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2025年是能源电力与装备行业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节点。在外部形势复杂多变、技术发展多元融合、政策预期有待明朗的背景下,能源电力与装备行业“机遇与挑战共存,困境与希望相伴”。为进一步研判行业现状,把握未来趋势,提前谋划“十五五”布局,推动能源电力和装备行业之间的融合创新与协同发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联合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于2025年3月19-21日在北京召开“2025年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形势报告会(春季)”。
本次报告会旨在研判2025年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能源电力与装备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市场布局与装备需求等关键问题,会议内容按“形势与环境、重点领域展望、市场布局与装备需求”三个方面展开。
会议同期将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能源装备分会二届一次理事会”和《智慧能源技术装备十五五规划重大问题前期研究》课题启动会。
大会主题
“研判2025年行业形势,促进协同发展”
会议内容
第一部分:形势与环境分析
1、2025年经济形势展望;
2、能源与电力行业2024年运行形势及2025年展望;
3、能源与电力装备现状及2025年展望;
4、金融助力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部分:重点领域2025年展望
1、2024年电网投资建设与2025年展望;
2、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形势与展望;
3、可再生能源行业现状与2025年展望;
4、油气行业发展现状与2025年展望;
5、核电行业现状与2025年展望;
6、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
7、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协同发展;
第三部分:市场布局与装备需求
1、2025年能源链主企业绿色供应链建设展望;
2、2025年煤电低碳转型发展趋势;
3、2025年发电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4、电力国际合作研究与展望;
5、构网型设备的使用和改造需求;
6、AI+电力能源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
7、制冷与供热行业技术装备发展趋势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形势报告会(春季)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研究现状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近年来,全球能源装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能源装备市场规模在逐年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新的高度。在中国,能源装备市场的发展势头尤为强劲,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政策持续支持,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如光伏、风电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不断增强,为能源装备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技术创新与突破
能源装备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风能领域,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效率不断提高。在太阳能领域,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逐年提升,成本不断降低。此外,储能技术、氢能技术装备等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超大型风机技术、高效电池技术、数字化技术等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能源装备的性能和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市场需求结构变化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能源装备行业的市场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化石能源的弊端日益凸显,非化石能源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迅速成为能源供给增量的主导力量。在中国,可规模化开发的分布式能源主要是光伏发电、风电两类。因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贴近用电负荷、建设周期短、与其他产业复合开发度高等独特优势,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一类分布式能源。此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能源装备的需求增长。
四、竞争格局与政策支持
能源装备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但整体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众多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内展开竞争,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同时,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能源装备行业的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购车补贴等。这些政策不仅为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提供了市场机会,还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和投资风险,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五、发展趋势与展望
未来,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绿色低碳转型: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能源装备行业的主流趋势。未来,绿色、环保、低碳将成为新能源装备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技术创新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将继续是推动能源装备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产品将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能源装备行业将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提高能源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装备行业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新能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不断增强。
产业链协同发展:新能源装备行业将更加注重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电力行业
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研究直接服务于电力行业,推动电力装备的创新与升级。这包括燃煤发电、燃气发电、核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各类电力装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通过提高电力装备的效率和性能,降低能耗和排放,电力行业可以实现更加绿色、低碳、高效的运营。
二、新能源汽车行业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研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和充电设施建设。能源电力技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支持和充电保障,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工业制造领域
在工业制造领域,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研究有助于提升工业装备的能效和智能化水平。通过应用先进的能源电力技术,工业装备可以实现更加精确、高效的能源利用,降低能耗和排放。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工业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交通运输领域
在交通运输领域,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研究可以推动交通运输装备的能效提升和智能化发展。例如,通过应用先进的电力驱动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各类交通运输装备可以实现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的运营。
五、建筑领域
在建筑领域,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研究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通过应用先进的能源电力技术和装备,如太阳能光伏系统、风力发电系统、智能电网等,可以实现建筑的能源自给自足和智能化管理,降低建筑的能耗和排放,提高建筑的能效和舒适度。
六、农业领域
在农业领域,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研究可以推动农业装备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例如,通过应用先进的电力驱动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农业装备可以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同时,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为农业提供可持续的能源支持。
七、环保与新能源领域
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研究在环保与新能源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发和应用先进的能源电力技术和装备,可以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能源的再生利用,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1年,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保护控制技术、高电压与输变电技术、自动化与信息通信技术、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等研究。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室,构建了世界上功能最完整、试验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大电网试验研究体系。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是从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拥有多个试验基地和研究所,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系能源部、水利部共管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水电行业的技术管理和设计审查工作。拥有多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和监测预警中心,近年来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规划研究,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提供了高质量的智库研究支持。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科研产业单位,主要从事电力自动化及保护、电力信息通信、电力电子等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室及研究中心,是我国能源电力及工业控制领域优秀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知名企业品牌
东方电气: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大型电站工程总承包企业集团。拥有国家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主营产品包括各类发电机组、大型环保及水处理设备等,产品和服务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海电气:世界级的综合性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业务涵盖新能源、综合能源、环保、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拥有数千件有效专利和突破千亿的品牌价值。
先导智能: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服务领域的知名企业,业务范围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从浆料制作到物流系统的锂电池整线设备,一站式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赢合科技:全球少数能够提供动力电池智能化数字工厂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产品覆盖动力电池生产的整个工序段,并能根据客户的新工艺需求配套开发个性化定制产品。
奥特维:国内光伏、锂电和半导体领域知名的智能装备制造商。产品覆盖光伏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如拉棒、硅片、电池等,并自主研发了锂电模组、PACK智能生产线等设备。
能源电力与装备发展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电气工程类
电气工程师:负责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集控运行值班员:负责监控和操作电力系统,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气设计工程师:负责电气设备的设计工作,包括图纸绘制、方案制定等。
二、机械工程类
机械工程师:负责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工作。
设备技术工程师:专注于设备的技术支持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新能源类
新能源研发工程师:从事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工作,如太阳能、风能等。
新能源项目经理:负责新能源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新能源设备运维工程师:对已投入使用的新能源设备进行日常巡检、维护和故障排除。
四、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类
热力工程师:专注于热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与动力工程师:负责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
五、化学类
化工工程师: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工作,如煤制甲醇等。
化学分析师:负责化学原料和产品的分析检测工作。
六、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材料研发工程师:从事新材料的研发和创新工作,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材料检测工程师:负责材料的检测和分析工作,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七、管理类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执行和监控,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生产管理员:负责生产线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安全管理员:负责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
信息化专责: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软件开发工程师:从事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
九、其他技术类
仪表工程师:负责仪表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工作。
公用工程技术员:负责公用工程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分析检验工程师:负责产品的分析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工艺技术员:负责生产工艺的制定和优化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领域的就业机会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领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支持技术研发、设备制造、项目管理和运维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