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安全技术通过精确的光信号检测和处理,为工业自动化、公共安全监控和军事防御等领域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它在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和响应速度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会议组委会将于2025年4月11-13日在合肥市举办“第一届光电安全大会”,深入研讨定向能与光电安全技术及装备的最新进展。诚挚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院所的科研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教师、研究生等踊跃投稿、参会。会议组委会届时将推荐会议论文至国家公开出版的优秀期刊(EI收录)发表。
大会主席:
褚君浩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黄 维院士 西北工业大学
范国滨院士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王沙飞院士 军事科学院
大会共主席:
王建宇院士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苏东林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吴剑旗院士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孙胜利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大会执行主席:
胡以华 国防科技大学
关松 电磁空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樊仲维 中国科学院大学
曹秋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周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陈占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
张小松 电子科技大学
梁斌 清华大学/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议题方向:
专题一、光电防御理论与总体设计
交流内容:围绕当前和未来地面、平台面临的光电威胁,探讨光电防御理论、光电防御体系架构、光电防御模式,研究智能光电技术及应用、系统总体技术及应用,引领拓展光电防御理论与总体技术发展。
专题主席:
叶征宇 (军事科学院)
刘彤宇(电磁空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蔡阳健(山东师范大学)
樊仲维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专题二、光电侦察传感技术及应用
交流内容:面向光电侦察在预警探测、跟踪制导、信息对抗、航空航天遥感、边境管制、安防监控等领域应用,研究分析国内外光电侦察传感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向,呈现最新学术成果;针对新型激光发射光源、高性能光调制器、先进高灵敏度光电探测器(阵列)等核心光电器件制备,智能光电信号、图像和多源信息融合处理算法研究,以及光电侦察整机和系统研发中的新体制、新方法、新机理、新用途等进行讨论,为新一代光电侦察传感装备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专题主席:
陈光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杨 星(国防科技大学)
曹秋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舒 嵘(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魏振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专题三、激光感知技术与应用
专题主席:
何志平(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李宝军(暨南大学)
陈育伟(先进激光技术安徽省实验室)
林 强(浙江大学)
专题四、低可探测与隐身防护技术及应用
交流内容:重点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讨:可见光、红外、雷达波多波段兼容低可探测技术;光电自适应(含变温、变色、变发射率)低可探测技术;目标低可探测效果仿真和定量评估技术;低可探测材料性能测试技术;烟幕材料制备与施放技术;示假技术;强电磁脉冲防护技术;低可探测技术的应用;低可探测技术发展趋势
专题主席:
时家明(国防科技大学)
专题五、高功率微波技术及应用
交流内容:围绕当前和未来无人对抗、信息对抗、安全管控等需求,研讨高功率微波在需求牵引、总体与效能、产生、传输与发射、固态、新体制、雷达、系统集成与应用、试验设计、鉴定评估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专题主席:
黄文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钱宝良 (国防科技大学)
专题六、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
交流内容:面向精密测量、先进制造以及遥感探测等应用领域的发展动向,研究分析国内外固体激光技术、光纤激光技术和半导体激光器技术的最新进展。针对当前研究现状与挑战,重点探讨不同运转体制下的激光新技术与新原理,为发展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提供参考。
专题主席:
阮双琛(深圳技术大学)
周朴(国防科技大学)
徐淮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
专题七、光电信息安全
交流内容:卫星网络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网络信息安全、导航信息干扰与欺骗技术检测、空间数据数据泄露与隐私保护、通信导航干扰与抗干扰、光学加密与信息安全。
专题主席:
陈占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
张小松(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八、雷达对抗技术及应用
交流内容:面向智能、无人、分布式技术发展,研究雷达技术及体系运用最新动态,为新体制雷达、分布式协同干扰、智能化设备赋能提供技术支撑。
专题主席:
李 刚(清华大学)
胡元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潘继飞(国防科技大学)
同期活动:
优秀学生论坛
优秀学生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优秀硕士博士的智慧交流平台。学生们不仅分享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更能深入探讨科技创新等多领域话题,优秀学生颁发优秀学生报告奖项。
青年科学家论坛
青年科学家论坛是一个旨在汇聚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工作者,共同探讨科学前沿、交流创新思想的学术会议,为青年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科研经验、激发未来创新灵感的广阔舞台。面向博士生和35岁以下青年,对于获奖者,32岁以下青年可推荐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青托候选资格,35岁青年以下可推荐PhotoniX Prize候选资格。
创新成果展
优秀成果展及学术之星和产业之星评选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于2025年4月11-13日在合肥召开“2025光电安全技术及应用大会”,重点关注光电对抗发展进展和目前面临亟需解决的挑战。以此为契机,将同期举办“光电对抗技术三年优秀成果展”,旨在全面回顾和展示光电对抗领域的学术成果和与产业链相关的理论、技术、产品的发展。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揭示其生态圈中的薄弱环节,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有力支撑,更好促进空间科学与技术自身发展和其在多领域的应用。
本次成果展展示三年内的成果,每一类将按年份依次展出。本次成果展只面向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团队。根据申请的单位分为“学术”和“产业”两个通道征集。高校和科研院所可通过“学术通道”提交成果信息,企业可通过“产业通道”提交成果信息。每个团队提交成果不超过两项
产业链长制会议
海报交流&评选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光电安全大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光电安全研究现状
一、行业背景与发展历程
光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伴随着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壮大。光电技术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从单一的物理现象研究拓展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光电技术在光通信、光显示、光存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光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市场供需与竞争格局
当前,光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且竞争激烈的阶段。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对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光电安全保护装置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行业内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与研发进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光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例如,新型半导体材料如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LED器件的发光效率和耐高温性能,为光电安全保护装置提供了更好的光源和材料支持。此外,智能光电子器件的创新也推动了光电安全保护装置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这些器件集成了光学、电子学、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能够实现信息的感知、处理和执行,为光电安全保护装置提供了更强大的功能。
四、应用领域与市场需求
光电安全保护装置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汽车制造、医疗设备、物流仓储等。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随着智能制造的普及以及工厂对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的提升,光电安全保护装置因其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高效性能而备受青睐。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汽车制造行业对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光电安全保护装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五、政策环境与法规标准
政府高度重视光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行业的创新和升级。同时,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光电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以确保光电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此外,针对光电技术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中,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未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光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内的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需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动态以抓住新的市场机遇。此外,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提升我国光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光电安全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通信行业
在通信行业中,光电安全研究主要聚焦于光纤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数据中心建设的加速,光通信领域迎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光电安全研究通过提升光纤传输技术的抗干扰能力、降低传输损耗,以及加强光网络架构的安全性,确保了通信数据的高速、稳定、安全传输。
二、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
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光电安全装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装置利用光电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各种物体和行为的高精度检测,如人脸识别、物体识别、行为分析等。这不仅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三、汽车行业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对光电安全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光电安全装置,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为车辆提供精准的导航和避障信息,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四、医疗行业
在医疗领域,光电安全研究主要应用于光学成像技术和激光治疗技术。光学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而激光治疗技术则具有非侵入性、副作用小等优势,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此外,光电技术在手术辅助、生物检测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安全监控领域
光电技术在安全监控领域的应用同样广泛。无线摄像头、光学通信和光电传感器等技术的结合,实现了远程监控、高精度检测和实时数据传输等功能。这不仅提高了安全监控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各类场所的安全防范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军事与国防
在军事与国防领域,光电安全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光电技术在侦察、导航、制导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电安全技术还在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如无人机侦察、激光武器等。
七、其他领域
此外,光电安全研究还可以应用于照明、消费电子、光学组件和器材等多个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电安全技术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和深化。
光电安全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科院长光所)
位于四川成都(也有说法称位于上海),是我国光学领域历史最悠久的科研机构之一,也是光电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所之一。
在自适应光学、光束控制、微纳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
拥有先进的科研设施和实验室,汇聚了众多顶尖的科研人才。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物所)
位于上海,是我国光学和激光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
在激光技术、光学器件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是我国光电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基地。
同样拥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室,以及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作为中国四大光电研究所之一,拥有卓越的研究实力和科研成果。
在光电探测、光学遥感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同样是中国四大光电研究所之一,专注于光学和光电技术领域的研究。
在光学精密机械、光电测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知名企业品牌
雷士照明NVC
坚持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拥有国际标准化研发中心和CNAS认可实验室。
在光电照明领域具有领先地位,产品广泛应用于地产、户外、公共大空间等多个领域。
秉承“健康、智能、科技、品质”的产品研发方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照明产品。
欧普照明OPPLE
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照明企业。
坚持“超越所见”的品牌理念,以“用光创造价值”为企业使命。
在国内外照明市场均享有较高声誉,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TCL华瑞照明
集研发、生产、销售LED及LED应用解决方案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致力于发展先进的Micro LED显示、Mini LED背光和显示等部品业务,以及LED绿色照明和智能照明业务。
在LED照明应用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
KEYENCE基恩士
全球知名的传感器、测量系统、激光刻印机等产品的供应商。
在光电安全领域,基恩士提供了多种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和测量系统,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SICK西克
全球领先的传感器及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提供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和市场领导者之一。
SICK的产品在光电安全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激光扫描仪、光电传感器等,为各种工业应用场景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光电安全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研发类岗位
光电工程师
负责光电产品的研发、设计、测试等工作,要求具备扎实的光电技术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就业机会广泛存在于光电制造企业、通信设备供应商、科研院所等。
光电器件研发工程师
专注于光电器件的研发,如光电传感器、激光器、光电探测器等。
需要在光电材料、半导体工艺等方面具备专业知识。
光电系统工程师
负责光电系统的整体设计和优化,确保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
需要具备系统级的设计能力和项目管理经验。
二、生产与质量类岗位
光电产品生产技术员
负责光电产品的生产、组装、调试等工作,要求熟悉生产工艺和流程。
就业机会存在于光电制造企业的生产线。
光电产品质量检测工程师
负责光电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认证工作,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需要具备质量检测、认证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三、销售与技术支持类岗位
光电产品销售工程师
负责光电产品的销售、市场推广和客户维护等工作。
需要具备产品知识、市场分析和客户沟通能力。
光电技术支持工程师
为客户提供光电产品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解决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
四、安全与认证类岗位
光电安全认证工程师
负责光电产品的安全认证和合规性评估工作。
需要熟悉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具备认证测试和评估能力。
五、其他相关岗位
光电项目管理工程师
负责光电项目的立项、实施、监控和收尾等工作。
需要具备项目管理、沟通协调和风险控制能力。
光电技术研发助理
协助研发工程师进行光电技术的研发工作,包括实验准备、数据记录和分析等。
需要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