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届全国信息地理学大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8-17 ~ 2025-08-20
举办场地:成都市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陈发虎 葛全胜 许强
会议介绍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性机遇下,信息地理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从深度学习到大语言模型,AI技术正在重塑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式和应用边界。人工智能不仅为海量地理大数据的处理、复杂地理系统的模拟与预测带来革命性突破,更在空间认知、知识转换、城市治理等关键领域开创了地理科学的新范式,推动着地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深刻变革。在这个AI与地理科学深度融合的新时代,由中国地理学会与成都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信息地理学大会”定于2025年8月17-20日在天府之国成都召开。本届大会以“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地理学”为主题,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信息地理学创新发展和前沿应用。我们诚挚邀请地理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齐聚蓉城,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地理科学的变革与创新,凝聚智慧共识,为推动中国信息地理学在AI时代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规模:2000人

大会主题

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地理学

学术指导委员会(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 军、陈发虎、陈 曦、程国栋、成秋明、崔 鹏、戴永久、樊 杰、方创琳、方小敏、冯 起、傅伯杰、葛全胜、龚健雅、勾晓华、顾行发、关美宝、郭华东、郭仁忠、郭正堂、康世昌、赖远明、黎 夏、李 新、刘丛强、刘卫东、刘燕华、刘彦随、闾国年、朴世龙、秦大河、邵明安、史培军、宋长青、陶 澍、童庆禧、王 桥、王艳芬、吴丰昌、夏 军、熊巨华、徐冠华、姚檀栋、杨桂山、叶嘉安、于贵瑞、张 兵、张建云、赵鹏军、钟耳顺、周成虎、朱永官

组织工作委员会

主 席

陈发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葛全胜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许 强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教授

执行主席

李 新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侯明才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

闾国年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孙福宝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委 员

吴志峰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院长、教授

张立强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

吴 浩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车 涛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

杜世宏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关美宝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教授

葛 咏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西师范大学学术副校长、研究员

张 兵中国地理学会遥感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王劲峰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廖小罕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大数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高 峻中国地理学会陆地地表综合观测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林 珲中国地理学会空间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主任、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岳天祥中国地理学会地学计算与系统模拟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 超 成都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秘书长

王 岱 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执行秘书长

邵怀勇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郑东海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俞肇元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杜景龙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会务组

李琛妍中国地理学会综合事务部

张 雷中国地理学会科普会员部

吴柏清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刘 刚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信息地理学大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信息地理学研究现状

一、行业概述

地理信息是指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性质、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地理信息行业已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等基础设施领域,并带动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智能电网、共享经济等融合型新业态的发展。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81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从业单位数量超过22.3万家,同比增长15.1%;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技术进步、政策支持以及应用需求的多样化。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中国等新兴市场。

三、细分领域与应用

地理信息行业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孪生基础平台、实景三维软硬件一体化方案等多个细分领域。GI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商业、民用等多个领域,如城市规划、智慧交通、地图导航、自然资源管理等。此外,遥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落地,也推动了电子地图导航、驾驶智能化升级。

四、技术进步与创新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GIS行业将迎来技术融合与创新的新阶段。

云GIS平台的普及将使得GIS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大数据与GIS的融合将提升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AI技术在GIS领域的应用也将逐步深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五、竞争格局

地理信息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市场参与者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如ESRI、Bentley等在高端GIS软件和解决方案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国内企业如超图软件、中地数码等则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表现突出。中小企业也呈现出较强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专注于细分领域和垂直行业的地理信息服务。

六、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如中国的“数字中国”战略,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府还加强了对地理信息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七、未来发展趋势

地理信息产业将继续加强与其他行业的技术融合,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GIS行业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融入更多基础设施领域,带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智能电网等融合型新业态的发展。

智能化和定制化服务将成为GIS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GIS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精准、更定制化的服务,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标准化和规范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以推动地理信息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全国信息地理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

信息地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手段。通过收集和分析城市空间信息,可以制定更为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同时,信息地理学还可以用于城市环境监测、城市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等方面,为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交通运输

在交通运输领域,信息地理学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收集和分析交通流量、道路状况、车辆行驶轨迹等信息,可以优化交通网络设计,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此外,信息地理学还可以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发布,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三、自然资源管理

信息地理学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精确测量和监测,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同时,信息地理学还可以用于资源调查、资源规划、资源评估等方面,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领域,信息地理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地理空间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为应急响应和救援行动提供有力支持。此外,信息地理学还可以用于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预警、灾害监测和灾后重建等方面,提高公共安全的保障能力。

五、农林牧渔

在农林牧渔领域,信息地理学也有重要应用。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可以对农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水分、气候条件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信息地理学还可以用于林业资源管理、渔业资源调查等方面,促进农林牧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电力与能源

在电力与能源领域,信息地理学也有广泛应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电力网络进行可视化管理,实现电力设备的精确定位和状态监测。此外,信息地理学还可以用于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估和规划等方面,为能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七、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领域,信息地理学也有着重要应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旅游信息平台等手段,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信息和导航服务,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同时,信息地理学还可以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教育与科研

信息地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和科研方面。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和科研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全国信息地理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北京大学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地理学”,并设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师资力量强大,科研成果丰硕,是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佼佼者。

清华大学

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领域实力突出,其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也独具特色。

拥有“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研究所”,专注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挖掘等方向。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家最高科学研究机构的大学,其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

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

武汉大学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地理学”和“测绘科学与技术”。

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图学等方面都具有领先优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拥有“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

在地球信息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挖掘等方面拥有深厚积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拥有“测绘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

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图学、空间信息工程等方面实力强劲。

浙江大学

依托其强大的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背景,在空间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开发、遥感图像处理等方面具有优势。

知名企业品牌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在地理信息导航技术方面具有领先地位。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专注于数字地图、导航和位置服务,为汽车导航、消费电子导航、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等领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致力于高精度定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测量、测绘、地理信息等领域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专注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是全球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供商。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

致力于数字地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政府、企业等领域提供数字地球解决方案。

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专注于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测绘、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全国信息地理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主要招聘岗位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工程师

负责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或应用的研发工作。

要求具备扎实的GIS基础知识,熟悉GIS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

遥感图像处理工程师

负责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工作。

要求具备遥感技术基础,熟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算法。

测绘工程师

负责测绘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工作。

要求具备测绘工程基础,熟悉测绘仪器和软件的使用。

GIS数据分析师

负责GIS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要求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熟悉GIS数据分析软件和工具。

GIS产品经理

负责GIS产品的规划、设计、推广和管理工作。

要求具备产品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了解GIS市场需求和趋势。

地图制作与编辑

负责地图的绘制、编辑和更新工作。

要求具备地图学基础知识,熟悉地图制作软件和工具。

二、就业机会

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

如自然资源部所属单位、测绘地理信息局等,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知名企业

如超图软件、北斗星通等地理信息领域的知名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科研机构与高校

如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提供科研助理、教师等岗位,适合对学术研究有兴趣的人才。

创业公司与创新团队

地理信息领域存在众多创业公司和创新团队,提供灵活的就业方式和创新的工作环境,适合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三、就业趋势

技术融合与创新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GIS行业将迎来技术融合与创新的新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也将更加多元化。

应用领域拓展

GIS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融入更多基础设施领域,带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智能电网等融合型新业态的发展,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地理信息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将更具竞争力。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