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六届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学术研讨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4-18 ~ 2025-04-20
举办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为进一步交流环境微/纳塑料污染防控的新理论、技术、监测手段和管理成果,推动环境微/纳塑料污染的持续研究与有效治理,拟定于2025年4月18日至20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第六届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学术研讨会,会议地点为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环境微/纳塑料的最新科学研究进展、监测方法、治理技术和管控政策法规等议题进行报告和交流。

近年来,微/纳塑料已成为全球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微/纳塑料在陆地、海洋、河流、湖泊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威胁生态安全及人类健康。当前,环境微/纳塑料的生态效应、健康风险和治理技术已成为科技界和相关管理决策部门的关注焦点。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学术研讨会自2018年在浙江舟山举办首届会议以来,已相继在江苏南京、山东青岛、上海和湖北武汉累计举办五届。前五届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极大推动了我国微塑料研究的纵深发展,提升了国内外学者对微塑料污染问题的认知水平,同时提高了社会和公众减少塑料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席:

骆永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贾汉忠 教 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委员(按姓名拼音顺序):

安立会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鲍恋君研究员(暨南大学)

蔡明刚 教 授(厦门大学)

陈 源研究员(清华大学)

高 博教授级高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高 峡 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

何德富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季 荣教 授(南京大学)

李道季教 授(华东师范大学)

李景喜副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李连祯教 授(青岛大学)

刘学军教 授(中国农业大学)

潘响亮教 授(浙江工业大学)

彭进平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施华宏教 授(华东师范大学)

宋茂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孙承君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孙晓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唐圆圆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

滕 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涂 晨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汪 磊教 授(南开大学)

王 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王江涛教 授(中国海洋大学)

王菊英研究员(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吴辰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徐 笠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徐明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徐向荣教 授(广西大学)

袁宪正教 授(山东大学)

张立武教 授(复旦大学)

张微微研究员(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章春芳教 授(浙江大学)

章海波教 授(浙江农林大学)

周宁一教 授(上海交通大学)

青年委员:(按姓名拼音顺序)

陈启晴 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

党 菲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丁 凡教 授(沈阳农业大学)

郭学涛教 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姜晓旭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李文锋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马旖旎教 授(海南大学)

麦 磊副教授(暨南大学)

彭 程 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仇 浩 教 授(上海交通大学)

宋 洋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苏 宇 研究员(东南大学)

汪 杰 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王 璞 正高级工程师(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王有基 教 授(上海海洋大学)

夏 斌 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肖 溪 教 授(浙江大学)

杨 杰 特别研究助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杨玉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张 凯 助理教授(澳门科技大学)

张 明 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

张珍明 教 授(贵州大学)

赵 建 教 授(中国海洋大学)

朱 冬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会议组织

1. 会议组委会 (持续更新中)

主 任:贾汉忠 教 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副主任:涂 晨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郭学涛 教 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李成涛 教 授(陕西科技大学)

王艳华 教 授(陕西师范大学)

唐 欢 教 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韩 杰 教 授(西安交通大学)

成员:李平、许晨阳、祝可成、刘鹏、欧阳卓智

2. 会议日期、地点及日程安排

会议时间:2025年4月18–20日;

会议地点: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

3. 会议内容与形式

大会报告与专题主旨报告: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大会报告,分享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会场专题报告与交流:围绕环境微塑料污染特征、行为、效应、监测、治理、生态风险、健康影响、标准政策等主题,设立多个专题分会场。

口头报告与墙报展示:与会人员可提交研究论文并进行现场口头报告或墙报展示,分享科研成果与经验。

研究生专场论坛:为研究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并评选优秀报告。

会议主题与专题

1.复杂环境微/纳塑料分离、检测方法与仪器

召集人:汪 磊 教 授(南开大学)

姜 杰 教 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张立武 教 授(复旦大学)

2.环境微/纳塑料源解析、时空分布与大数据应用

召集人:孙承君 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赵 建 教 授(中国海洋大学)

徐 笠 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3.环境微/纳塑料表面性能、添加剂释放与归趋

召集人:施华宏 教 授(华东师范大学)

苏 宇 研究员(东南大学)

马旖旎 教 授(海南大学)

4.环境微/纳塑料复合污染作用与多尺度共迁移及通量

召集人:蔡明刚教 授(厦门大学)

高 博 研究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宋 洋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5.环境微/纳塑料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塑料际效应

召集人:涂 晨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

朱 冬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彭 程 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6.环境微/纳塑料-矿物-有机质-微生物相互作用与复合效应

召集人:潘响亮 教 授(浙江工业大学)

张珍明 教 授(贵州大学)

杨 杰 特别研究助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7.微/纳塑料多介质界面过程与生态系统及气候效应

召集人:章海波 教 授(浙江农林大学)

郭学涛 教 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党 菲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8.环境微/纳塑料污染与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召集人:季 荣 教 授(南京大学)

夏星辉教 授(北京师范大学)

单 军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9.环境微/纳塑料的动植物吸收、传输与食物链风险

召集人:袁宪正 教授(山东大学)

李连桢 教授(青岛大学)

史建波 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0.微/纳塑料生物毒性、生态风险与环境基准

召集人:徐向荣 教 授(广西大学)

吴辰熙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陈启晴 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

11.微/纳塑料的渔业生物效应与风险评估

召集人:夏 斌 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王有基 教 授(上海海洋大学)

冯志华 教 授(江苏海洋大学)

12.环境微/纳塑料人体暴露、积累与健康风险

召集人:宋茂勇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隋海霞 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黄 蕾 教 授(南京大学)

13.环境微/纳塑料测试标样与技术标准化

召集人:高 峡 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王菊英研究员(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姜晓旭 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14.环境微/纳塑料源头阻断、物化分解和生物降解技术

召集人:滕 应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贾汉忠 教 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张新星 教 授(四川大学)

15.塑料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回收与利用技术

召集人:葛 飞 教 授(湘潭大学)

唐圆圆 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

李 阳 教 授(北京师范大学)

16.轮胎微颗粒及其内含物的环境行为与控制

召集人:罗专溪 教 授(华侨大学)

王艳华 教 授(陕西师范大学)

杨玉义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17.环境微/纳塑料污染协同治理与风险管控策略

召集人:安立会 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刘学军 教 授(中国农业大学)

仇 浩 教 授(上海交通大学)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学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研究现状

一、微塑料污染现状

分布广泛:微塑料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域广泛分布,研究显示,在浮游动物、双壳类、甲壳类动物、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体内甚至在人体胎盘中均有发现微塑料的累积。同时,在土壤、大气等环境中也存在微塑料的污染。

来源多样:微塑料的来源主要分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初生微塑料指的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初就被制备成微米级的小粒径塑料颗粒;次生微塑料则是由大型塑料在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下逐渐碎裂形成。

危害严重:微塑料因其尺寸小、数量多,容易被生物误食或吸附在生物体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同时,微塑料还能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加剧环境污染。此外,微塑料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二、管控研究现状

政策法规: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塑料污染治理相关的全国性、地方性规范性文件,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等。虽然微塑料尚未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但部分省份如海南省、河南省等已经在本省的清单中新增了微塑料。

科学研究:近年来,我国在微塑料的监测、分析、去除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对微塑料的分析鉴定,证实了微塑料颗粒已成功侵入水生环境。同时,也在探索微塑料的去除技术,如通过水厂和污水厂的常规处理技术以及新兴微塑料去除技术来去除水体中的微塑料。

源头减量:为推动塑料污染治理,我国积极倡导源头减量。例如,在外卖和快递领域,通过提倡减少过度包装、落实“无需餐具”等方式推动源头减量。此外,还在探索使用环保材料替代传统塑料制品,如纸质吸管、餐具等。

公众参与:通过媒体、教育等途径普及微塑料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到微塑料污染的防治中来,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参与海滩清洁等志愿活动等。

三、未来展望

加强立法监管:制定更严格的微塑料排放标准和管理制度,对违法排放微塑料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推广绿色科技: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环保材料替代传统塑料制品,推动绿色科技发展。同时,加强微塑料去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微塑料污染问题。通过分享经验、技术和资源,共同推动全球微塑料污染的防治工作。

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环境监测与保护

环境监测: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研究能够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帮助准确评估环境中微塑料的浓度、分布及来源,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保护:通过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研究,可以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维护生物多样性。

二、塑料制造与加工

绿色设计: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研究促使塑料制造行业进行绿色设计,开发环保型塑料制品,减少微塑料的产生。

回收再利用:研究有助于推动塑料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发展,提高塑料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微塑料污染的风险。

三、农业

土壤保护: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研究能够揭示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制定土壤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废弃物处理:研究有助于推动农业废弃物中塑料成分的回收和处理技术的发展,减少农业领域微塑料的排放。

四、食品与饮料

食品安全: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研究能够评估微塑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包装材料:研究推动食品包装材料向环保型发展,减少食品包装中微塑料的使用。

五、消费品制造

产品开发: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研究促使消费品制造企业开发环保型产品,减少微塑料在消费品中的使用。

供应链管理:研究有助于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再到回收处理的全过程中微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六、水处理与废水处理

微塑料去除技术:研究有助于开发高效、经济的微塑料去除技术,提高水处理效率,降低微塑料在水体中的浓度。

废水排放标准: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研究能够为制定废水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废水在排放前达到环保要求。

七、科研与教育

科学研究: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研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公众教育:研究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和环保意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微塑料污染的防治工作。

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

该工作组致力于推动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的研究和交流,已成功举办了多届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学术研讨会。

在微塑料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作为第五届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学术研讨会的承办单位之一,该所在微塑料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专注于水生生物与微塑料污染的关系研究,为微塑料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和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相关研究机构

如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在微塑料污染与管控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

知名企业品牌

微塑料监测与治理设备企业

如厦门登迅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厦门科析仪器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专注于微塑料监测与治理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为微塑料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塑料管道与制品企业

如中国联塑、公元股份、伟星新材等塑料管道与制品企业,虽然主要业务并非微塑料污染与管控,但也在积极关注和研究微塑料问题,推动塑料产品的环保化和可持续发展。

环保与水处理企业

如北控水务、中国水务、首创环保等环保与水处理企业,在微塑料污染的防治和水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企业致力于开发高效的微塑料去除技术,提高水体的水质安全。

全国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科研与技术研发岗位

研发工程师

负责微塑料污染监测、分析、去除等技术的研发工作。

要求具备相关专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熟悉微塑料污染与管控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方法。

实验员

协助研发工程师进行实验操作,负责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要求具备相关专业的中专及以上学历,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环境监测与评估岗位

环境监测工程师

负责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包括采样、分析、数据解读等。

要求具备环境监测或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环境监测标准和流程。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负责对涉及微塑料污染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要求具备环境影响评价或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和标准。

三、污染治理与环保设备岗位

污水处理工程师

负责设计和实施污水处理工艺,以减少微塑料在水体中的排放。

要求具备污水处理或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

环保设备销售与维护工程师

负责微塑料污染去除设备的销售和维护工作,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要求具备环保设备或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四、环保咨询与政策制定岗位

环保咨询师

为客户提供微塑料污染与管控方面的咨询服务,包括政策解读、技术咨询等。

要求具备环保或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环保政策和法规。

政策研究员

负责研究微塑料污染与管控领域的政策动态和法规变化,提出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要求具备政策研究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熟悉政策研究和制定的流程和方法。

五、其他相关岗位

资料员

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微塑料污染与管控领域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要求具备相关专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具备良好的资料整理和分析能力。

项目经理

负责微塑料污染与管控项目的整体规划、执行和管理。

要求具备项目管理或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