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天地海到民生经济,遥感科技正在加速赋能新质生产力,在数智化转型的时代,智慧农业升级与转型、智能工业制造与运维、数字城市构建与治理、绿色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都成为主要新动能。近年来,我国遥感卫星数量快速增长,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模式实现从试验应用向业务服务战略转型。遥感科技具备全域感知、动态监测、定量应用的特色与能力,正深度融入各行各业,解锁新质生产力的无限潜力,引领我们迈向更高效、智能、绿色的未来。2022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也成为国家一级学科,为遥感科技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定量遥感学术论坛由李小文院士倡导并发起,首届论坛2007年举办,2017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七届定量遥感学术论坛拟于2025年7月3日至6日在吉林长春举行,将针对定量遥感理论、技术、工程及应用等领域,交流最新进展研讨未来发展方向,促进学科发展和产学研融合创新。
会议主题
定量遥感赋能新质生产力
会议议题
(一)遥感探测机理与新型观测技术
(二)遥感机理建模与仿真
(三)定量遥感反演与产品生产
(四)遥感实验、定标与真实性检验
(五)地球系统定量遥感研究
(六)月球、火星等地外星体定量遥感研究
(七)行业和地方定量遥感应用
论坛学术委员会
(一)主席
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技术部
(二)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镜明,教授,福建师范大学
陈 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陈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崔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董晓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宫辉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
龚健雅,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
宫鹏,教授,香港大学
顾行发,教授,广州大学
黄敬峰,教授,浙江大学
蒋兴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金亚秋,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
居为民,教授,南京大学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
李加洪,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
李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李增元,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占清,教授,马里兰大学
李召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梁顺林,教授,香港大学
廖明生,教授,武汉大学
林 珲,教授,江西师范大学
林君,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
刘纪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马耀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孟令杰,研究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
潘耀忠,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朴世龙,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
秦其明,教授,北京大学
施建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宋长青,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唐华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
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童小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
王纪华,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王锦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王劲松,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王 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
王勇,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吴立新,教授,中南大学
王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吴一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翁齐浩,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邢孟道,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熊巨华,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杨必胜,教授,武汉大学
于贵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张兵,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张良培,教授,武汉大学
张 鹏,研究员,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张永生,教授,信息工程大学
赵春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周成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周国清,教授,桂林理工大学
朱 庆,教授,西南交通大学
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席
林君,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
柳钦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执行主席
陈圣波,教授,吉林大学
王宗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副主席
胡斯勒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阎广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肖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李小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
王鹏新,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何彬彬,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何 涛,教授,武汉大学
王明常,教授,吉林大学
宋开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娥,教授,东北师范大学
白玉琪,教授,清华大学
曹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车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陈尔学,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陈方,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陈劲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陈良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程 晓,教授,中山大学
邓孺孺,教授,中山大学
丁建丽,教授,新疆理工学院
杜阳,教授,浙江大学
杜培军,教授,南京大学
段四波,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范闻捷,教授,北京大学
方红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甘甫平,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高连如,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郭 强,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郭建平,研究员,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郭庆华,教授,北京大学
侯鹏,正高级工程师,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黄华国,教授,北京林业大学
黄健熙,教授,西南交通大学
贾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焦子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冷亮,教授,吉林大学
李四维,教授,武汉大学
李世华,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李正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李晓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刘良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刘强,副研究员,鹏程实验室
刘绍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孟治国,教授,吉林大学
樊磊,教授,西南大学
马荣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牛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潘军,教授,吉林大学
任华忠,教授,北京大学
帅艳民,教授,浙江师范大学
沈焕锋,教授,武汉大学
孙根云,教授,中国石油大学
孙林,教授,山东科技大学
唐伯惠,教授,昆明理工大学
唐世浩,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汪大明,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王程,教授,厦门大学
王磊,教授,吉林大学
王伦澈,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凤艳,教授,吉林大学
王天星,教授,中山大学
吴 琼,教授,吉林大学
吴 骅,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吴小丹,教授,西南交通大学
邢进,研究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
徐丰,教授,复旦大学
薛勇,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阳坤,教授,清华大学
闫 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杨贵军,研究员,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余柏蒗,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尹高飞,教授,西南交通大学
张鸿生,教授,香港大学
张立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张 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张永光,教授,南京大学
张永军,教授,武汉大学
张吴明,教授,中山大学
赵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朱秀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朱孝林,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曾也鲁,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周纪,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周宇字,教授,香港大学
论坛秘书组
闻建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张 颢,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周红敏,教授级高工,北京师范大学
穆西晗,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闫 凯,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路鹏,副教授,吉林大学
叶应辉,副教授,吉林大学
甄志钧,讲 师,吉林大学
徐锡统,讲师,吉林大学
李竺强,工程师,吉林大学
王凯司,工程师,吉林大学
曹利赛,工程师,吉林大学
李健,工程师,吉林大学
杨 倩,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朱冰雪,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李安臻,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定量遥感学术论坛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定量遥感研究现状
一、研究规模与参与度
参与人数显著增加:近年来,参加定量遥感论坛和相关学术会议的人数显著增加,这表明定量遥感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
学科地位提升:2022年,“遥感科学与技术”成为国家一级学科,为遥感科技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也进一步提升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学科地位。
二、研究内容与进展
机理建模与反演:定量遥感研究在机理建模与反演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基于定量遥感建模的反演思路受到了冲击。当前,深度学习等数据驱动的方法逐渐成为主流,但机理模型的研究仍在继续,并尝试与AI技术相结合。
真实性检验:遥感实验与真实性检验是定量遥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面观测和不确定性分析,可以对遥感产品进行真实性检验,提高遥感产品的精度和质量。中国在该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实验和研究,形成了从遥感观测到像元“真值”的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链条。
应用领域拓展:定量遥感研究在农业、林业、环境、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农业领域,定量遥感可以用于作物估产、土壤湿度监测等;在城市规划领域,可以用于城市热岛效应监测、城市绿地分布分析等。
三、研究机构与平台
科研机构:全国范围内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从事定量遥感研究,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这些机构在定量遥感理论、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术会议与论坛:全国定量遥感学术论坛等学术会议为研究者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这些会议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还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深入发展。
四、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政策支持:国家对遥感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定量遥感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资金投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定量遥感研究中。这些资金不仅用于支持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建设,还用于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五、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与升级: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定量遥感技术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升级。例如,深度学习算法在遥感数据智能解译领域的应用将极大提高数据获取和处理效率。
应用场景拓展:定量遥感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例如,在智慧农业、智能工业制造、数字城市构建等领域,定量遥感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合作的加强,定量遥感研究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国际先进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推动定量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全国定量遥感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农业
定量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农作物估产、土壤湿度监测、植被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病虫害和作物产量调查等。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土壤水分含量以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管理和决策支持。
二、林业
在林业领域,定量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森林资源的普查、监测和管理。通过遥感数据,可以准确估算森林面积、蓄积量以及生物量等关键指标,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定量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遥感数据,可以监测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进行预警。此外,定量遥感还可以用于生态环境评估和监测,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四、城市规划与管理
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定量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城市热岛效应监测、城市绿地分布分析、城市扩张监测等。这些应用有助于城市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生态环境状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五、灾害监测与评估
定量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与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遥感数据,可以实时监测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滑坡等)的发生情况,评估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灾害救援和重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六、交通与物流
在交通与物流领域,定量遥感技术可以用于交通流量监测、道路状况评估以及物流路径规划等。这些应用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物流成本。
七、能源与矿产资源勘探
定量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通过遥感数据,可以识别潜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分布区域,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八、其他领域
此外,定量遥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军事侦察、海洋监视、气象观测等多个领域。这些应用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安全防御能力和海洋资源的保护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全国定量遥感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该研究院在遥感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致力于推动定量遥感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其研究成果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交叉学科,成功实现了两个一级学科联动建设、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学部主建的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交叉学科,以定量遥感为龙头、面向国家需求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该学院在遥感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拥有强大的研究团队和先进的研究设施。
其研究成果在定量遥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方面。
企业品牌
北京天仪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专注于商业航天领域的公司,通过发射自己的卫星,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公司在遥感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为多个行业提供高质量的遥感数据服务。
上海蔚星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专注于遥感卫星的研发和应用,拥有多个遥感卫星项目。
其遥感卫星数据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
吉林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打造了高空间分辨率的卫星星座,为遥感数据的获取提供了有力支持。
公司的卫星数据在农业、林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北京航天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在遥感器研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其遥感器产品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遥感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国定量遥感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科研机构与高校
科研人员/博士后
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各高校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学院或研究所等,经常招聘具有定量遥感研究背景的科研人员或博士后,从事遥感数据的处理、分析以及算法研发等工作。
科研助理/实验员
协助科研人员完成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处理等任务,是进入科研机构的重要起点。
二、企业
遥感数据工程师
负责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以及算法实现等工作,是遥感技术应用企业的核心岗位之一。
遥感算法工程师
专注于遥感算法的研发与优化,提高遥感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遥感图像处理工程师
从事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增强、分类、识别等工作,为遥感应用提供高质量的图像数据。
遥感应用开发工程师
结合遥感技术与行业应用需求,开发遥感应用软件或系统,推动遥感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销售/市场/产品经理(遥感方向)
负责遥感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推广、销售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任务,需要具备遥感技术背景和市场洞察力。
三、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
自然资源管理部门
如自然资源部、林业局等,招聘具有遥感技术背景的人员从事资源调查、监测与管理等工作。
环境保护部门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生态变化等,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部门
结合遥感数据进行气象预测和预警,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其他领域
农业科技公司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水分等,为精准农业提供支持。
航空航天企业
参与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工作,为航空航天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企业
结合遥感数据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展遥感数据的智能解译与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