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全国呼吸系统重大疾病转化医学学术论坛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4-18 ~ 2025-04-21
举办场地:新华宾馆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刘金保
会议介绍

呼吸系统疾病给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是当下大家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加强对呼吸系统重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推动医学领域的转化应用,拟于2025年4月18-21日在成都召开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全国呼吸系统重大疾病转化医学学术论坛。会议由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和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共同承办,旨在促进学术界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深入交流与合作,推动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会议邀请了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分享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最新的临床经验,提供宝贵的见解和建议。

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将围绕呼吸系统重大疾病基础与临床的最新进展开展基础与转化医学学术交流。大会“专题报告”和“青年论坛”征集如下:

(一)专题报告:报告时间20分钟,与会专家分享呼吸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研究论坛:报告时间10分钟,欢迎研究生积极投稿,学术委员会遴选优秀论文进行口头报告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

大会名誉主席:罗自强、秦晓群、胡清华

大会主席:刘金保

大会共同主席:林默君、向阳、应颂敏、张鹏

大会执行主席:文富强、罗凤鸣

秘书长:向阳(兼)、陈俊

组委会:向阳、陈磊、汪涛、申永春、徐丹、王浩、秦江月、叶倩宸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卞劲松、陈俊、陈志华、邓林红、董榕、苟德明、龚永生、管茶香、胡清华、赖天文、李晨、李圣青、李郁梅、梁海海、刘持、刘金保、刘恩梅、刘昀、刘先胜、刘莹莹、林默君、罗自强、马翠、宁文、申永春、史宏灿、宋元林、谭如彬、唐潇潇、秦晓群、王健、文富强、汪涛、熊维宁、向萌、向阳、杨达伟、杨隽、应颂敏、张乐乐、朱大岭、朱莉萍、臧娜、张鹏、赵金存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全国呼吸系统重大疾病转化医学学术论坛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生理学呼吸生理专业研究现状

一、研究内容与方向

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

呼吸病理生理学是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治疗各类呼吸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研究涵盖了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癌等常见及罕见呼吸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肺炎研究注重于如何调节炎症反应,减少肺部损伤,以及预防炎症后的纤维化。

COPD研究则寻找更有效的药物来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黏液清除功能,并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如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

哮喘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不仅有更精准的靶向药物,还有基于个体基因和免疫状态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肺癌研究的关键方向是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新型的肿瘤标志物检测、低剂量螺旋CT筛查,以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希望。

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中国在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机制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包括中枢核团的研究、感觉传入对中枢活动作用的研究和药物对呼吸作用的研究等。

气体交换与运输

虽然过去对肺的非呼吸功能、呼吸力学、气体交换和运输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近年来这些领域也逐渐受到关注。

二、研究成果与进展

原创药物研发

在新冠疫情中,中国学者领导开展的多中心2~3期研究显示,早期服用先诺特韦联合利托那韦可缩短COVID-19成人患者至症状消退的时间,且无明显安全问题。这是NEJM发表的首个采用安慰剂对照的中国自主研发新冠创新药临床试验。

临床治疗方案创新

在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的呼吸治疗方面,中国学者提出了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NPPV)策略,并通过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阐明该策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上AECOPD的无创通气参数设置提供了重要的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数字化技术应用

在西藏地区,研究团队利用电子药盒开展综合干预,提高了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结核病管理提供了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三、研究挑战与展望

跨学科合作

呼吸生理学的研究需要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呼吸疾病的奥秘。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全球范围内的大数据研究正在开展,通过整合大量患者的临床数据和样本信息,挖掘潜在的疾病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人工智能技术在呼吸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业人才培养

尽管呼吸治疗专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经有一些高等医科院校开设了呼吸治疗与危重症监护专业,为培养专业的呼吸治疗师提供了平台。然而,目前仍然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中国生理学呼吸生理专业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医疗健康行业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

呼吸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如通过肺功能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等手段,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状态,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同时,基于呼吸生理学原理的治疗方法,如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等,也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呼吸康复与预防

呼吸生理学的研究还可以为呼吸康复提供指导,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通过深入研究呼吸系统的生理机制和病理变化,可以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

二、环境保护与公共卫生

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

呼吸生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空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为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监测和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可以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公共卫生应急响应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传染病爆发或空气污染严重时,呼吸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应急响应提供指导。

通过研究呼吸系统的生理机制和病理变化,可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三、教育与科研

呼吸生理学教学与培训

呼吸生理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教学和培训中。

通过编写教材、开设课程、举办讲座等方式,将呼吸生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传授给医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诊疗能力。

科研合作与交流

呼吸生理学的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可以共同探索呼吸系统的奥秘,推动呼吸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四、其他领域

体育与运动科学

呼吸生理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应用于体育与运动科学领域。

通过研究运动员的呼吸功能和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

航空航天与潜水医学

在航空航天和潜水医学领域,呼吸生理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特殊环境下的呼吸功能变化,可以为航天员和潜水员的健康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

中国生理学呼吸生理专业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是一所集院前急救、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

是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机兵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所在医院。

在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等突发事件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中日友好医院

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预防保健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医院的呼吸内科等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北京协和医院

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是国内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

凭借医院特色专科突出、技术雄厚、学科齐全和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而享誉内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是一家连续十二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创新型现代化医院。

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综合实力居国内医院前列。

知名企业品牌

怡和嘉业

国内领先的呼吸健康领域医疗设备与耗材产品制造商。

产品包括家用无创呼吸机、通气面罩、睡眠监测仪、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等,并提供呼吸健康慢病管理服务。

国内外市场准入资质完备,产品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英诺特

呼吸道病原体联检领导品牌。

以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和多种病原体联合检测为特色,致力于打造中国呼吸道病原体快速联合检测领导品牌。

万孚生物

中国POCT龙头企业之一。

专业从事即时检测/床旁检测快速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的研发、生产智造、营销及服务。

安图生物

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制造、整合及服务。

产品涵盖免疫、微生物、生化、分子、凝血等检测领域。

中国生理学呼吸生理专业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医疗机构相关岗位

呼吸科医生/内科医生

负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等。

需要在医疗机构中工作,如医院、诊所等。

呼吸治疗师

专门负责呼吸治疗工作,如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氧疗等。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科等科室工作。

呼吸科护士

负责呼吸科患者的日常护理和监测工作。

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

呼吸科科研人员

在医疗机构或科研机构的呼吸科研究部门工作。

负责呼吸系统疾病的科研项目研究,推动呼吸生理学领域的发展。

二、科研机构及高校相关岗位

科研助理/研究员

在科研机构或高校的呼吸生理学研究部门工作。

协助科研人员开展实验和研究工作,参与科研项目申报和实施。

高校教师

在医学院校或相关学科担任呼吸生理学的教学工作。

负责呼吸生理学课程的讲授、实验指导和学生辅导等工作。

三、医疗器械及制药企业相关岗位

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

负责呼吸治疗相关医疗器械的研发工作。

需要具备扎实的呼吸生理学知识和相关研发经验。

医疗器械销售代表/市场推广

负责呼吸治疗相关医疗器械的市场推广和销售工作。

需要了解呼吸生理学知识和市场需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销售技巧。

制药企业研发人员

参与呼吸系统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需要具备药物研发背景和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呼吸生理学原理。

四、其他相关岗位

健康管理/咨询顾问

在健康管理或咨询公司工作,为客户提供呼吸系统健康管理和咨询服务。

需要具备呼吸生理学知识和健康管理技能。

医疗技术培训师

负责呼吸治疗相关医疗技术的培训工作。

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技巧,能够向医护人员传授先进的呼吸治疗技术。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