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国际会议(PowerCon 2025)计划于9月24-2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会议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CSEE)主办,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承办,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与能源分会(IEEE PES)技术支持。
PowerCon会议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IEEE PES于1998年共同发起,在国际同行中享有盛誉。PowerCon 2025将组织相关专题研讨会及论文交流,邀请国内外学者对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会议语言为英语。欢迎电力系统领域的专家、教授、工程师、学生踊跃投稿。
征文主题
1.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前沿技术
2.新型电力系统支撑碳中和技术
3.电动汽车的管理与调度
4.电力电子化的电力系统
5.电力电子器件、封装与系统集成
6.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和能源转换
7.高电压绝缘技术
8.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9.新型储能系统
10.综合能源系统
11.虚拟电厂技术
12.交直流配电系统
13.电气工程教育
14.电力系统弹性
15.新能源制氢技术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国际会议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究现状
一、技术背景与推动因素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新型电力系统作为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同时,新能源补贴、电力市场改革、电力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创新和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技术研究现状
新能源发电技术
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逐年提高。
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升,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已创造世界纪录。
风力发电技术也不断创新,单机容量不断增大,风电场建设和运维技术日益成熟。
储能技术
储能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包括电池储能、抽水蓄能等多种方式。
电池储能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储能容量和循环寿命不断提升,成本逐渐降低。
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电力系统的调峰填谷和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电网技术包括智能调度、分布式发电、微电网、电力市场交易与结算等多个方面。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范围内的智能电网体系,智能电表、配电自动化设备等智能电网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用于实现电能的转换、控制和传输。
随着新型半导体材料和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不断提升。
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智能电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研究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与融合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融合,推动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将更加注重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市场导向与政策支持
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和政策支持的结合,推动电力市场的改革和完善。
政府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新型电力系统的创新和升级,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
国际合作与交流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将更加频繁。
我国将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与交流,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的国际合作与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电力行业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究最直接的应用领域就是电力行业本身。通过引入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新型电力系统能够实现电力供应与需求的实时平衡,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同时,新型电力系统还支持智能电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并能有效应对电力负荷的峰谷变化,降低电网的运维成本。
二、可再生能源行业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如何将这些分散、不稳定的能源高效接入电网成为一大挑战。新型电力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和储能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技术难题,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此外,新型电力系统还能优化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电动汽车行业
电动汽车的普及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电力系统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充电和电网互动两个方面。通过智能充电技术,新型电力系统能够根据电网负荷和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实现充电过程的优化调度。同时,新型电力系统还支持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使电动汽车成为电网的可调节负荷,有助于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四、微电网与分布式发电
微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又一重要应用领域。微电网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和管理的独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抗灾能力,还能有效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工业与制造业
在工业与制造业领域,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可以用于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引入智能电网、储能系统和分布式发电等技术,工业与制造业企业可以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能源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建筑与房地产行业
在建筑与房地产行业,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建筑的能效和环保性能。通过引入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和节能技术等手段,建筑和房地产项目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能源利用。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还能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居住品质。
七、其他领域
除了上述领域外,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交通运输、农业、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可以用于优化交通网络的能源管理,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在农业领域,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能效和环保性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数据中心领域,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可以用于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和可靠性,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简介:成立于1951年,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保护控制技术、高电压与输变电技术、自动化与信息通信技术、配用电与计量技术、新能源与储能等研究。
成果: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等领域攻克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武汉大学新型电力系统与国际标准研究院
简介:成立于2021年5月,是武汉大学为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和以国际标准推动国际合作的需要而成立的校内实体科研机构。
研究方向: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新型电力系统标准、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等。
成果:主导或参与研制了多项数字韧性电网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企业品牌
国电南瑞
简介:成立于2001年,是国家电网公司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
业务领域:专注于电力和工业控制自动化软硬件的开发及系统集成服务。
产品与技术:在特高压直流阀市场和继电保护领域均位居行业龙头地位,提供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思源电气
简介:专注于输配电装备的研发制造,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完整的输配电设备系统解决方案及装备。
产品覆盖:超高压、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等领域。
特点:是一家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研发投入的智能制造企业。
四方股份
简介:作为中国能源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先企业,专注于智能发电、智能电网、智能配电等领域。
产品与技术:提供以继电保护、自动化、电力电子等技术为核心的产品、技术咨询及系统解决方案。
市场应用:产品覆盖1000kV特高压到10kV低压全系列的保护、自动化产品及解决方案。
许继电气
简介: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电力装备行业的领先企业。
业务领域:聚焦于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等五大核心领域,并积极拓展先进储能、智能运维等新兴业务。
市场应用: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环节,包括智能变配电系统、直流输电系统等。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技术研发类岗位
电力系统工程师
职责:负责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分析、优化等工作。
要求:具备电力系统、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如DigSilent、PSCAD、PSSE等)的使用。
电力系统仿真工程师
职责: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要求:具备电力系统仿真、数学建模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操作。
新能源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研发专家
职责:专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要求:具备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新能源发电技术和电力系统控制理论。
电力系统优化算法工程师
职责:研究和开发电力系统优化算法,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要求:具备数学优化、算法设计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和优化需求。
二、运维管理类岗位
电力系统运维工程师
职责:负责电力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包括设备巡检、故障排查和维修等。
要求:具备电力系统运维、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流程。
电力系统技术服务工程师
职责:为客户提供电力系统技术咨询、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等工作。
要求:具备电力系统技术、客户服务等相关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能源管理经理
职责:负责园区或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规划、运行和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要求:具备能源管理、电力系统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能源管理系统和节能技术。
三、其他相关岗位
电力系统设计师
职责:负责电力系统的设计工作,包括图纸绘制、方案制定等。
要求:具备电力系统设计、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电力系统设计规范和标准。
电力系统规划工程师
职责:负责电力系统的长期规划工作,包括负荷预测、电源规划等。
要求:具备电力系统规划、能源经济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电力系统规划流程和方法。
电力系统智能化算法工程师
职责:研究和开发电力系统智能化算法,提高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要求:具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电力系统智能化算法的应用场景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