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近终形制造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为国内同行提供高水平的技术交流平台,促进近终形制造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中国金属学会近终形制造技术分会拟定于2025年4月23-25日在山东日照举办“2025年近终形制造技术论坛”,会议将邀请业内专家围绕金属工业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共同探讨近终形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未来。
会议主题
更生态的流程,更绿色的材料
会议主席
毛新平 中国金属学会近终形制造技术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科技大学 院士)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近终形制造技术论坛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近终形制造技术研究现状
一、技术背景与优势
近终形制造技术具有流程简约高效、资源使用效率更高、废弃物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更少等显著特点和优势。在“双碳”背景下,该技术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重视。近终形制造技术通过简化生产工艺、减少设备投入、缩短生产线、节约能源和提高成材率等手段,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负担。
二、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
经过近三十年的共同努力,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已经形成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技术。其中,第三代技术即连续化生产技术,俗称无头轧制技术。近年来,首钢京唐公司开发使用了MCCR技术(多模式全连续铸轧),并达到了设计的产能规模。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进步还表现在品种范围和品质的进一步拓展,包括薄规格高强度产品、集装箱用钢、特殊钢和硅钢等。
薄带铸轧技术:
沙钢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薄带铸轧的工业化生产,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达到了50万吨/年的设计产能。
围绕薄带技术的化学和物理冶金的基础研究及关键消耗材料的开发取得了大量成果,品种规格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平面流铸带技术:
平面流铸带技术过去主要用于生产非晶带材,近年来也在探索采用该技术生产薄规格的更高Si含量的材料,如6.5%Si的高硅钢产品。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在支持相关的研究工作。
三、技术创新与突破
近终形制造技术在不断创新中取得了多项突破。例如,MCCR-DUE产线充分体现了灵活的设计理念,能够在同一条产线上实现多种生产模式,包括单坯轧制、半无头轧制和无头轧制等。这种灵活性使得产线能够根据需要生产不同规格和品质的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四、应用前景与挑战
近终形制造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全球对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近终形制造技术将成为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市场推广难度等。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
五、学术会议与交流
为了加强近终形制造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中国金属学会近终形制造技术分会等组织定期举办学术会议和论坛。例如,2025年4月23日至25日,中国金属学会近终形制造技术分会将在山东日照举办“2025年近终形制造技术论坛”,邀请业内专家围绕金属工业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近终形制造技术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钢铁行业
近终形制造技术在钢铁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中间环节,该技术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连续、高效生产。例如,阿维迪ESP无头带钢生产技术作为近终形制造技术的代表,以其无头模式生产优质热轧卷和低碳排放的特性,在钢铁生产领域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更为全球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标杆。
二、航空航天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近终形制造技术可以制造出比传统制造方法更轻、更强、更耐久的零件。这些零件在航空航天器的制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燃气轮机叶片和飞机发动机等。近终形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提高了航空航天器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三、汽车制造领域
在汽车制造领域,近终形制造技术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可以制造出更轻、更节能的汽车部件,从而降低汽车的油耗和排放。此外,近终形制造技术还可以使用更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制造轻型汽车,进一步提高汽车的能效和安全性。
四、医学领域
在医学领域,近终形制造技术可以改进植入物的生产。通过近终形制造技术,可以制造更加贴合身体形状的植入物,并且可以避免植入物出现异物反应。这不仅提高了植入物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还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消费品制造领域
在消费品制造领域,近终形制造技术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珠宝和手表制造业中,近终形制造技术可以制造复杂的零件和部件,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消费品的制造中,如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
六、高性能特种材料领域
高性能特种材料在高技术领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然而,由于这类材料往往硬度高、脆性大,难以采用传统加工技术制备成复杂形状制品。近终形制造技术的应用,突破了这一技术瓶颈,使得高性能特种材料的复杂形状制品得以高效、精准地制造出来。
近终形制造技术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金属学会近终形制造技术分会:作为中国金属学会的一个分支机构,专注于近终形制造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该分会定期举办学术会议和论坛,为业内专家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其科研团队在粉体材料先进近终形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湖南大学:湖南大学材料学院也开展了近终形制造技术的研究,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该校的天马材料研究论坛曾邀请专家就粉体材料先进近终形制造技术与应用进行报告。
知名企业品牌
普锐特冶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普锐特冶金技术凭借其先进的近终形技术,正逐步成为引领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其阿维迪ESP无头带钢生产技术作为近终形技术的代表,在钢铁生产领域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2025年近终形制造技术论坛”的承办单位,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在近终形制造技术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达涅利冶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达涅利冶金设备公司是冶金设备领域的知名企业,也在近终形制造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实力。
近终形制造技术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技术研发类岗位
研发工程师:
负责近终形制造技术的研发工作,包括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
要求具备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以及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
工艺工程师:
负责近终形制造技术的工艺设计与优化,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需要熟悉制造工艺流程,具备工艺分析和改进的能力。
技术专家/顾问:
在近终形制造技术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要求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行业洞察力。
二、生产管理类岗位
生产经理/主管:
负责近终形制造技术的生产计划和组织,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需要具备生产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质量控制工程师:
负责近终形制造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要求具备质量检测技术和质量管理知识。
三、销售与市场类岗位
销售经理/业务员:
负责近终形制造技术的市场推广和销售工作,开发新客户并维护老客户。
需要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销售能力。
市场分析师:
分析近终形制造技术的市场趋势和竞争态势,为企业提供市场策略建议。
要求具备市场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四、其他相关岗位
项目经理:
负责近终形制造技术项目的立项、实施和验收工作,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需要具备项目管理和团队协调能力。
人力资源专员:
负责近终形制造技术领域的人才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工作。
要求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