将以大会报告、青年科学家(含研究生)论坛、短报告、墙报及论文交流等形式开展学术交流。
(一)大会报告(共设5个主题)
1. 玉米多组学与表观遗传
2. 玉米复杂农艺性状遗传基础
3. 玉米应答生物与非生物胁迫
4. 玉米大数据与智能育种
5. 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应用
(二)大会组委会会议
1. 第八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汇报
2. 第九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改选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玉米生物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研究:
我国科学家在玉米基因组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构建最大规模的玉米EMS突变体库、扩充玉米Mu突变体库,以及首次将CRISPR/Cas9系统用于玉米靶向突变体库创制。
涉及产量、抗病、抗旱、耐盐渍、氮磷钾利用等重要性状的遗传解析也在不断深入。
遗传育种技术:
在遗传育种方面,我国已采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创制高抗性玉米品种,并研发了不育系杂交制种技术(SPT),成功解决了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保持问题。
我国玉米育种界还积极引进外源种质资源,并通过群体改良和生物技术育种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育种的效率和技术水平。
生物学特性研究:
我国科学家在玉米雄性不育遗传调控、玉米株型遗传调控、玉米籽粒发育遗传调控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玉米的生物学特性,为玉米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抗逆性研究:
针对玉米的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遗传调控,我国科学家也开展了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有助于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增强玉米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研究成果
新品种选育:
我国已选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玉米新品种,如“鲁单”系列玉米品种等。
这些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有助于提高我国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技术转化:
我国在玉米生物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些先进的育种技术已被应用于商业化育种中,提高了育种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研究机构与人才
研究机构:
我国拥有众多从事玉米生物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
这些机构在玉米生物学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人才建设:
我国玉米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他们为推动我国玉米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项目: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玉米研究项目,如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等机构的合作。
这些合作有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玉米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推动我国玉米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学术会议:
我国定期举办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为玉米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这些会议有助于推动我国玉米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玉米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全国玉米生物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农业领域
玉米育种:
通过基因编辑、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虫、耐旱等特性的玉米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业生产:
玉米生物学研究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如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
二、食品行业
食品加工:
玉米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可以用于制作玉米粉、玉米油、玉米糖等多种食品。
玉米生物学研究有助于改进食品加工工艺,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
通过玉米生物学研究,可以开发出具有天然、健康、功能性等特点的食品添加剂,如玉米淀粉、玉米糖浆等。
三、生物化工产业
生物质能源:
玉米可以转化为乙醇等生物质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玉米生物学研究有助于优化生物质能源的转化过程,提高转化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物塑料:
通过玉米生物学研究,可以开发出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塑料,替代传统的石油塑料。
这些生物塑料具有环保、可降解等特点,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生物化学品:
玉米还可以用于生产多种生物化学品,如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等。
这些生物化学品在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四、医药行业
药物原料:
玉米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作为药物原料,用于生产抗生素、酶制剂等医药产品。
这些产品在治疗疾病、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制药:
通过玉米生物学研究,可以开发出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制药产品,如基因工程药物、疫苗等。
这些产品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特点,有助于推动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
五、饲料行业
饲料原料:
玉米是饲料行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可以用于制作各种畜禽饲料。
通过玉米生物学研究,可以优化饲料的配方和加工工艺,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饲料添加剂:
通过玉米生物学研究,还可以开发出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功能的饲料添加剂。
全国玉米生物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作物学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致力于玉米生物学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推广。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玉米生物学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积累,积极参与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东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专业从事寒地早熟玉米遗传育种、玉米分子生物学和玉米栽培生理及技术等工作,拥有多个研究方向和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国内农业领域的顶尖学府,其玉米生物学研究也颇具影响力,拥有多个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在玉米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培育了多个优质玉米品种。
知名企业品牌
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涵盖玉米、小麦、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等农作物种业,拥有控参股企业多家,综合实力位居中国种业前列。
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全球知名企业合作,致力于提升中国玉米杂交种市场份额和品位,拥有多个主营玉米品种。
北京大京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青贮玉米种子为主营业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青贮玉米种子供应商,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多个玉米品种。
吉林乐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农作物基因改良及新品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已成为培育全程机械化收获及精准集约化农业需要的玉米新品种开发引导者。
齐齐哈尔富尔农艺有限公司:是集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农药和肥料研产销一条龙的大型种业企业,与多家知名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全国玉米生物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科研机构与高校
科研助理/实验员:
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与分析等工作。
可能需要参与玉米生物学相关的研究项目,如基因组学研究、遗传育种等。
博士后/博士研究生:
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玉米生物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如玉米基因功能解析、育种技术创新等。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讲师/副教授/教授:
在高校担任玉米生物学相关课程的讲授工作。
指导本科生、研究生的科研活动,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
二、种业与生物技术企业
育种助理/育种家:
负责玉米品种的选育、田间试验、性状调查等工作。
可能需要参与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工作。
田间管理员:
负责玉米田间的日常管理,如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记录田间数据,为育种和栽培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生物信息分析师:
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方法,对玉米基因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参与基因组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项目的研发工作。
技术销售代表/市场推广:
负责玉米种子、生物技术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工作。
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三、其他相关领域
农业技术推广员:
负责将玉米生物学研究成果和技术推广给农民和农业企业。
提供技术培训、咨询和指导服务。
农业咨询师:
为农业企业提供玉米种植、育种、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参与农业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
农业政策研究员:
研究玉米生物学领域的政策、法规和市场动态。
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政策建议和市场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