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面向陆海统筹的城市与区域高质量发展,2025年1月,中国地理学会批准城市与区域发展专业委员会于今年4月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2025年中国城市与区域管理学术年会”。会议通知(第一号)发布后,得到了学界的积极响应。“陆海统筹”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提出的重要战略理念,兼具全局性战略思维与系统性治理方案的双重属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为进一步加强地理学支撑陆海统筹方面的科学研究,推动地理学多领域及其与关联学科的互鉴合作,更好地发挥地理学成果在服务创新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地理学会决定,将“2025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与“2025年中国城市与区域管理学术年会”联合举行。
我们诚挚邀请全国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科研教学团队、学术期刊和出版社,以及相关单位积极参会。会议旨在总结近年来地理学在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新成果,研讨在全球变化和新发展格局下地理学及资源环境领域的新问题,提出促进中国地理学教学与研究水平提升、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方案。
主题和内容
会议主题
陆海统筹研究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分论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1.面向人工智能的城市管理
2.城市体检更新一体化治理
3.城乡融合与乡村可持续转型
4.海岸带人地复合系统与港城融合发展
5.双碳战略下的城市韧性与生态环境空间治理
6.区域与城市产业转型和空间优化
7.人工智能地理教学改革与创新
8.资源城市转型与国土空间治理
9.干旱区生态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0.生态安全与陆海统筹发展
11.都市圈交通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12.地理遥感科学
13.海岸海洋复合灾害系统研究
14.海岸海洋灾害多元监测与风险数智防控新方法新技术
15.流域水生态健康与社会水文过程
16.生态过程与动力地貌耦合下的海岸带演化
17.全球资源地理与能源安全
18.土壤生物与土壤碳
19.地理教育与地理学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
20.社会空间重构与土地利用转型
21.基础设施公平性与民生福祉
22.全球数字治理与人工智能的城市应用
23.文化驱动与城市治理前瞻
规模:1500人
学术指导委员会
主 任
傅伯杰、陈发虎、蔡荣根、葛全胜
委 员
柴彦威、陈 雯、陈曦、陈宁生、戴尔阜
邓祥征、董广辉、董治宝、杜德斌、段学军
樊 杰、方创琳、高 峻、高建华、葛 咏
勾晓华、何书金、贺灿飞、姜 明、康世昌
冷疏影、李 平、李 新、李国平、李栓科
李小雁、廖小罕、林 珲、刘 敏、刘 禹
刘鸿雁、刘卫东、刘彦随、刘云刚、龙花楼
鹿化煜、闾国年、潘 云、彭 斌、秦伯强
沈焕锋、史培军、宋长青、孙斌栋、汤国安
王劲峰、王 军、吴绍洪、熊巨华、徐红罡
薛德升、杨林生、杨庆媛、杨小平、张 兵
张明义、张伟然、张文忠、张永强、张元明
张运林、赵晖、郑景云、朱 竑、朱 宇
秘书长
孙福宝、戴世勋、张国友
组织工作委员会
主 任
王 岱、何书金、张文忠、李加林
委 员
车 越、高 超、高梅香、贺艳华、胡求光
李 娟、林雄斌、刘 蔚、刘艳军、刘耀彬
刘永强、沙龙滨、商丽娜、沈静、宋 韬
苏昌贵、孙铁山、孙伟伟、徐 皓、杨 刚
杨小山、杨晓东、于 谦、于信芳、张 璇
张兴平、张子龙、朱剑琼
秘书长
马仁锋、段宗奇、余建辉
副秘书长
李琛妍、张雷、高兴川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中国城市与区域管理学术年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地理学陆海统筹研究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现状
中国地理学陆海统筹研究
陆海统筹战略是中国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旨在实现海洋与陆地的协调发展。以下是对中国地理学陆海统筹研究的概述: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海洋与陆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陆海统筹战略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研究内容:
陆海统筹战略的概念体系、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与战略体系。
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互动关系及其协调发展路径。
陆海资源的统筹利用问题,包括海洋资源替代陆域资源、陆海油气资源统筹利用等。
陆海环境的统筹治理,特别是针对陆域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其改善途径。
研究成果:
形成了系统的陆海统筹战略理论体系,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推动了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促进了海洋与陆域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区域高质量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整体趋势向好,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以下是对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现状的概述:
总体趋势:
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
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正在加快形成。
主要特点:
东部地区: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部分城市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发展势头强劲。
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呈崛起态势,但整体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西部地区: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但面临地区间分化加剧、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
东北地区:部分城市产业结构问题突出,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实现产业路径的突破式演化。
面临挑战:
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需要加快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卡脖子”难题。
区域高质量发展分化态势明显,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应对措施:
深化改革筑牢制度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培育内生动力。
多措并举助力路径突破,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现精准治理。
因势利导促进关联演化,推动精明专业化以激发增长动能。
中国地理学陆海统筹研究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涉及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陆海统筹研究涉及的行业或产业领域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
海洋渔业:包括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等。
海洋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砂矿等的勘探、开采与加工。
海水资源利用:如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的提取与利用。
海洋工程与装备制造业:
海洋平台设计与建造:包括钻井平台、生产平台等。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如海上风力发电设备、深海探测装备等。
海岸带工程建设:如港口、码头、防波堤等的建设与维护。
海洋交通运输业:
海运物流:包括国际海运、沿海运输等。
港口经济:港口的货物装卸、仓储、中转与配送等。
海洋服务业:
海洋旅游:海岛旅游、海上观光、潜水等。
海洋科研与教育:海洋科学研究、海洋高等教育与培训等。
海洋信息与技术服务: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数据服务等。
陆海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陆海污染防治:陆源污染物治理、海洋油污治理等。
海岸带综合管理:海岸带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灾害防范的综合管理。
二、区域高质量发展涉及的行业或产业领域
先进制造业:
高端装备制造:如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
新材料产业:如新能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药物的研发与生产、医疗器械的制造等。
现代服务业:
金融服务: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服务。
信息技术服务:软件开发、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等。
文化创意产业:影视制作、广告设计、文化传媒等。
现代农业:
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
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等。
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的深加工与增值利用。
新能源与环保产业:
新能源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等的开发与利用。
节能环保技术:节能设备、环保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清洁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氢能汽车等的研发与推广。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电网、油气管网、核电站等。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宽带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
中国地理学陆海统筹研究与区域高质量发展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简介:该所于1999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整合而成,以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制约长远发展的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为着力点,持续提升研究所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致力于成为服务、引领和支撑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研究战略科技力量。
研究方向:涵盖陆地表层过程、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安全、生态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核心科学与技术等多个领域。
科研成果:在陆海统筹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
简介:该研究院创办于2002年9月11日,是在中央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成立的综合性研究联合体,致力于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开放,开展持续性、储备性、前瞻性的战略研究。
研究方向:涉及区域发展、改革、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其中也包括陆海统筹与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影响力:该研究院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社会智库,曾发布多项关于区域发展和改革的科研成果和报告。
知名企业品牌
威海市陆海统筹地质资源环境研究院:
简介:这是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立于2022年11月23日,位于山东省威海市。
业务范围:涵盖地质、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规划编制、调查评价、生态修复与治理、土地复垦与修复、海洋调查、遥感监测的研究与应用;地质资源环境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研发及推广等多个方面。
企业品牌项目:包括陆海统筹等,已在相关领域取得一定积累。
(涉及具体企业品牌时,因可能涉及商业敏感性和市场竞争,故以示例形式给出,不具体列举):
在海洋工程与装备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领域,也有多家知名企业品牌致力于陆海统筹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如涉及海洋平台设计与建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港口经济等方面的企业。
中国地理学陆海统筹研究与区域高质量发展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研究机构与高校招聘岗位
科研人员:
职责:从事地理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参与陆海统筹相关的研究项目。
要求:通常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科研能力。
博士后研究人员:
职责:在导师或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独立或合作开展科研工作。
要求:已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具备较高的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讲师:
职责:在高校或研究机构中教授地理学、海洋科学等相关课程,指导学生科研。
要求:通常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二、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招聘岗位
自然资源管理部门:
岗位:如自然资源局、海洋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自然资源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工作。
要求:通常要求具备相关专业背景,通过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城市规划与建设部门:
岗位:如城市规划局、城乡建设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
职责:参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工作。
要求:具备城市规划、地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相关政策法规。
三、企业招聘岗位
海洋工程与装备制造业:
岗位:如海洋平台设计师、海洋工程师、装备制造工程师等。
职责:从事海洋平台、装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与调试等工作。
要求:具备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海洋工程技术和标准。
海洋交通运输业:
岗位:如海运物流经理、港口运营经理等。
职责:负责海运物流的规划、执行与管理,或港口的运营与管理。
要求:具备物流管理、交通运输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海运市场和港口运营流程。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企业:
岗位:如GIS开发工程师、遥感分析师等。
职责: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遥感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工作。
要求:具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相关软件和编程语言。
四、其他就业机会
环保组织与非政府组织:
岗位:如环保项目经理、海洋保护专员等。
职责:参与环保项目的规划、执行与管理,或专注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要求:具备环保、生态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对环保事业有热情。
咨询公司与研究机构:
岗位:如咨询顾问、研究员等。
职责:为客户提供地理学、海洋科学等领域的咨询服务,或参与相关研究工作。
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