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分子影像领域与临床医学影像领域专家、学者间的交流合作,聚焦当前分子影像与临床医学影像研究与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助力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和发展,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分会主办,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承办的“全国分子影像学术大会”将以“分子影像携手多组学与人工智能”为主题,于2025年4月11日-1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
会议诚挚地欢迎领域内的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
会议主席:
名誉主席:
滕皋军
大会主席:
居胜红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分子影像学术大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分子影像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分子影像学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新兴学科,它将医学影像技术与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放射医学相结合,用于在活体内描述和测量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过程。这项技术能够探查疾病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探索疾病(如癌症、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评价药物和治疗的效果。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定量性好的特点,适合早期发现病灶,对于提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
技术发展:
CT分子影像:随着探测器、球管及螺旋滑环技术的不断进步,双能量、多能量CT成像技术得以不断迭代更新。单能谱CT成像能够更准确地测量CT值与碘浓度的相关性,误差更小;能谱成像能消除硬化伪影,提供更准确可靠的病灶强化程度和强化-时间曲线,同时也可进行多种疾病的定量分析。
MRI分子影像:MRI分子影像探针/对比剂由靶向组件和信号组件构成。近年来,基于氧化铁的阴性对比剂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其中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纳米颗粒在肿瘤、炎症、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分子成像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广义的MRI分子成像技术还包含磁共振波谱成像和其他功能MRI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DWI)、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技术等。
多模态分子影像:放射性核素成像和光学成像可以评估活体受试者体内的生化变化和分子靶标水平,但其空间分辨率较低。因此,通常需要与CT或MRI等其他成像技术相结合进行多模态成像。其中,PET/MRI成像结合了MRI成像的高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功能序列成像特性,以及PET的放射性示踪剂高灵敏性和可量化特性,在恶性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巨大潜能正逐步彰显出来。
临床应用:
分子影像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中。例如,在癌症领域,分子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转移情况,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分子影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估脑功能、监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等。
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在分子影像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例如,在探针研发方面,成功研制出了多种新型分子影像探针,提高了成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技术融合方面,推动了CT、MRI、核医学等不同模态的融合成像技术的发展;在临床应用方面,开展了多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了分子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监测中的有效性。
三、研究挑战与展望
尽管全国分子影像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分子影像探针的工业化和标准化制备难以实现,临床转化审批的程序复杂、周期长等。此外,部分新技术的成像结果尚需要进一步与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关联和验证。
全国分子影像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疾病诊断:
分子影像学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探测人体内生物分子的分布、代谢和功能状态,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信息。例如,在肿瘤诊断中,分子影像学可以检测到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从而实现早期特异性诊断。
治疗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分子影像学可以实时监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对于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具有重要意义。
预后评估:
分子影像学还可以用于预后评估,通过观察疾病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预测疾病的进展和转归,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二、生命科学研究
基因功能研究:
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直接记录启动子的活动并直观成像,有助于揭示基因在活体内的表达部位、幅度和时间。这对于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
转基因动物技术是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延伸和拓展,分子影像学为转基因动物体内目的基因的表达或内源性基因的活性和功能检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三、药学研究
药物研发:
分子影像学可以帮助药物研发人员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从而提高药物的研发效率和成功率。通过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筛选出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药物候选物,并优化药物结构。
药物疗效评价:
在药物疗效评价方面,分子影像学可以实时监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效果和副作用,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四、其他领域
除了上述领域外,分子影像学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例如,通过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检测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信息。
全国分子影像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方向:分子影像、功能影像、医学影像分析与处理、智能医学等
知名专家:田捷教授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地位:全国分子影像学术大会的承办单位之一
研究方向: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上海科技大学IDEA实验室
负责人:沈定刚教授
研究方向:早期脑发育和自闭症的诊断、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诊断与预测、脑肿瘤的诊断等
企业品牌
虽然分子影像学领域的企业品牌相较于研究机构可能较少,但一些企业在分子影像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企业通常致力于分子影像探针的研发、分子影像设备的制造以及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不过,由于分子影像学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具体的企业品牌名称可能因市场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了解分子影像学领域的企业品牌时,建议查阅最新的行业报告、市场研究或专业媒体,以获取最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其他知名专家及其实验室
复旦大学Fudan ZMIC Lab
负责人:庄吓海教授
研究方向:图像配准、图像分割、图像超分辨率等
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负责人:李志成教授
研究方向:医学影像与深度学习、肿瘤影像-基因组学智能分析等
中科院大学(MIRACLE)奇迹研究组
负责人:周少华教授
研究方向:医疗影像设备、医疗机器人、医疗影像分析计算等
南方科技大学iMED医疗影像/眼科影像团
负责人:刘江教授
研究方向:眼科人工智能、眼脑联动、医疗影像、精准医疗、手术机器人等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负责人:陈新建教授
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分割、肿瘤生长预测、疾病精准量化分析等
全国分子影像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研发类岗位
分子影像探针研发工程师
职责:负责分子影像探针的设计、合成、优化及性能评估等工作。
要求:具备化学、生物学、医学或相关专业的背景,熟悉分子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分子影像技术研发人员
职责:参与分子影像技术的研发工作,包括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和应用。
要求:具备医学影像、生物医学工程或相关专业的背景,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医学影像算法工程师
职责:负责医学影像处理和分析算法的研发,提高分子影像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要求:具备计算机科学、数学或相关专业的背景,熟悉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算法。
二、技术类岗位
分子影像技术员
职责:负责分子影像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要求:具备医学影像技术或相关专业的背景,熟悉分子影像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分析方法。
医学影像分析师
职责:对分子影像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决策支持。
要求:具备医学影像诊断或相关专业的背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数据分析能力。
医学影像设备销售工程师
职责:负责分子影像设备的销售和技术支持工作。
要求:具备医学影像或相关专业的背景,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销售技巧。
三、管理类岗位
分子影像项目经理
职责:负责分子影像项目的规划、执行和管理工作,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要求:具备项目管理或相关专业的背景,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团队协调能力。
医学影像部门经理
职责:负责医学影像部门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包括人员调配、设备采购和维护等。
要求:具备医学影像或医院管理专业的背景,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
四、其他岗位
医学影像培训师
职责:负责培训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和医生,提高他们的分子影像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要求:具备医学影像或相关专业的背景,有丰富的培训经验和教学能力。
医学影像咨询师
职责:为客户提供分子影像技术的咨询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子影像技术。
要求:具备医学影像或相关专业的背景,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业机会
医疗机构:如医院、诊所等,需要分子影像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医疗设备公司:这些公司通常致力于分子影像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需要招聘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产品的研发、测试、销售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科研机构:如高校、研究所等,需要分子影像技术人员进行科研项目的研发和创新工作。
医学影像中心:这些中心通常提供医学影像检查和分析服务,需要招聘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操作、数据分析和诊断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