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国地理学会批准,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定于2025年5月9-12日在辽宁大连召开。欢迎相关领域及学科方向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报名参会。
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和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社会持续繁荣的支撑和纽带。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时间维度看,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蓝色空间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了广阔应用场景,人海关系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海洋地理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涵盖了地理、海洋、极地、地质、环境、海岸工程和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自然、人文、经济和社会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海-陆间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在空间上呈现愈加明显的近远程耦合效应。面对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引领和陆海统筹实现需求,海洋地理学科发展肩负着光荣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将围绕“天-地-人-海”这一复杂耦合系统,以大河三角洲和大湾区为热点研究区,打造自然、人文和社会等多科学交流平台,服务于海岸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更具创新性的智力支撑和专业方案。
会议规模:300人
主题与议题
主 题:
新形势下的海洋地理学:交叉、融合与创新
议 题: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1)全球变化、人类活动与海岸海洋系统响应
(2)生态过程与动力地貌耦合下的海岸带演化
(3)滨海湿地蓝碳源汇过程、生地化循环与环境效应
(4)流域-河口-陆架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耦合
(5)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蓝色循环经济
(6)面向陆海统筹的海洋空间规划与管理
(7)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8)海洋遥感、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与智慧海洋
组织委员会
主 席
高建华(海洋地理专委会主任,南京大学教授)
孙才志(辽宁省地理学会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副主席
陈鹭真(海洋地理专委会副主任,厦门大学教授)
贺治国(海洋地理专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教授)
胡宝清(海洋地理专委会副主任,南宁师范大学教授)
郎贇超(海洋地理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大学教授)
李加林(海洋地理专委会副主任,宁波大学教授)
史贵涛(海洋地理专委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许 镇(海洋地理专委会副主任,延边大学教授)
薛 冰(辽宁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狄乾斌(辽宁师范大学学科办主任)
王 辉(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
李富祥(辽宁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辽东学院理学院院长)
秘书长
郭建科(海洋地理专委会副主任,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研究院院长)
于谦(海洋地理专委会秘书长,南京大学副教授)
委 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鲍俊林、蔡华阳、陈 思、池 源、冯 炼
冯志轩、桂 峰、胡邦琦、胡蓓蓓、胡利民
李 超、李志强、林 田、刘大海、刘 健
龙 江、邱彭华、邵冬冬、石 勇、孙景宽
孙启良、唐 诚、仝 川、王成龙、魏 稳
吴 晓、徐方建、杨 阳、张 瑞、张 臻
赵 宁、周 曾、周 亮、王泽宇、钟敬秋
田深圳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地理学海洋地理专业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资源的日益重要,海洋地理研究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使得海洋地理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海洋地理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还能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与方向
海底地形与地质研究:海底地形是海洋地理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目前,中国科学家正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深海探测设备以及海洋观测网络,对海底地形进行高精度测绘。同时,海底地质研究也在深入进行,旨在揭示海底地质构造、沉积环境以及地质演化过程。
海洋环流与气候模式研究: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科学家正在加强对海洋环流和气候模式的研究,以期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为应对全球变暖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海洋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中国科学家正在积极研究如何高效、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例如,在渔业资源方面,正在推广智能渔网和精准捕捞技术,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在矿产资源方面,正在加强对海底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海洋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研究:随着海洋污染的日益严重,海洋环境保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有效监测和减轻海洋污染,制定海洋保护区管理计划,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三、研究成果与进展
近年来,中国在海洋地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在海底地形测绘方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底地形数据库;在海洋环流与气候模式研究方面,提出了多种气候预测模型和方法;在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成功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污染治理和管理措施。
四、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中国在海洋地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数据不完备、技术水平有限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制约了海洋地理研究的深入发展。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合作的加强,中国海洋地理研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例如,可以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深海探测设备进行更深入的海洋探测和研究;可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海洋环境问题;还可以加强对海洋地理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五、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未来,中国海洋地理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一方面,将加强对深海和极地的探索与研究,揭示更多未知的海洋奥秘;另一方面,将更加注重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动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同时,还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海洋挑战和问题。
中国地理学海洋地理专业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地理研究有助于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种类和数量,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制定合理的渔业捕捞策略,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地理研究在海底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勘探和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可以揭示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储量,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海洋能源资源:海洋地理研究还有助于海洋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评估和开发,都需要海洋地理学的专业知识。
二、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
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地理研究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遥感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包括水质、海流、海温等参数的监测,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海洋污染治理:海洋地理研究还有助于海洋污染的治理。通过研究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过程,可以制定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海洋保护区管理:海洋地理研究在海洋保护区的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划定海洋保护区、制定管理计划等措施,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海洋交通与运输
航线规划:海洋地理研究为海洋交通的航线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研究海洋地形、海流、海冰等环境因素对航行安全的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航线规划,提高航行效率和安全性。
港口建设:海洋地理研究还有助于港口建设和管理。通过研究港口的水深、岸线条件、潮汐等因素,可以制定合理的港口建设方案和管理措施,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和安全性。
四、海洋旅游与休闲
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海洋地理研究为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研究海洋景观、海洋生物、海洋文化等因素,可以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计划,促进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休闲活动规划:海洋地理研究还有助于海洋休闲活动的规划和管理。通过研究游客的需求和行为特征,可以制定合理的休闲活动计划和管理措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安全性。
五、海洋科学研究与教育
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地理研究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可以揭示海洋的奥秘和规律,为海洋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海洋科学教育:海洋地理研究还有助于海洋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通过教学和科研活动,可以培养更多的海洋科学人才,推动海洋科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地理学海洋地理专业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主要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
研究领域包括蓝色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动力过程,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以及大陆边缘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等。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以研究热带海洋为主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
致力于热带海洋环境科学、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技术发展的综合研究。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近海、大洋和极地海域自然环境要素分布及变化规律,海洋资源与环境地质,海洋灾害发生机理及预测方法,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和海岛海岸带保护与综合利用等。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
主要从事中国海、大洋和极地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环境与资源探测、勘查的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研究领域包括海底科学与深海勘测技术、海洋动力过程与数值模拟技术、卫星海洋学与海洋遥感、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工程海洋学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
分别负责黄海、东海、南海以及邻近洋区的海洋生物生产力和海洋水产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研究课题包括各海区鱼类形态、分类区系,海洋鱼、虾、贝、藻的养殖和增殖技术,海洋渔业与海洋环境条件的关系等。
企业品牌
正元地信
国内较早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
拥有覆盖地上地下全空间数据获取、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的多项高等级资质。
业务足迹遍布全国,服务领域覆盖城建、规划、国土、铁路、交通、水利、环保、农林、海洋等各行业。
九成中芯
知名的测绘公司,集海陆空测绘、地理信息开发、软件研发等于一体。
业务涵盖城市规划设计、市政公用行业设计、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估、地质勘查等测绘服务。
着力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的深度融合发展。
中色测绘
专注于国内外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集生产、技术研究、测绘工程实施于一体的专业技术服务公司。
在全国测绘、国土、城建、地质、水利、石油等系统享有一定的声誉。
具备工程测量、地籍测绘、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综合生产科研能力。
中国地理学海洋地理专业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研究机构与高校
科研机构研究员: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中,海洋地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担任研究员或助理研究员,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工作。
高校教师:
在海洋科学、地理学等相关专业的高校中,毕业生可以担任教师或助教,负责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
海洋管理部门:
如国家海洋局及其下属单位,需要海洋地理专业的毕业生来管理和保护海洋资源,监测海洋环境,以及执行海洋政策。
测绘地理信息部门:
如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需要海洋地理专业的毕业生来从事海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等工作。
环境保护部门:
海洋地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环境保护部门中从事海洋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工作。
三、企业
海洋资源开发企业:
如海洋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企业,需要海洋地理专业的毕业生来参与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
海洋工程企业:
如港口、桥梁、风力发电场等海洋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需要海洋地理专业的毕业生来提供地质调查和设计支持。
海洋科技企业:
如海洋监测设备研发、海洋数据分析等科技企业,需要海洋地理专业的毕业生来从事技术研发、数据分析等工作。
四、其他岗位
海洋旅游与休闲产业:
海洋地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海洋旅游与休闲产业中从事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等工作。
海洋教育与科普:
毕业生还可以从事海洋教育与科普工作,如海洋博物馆、海洋科普基地等机构的讲解员、教育策划人员等。
五、招聘与就业趋势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视,海洋地理专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将会不断增加。
毕业生需要关注相关领域的招聘信息,了解就业市场和岗位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