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发展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7-20 ~ 2025-07-20
举办场地:中国科技会堂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中国科协年会作为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年度科技盛会,自1999年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二十六届,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将于2025年7月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以“培育新质生产力 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设立多个系列专题论坛。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发展”专题论坛由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认知科学和心理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组织承办。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心理学与人工智能领域不断相互启发、交叉融合,不仅有助于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心理学研究及其学科发展开辟了新范式、新思路和新工具。心理学对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进行的研究和创建的理论,能系统揭示人类智能的本质,人类智能及其在神经系统实现的系统理论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和知识支撑。近来,已涌现诸多关于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优秀成果。

为进一步推动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得到中国科协的支持,论坛联合《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和《心理科学进展》期刊,现面向社会各界开展论文征集工作,热忱欢迎本领域和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撰写相关文章,踊跃投稿。

会议主题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发展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一、心理学发展现状

学科发展与研究方向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大多数学者和专家致力于基础心理学研究,特别是认知神经心理学方面,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

然而,心理学的应用研究相对薄弱,尽管社会对心理学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仍有待加强。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

中国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每100万人中只有2.4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远低于美国的1000人。

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患者数量庞大,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严重短缺。

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抑郁检出率高达40%,而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成立了国家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推动全国心理服务网络建设。

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

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涉足心理健康领域,推动行业发展。

二、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与产业增长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在近年来保持着高度活跃,核心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为1751亿元,同比增长11.9%。

预计到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964亿元,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

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包括智能家居、医疗健康、教育、金融、交通、安防等。

在视觉人工智能、决策类人工智能、语音及语义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成果。

例如,在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的诊疗模式,通过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人才培养与国际竞争

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占比持续提高。

据统计,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总数已突破940万,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然而,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高端算法研发等方面仍存在差距,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

三、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

心理评估与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评估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对心理健康状态的精准评估。

例如,基于多模态数据(如文本、语音、图像等)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预测临床高危人群精神障碍的发作,准确率高达79%。

在抑郁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诊断中,人工智能技术也展现出了较高的准确率和效率。

心理干预与治疗

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干预和治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智能对话系统、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

例如,基于对话技术的人工智能心理咨询机器人,可以提供实时支持,减少来访者的病耻感,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理干预和治疗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心理健康服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人工智能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伦理道德等问题。

同时,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等。

中国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发展涉及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心理学涉及的行业或产业领域

教育领域

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探索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参与人才选拔标准的制定和人才测评工具的开发,运用心理学测量技术和方法,更准确地评估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潜力,为企业和社会选拔合适的人才。

医疗健康领域

心理学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评估等。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心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变得越来越广阔。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在医疗领域催生了新的服务模式,如数字疗法,它可整合患者的电子病历、基因数据、影像资料等多源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为医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病情评估,帮助医生做出更精准的诊断。

司法领域

心理学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犯罪心理研究、司法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方面。例如,心理测验可以帮助司法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涉案人员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为案件侦破和审判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领域

心理学在企业中的应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研、用户体验研究等。例如,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和方法,企业可以评估员工的心理特征和工作能力,为人才选拔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心理学还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如公平的招聘、晋升和薪酬政策,建立反歧视和反骚扰的机制等。

社会服务领域

心理学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宣传等方面。例如,参与社会服务机构或个人开设咨询室,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二、人工智能涉及的行业或产业领域

医疗健康领域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患者监护等。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诊断系统可以辅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识别病变区域;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医生提供及时的医疗数据。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在医疗领域催生了新的服务模式,如智能心理咨询机器人,它们可以提供实时支持,减少来访者的病耻感,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教育领域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个性化教学、智能辅导、教育评估等。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教学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实现个性化教学。

心理学研究成果可以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如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可以帮助开发者设计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系统和应用。

智能制造领域

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生产、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生产线可以实现自动化、柔性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心理学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可以通过研究工人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行为,优化生产流程和环境,提高工人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效率。

金融科技领域

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投顾、风险管理、信用评估等。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投顾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

心理学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户行为分析和用户体验研究等方面。例如,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和方法,可以评估用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智慧城市领域

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环保等。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缓解交通拥堵。

心理学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可以通过研究城市居民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优化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心理学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涉及的领域

心理健康服务领域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在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催生了新的服务模式,如智能心理咨询机器人、在线心理咨询平台等。这些服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用户心理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建议。

人机交互领域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在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例如,基于心理学的交互设计原则,可以开发更自然、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更智能、更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情感计算领域

情感计算是心理学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如何通过计算机技术识别、理解、表达和模拟人类的情感。例如,通过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文字内容分析用户情感状态,为情感智能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发展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心理学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简介: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是创建于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心理学综合研究机构。

研究方向:致力于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为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

成就与影响

设有认知科学与心理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意识涌现机制解析、意识涌现异态评估、心理健康精准调适等。

是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5个博士和硕士培养点,并设有1个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拥有全国馆藏最为丰富的心理学专业图书馆,建有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心理科学数据中心。

出版我国第一本英文心理学期刊《PsyCh Journal》和两本中文心理学期刊《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

人工智能知名研究机构

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

简介:微软在亚洲设立的基础科研机构,被称为中国IT界的“黄埔军校”。

研究方向:几乎覆盖了所有计算机应用领域,在大数据(城市计算)、智慧医疗、知识图谱(微软认知服务)、NLP(机器翻译、实时语音翻译、微软小英、微信小冰)、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建树颇多。

成就与影响

NLP助手和管家微软小冰、微软小英等产品广受欢迎。

发布了MS COCO数据集、ResNet等学术界成果。

开源了CNTK和MMDNN等框架。

百度AI研究院

简介:隶属于百度AI技术平台体系(AIG),下设深度学习实验室(IDL)、大数据实验室(BDL)、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SVAIL)、商业智能实验室(BIL)、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实验室(RAL)五大实验室。

研究方向:涵盖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大数据、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

成就与影响

发布了“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的百度大脑3.0。

推出了开放、完整、安全的自动驾驶平台Apollo。

研发了训练和推理AI芯片。

发布了深度学习平台PaddlePaddle。

打造了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DuerOS。

人工智能知名企业品牌

科大讯飞

简介: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语音信息服务及电子政务系统集成等。

核心技术: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语音技术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卓越的研发能力。

市场应用:其语音技术在国内众多行业得到深度应用,如教育领域的智能学习系统、医疗领域的病历录入和智能诊断辅助等。

商汤科技

简介: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核心技术: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视频分析等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效率。

市场应用:其技术能够实现对复杂场景的理解和分析,在安防监控、智能交通、工业检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海康威视

简介:全球领先的智能安防解决方案提供商。

核心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其智能安防技术结合了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现视频内容的智能分析,如人脸识别、行为分析、车辆识别等。

市场应用:产品涵盖了各类监控设备、存储设备、智能分析平台等,广泛应用于城市安防、交通管理、金融安全等多个领域。

华为

简介: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核心技术:在AI芯片设计、云计算服务、大数据处理等方面具有强大实力。

市场应用:其AI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字节跳动

简介:全球知名的互联网企业,旗下拥有抖音、今日头条等众多热门产品。

核心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大,自研了豆包大模型等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

市场应用:其AI技术广泛应用于内容推荐、广告精准投放、智能客服等多个方面。

中国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发展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心理学相关岗位

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

职责:为个人或团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生活质量。

就业领域:心理咨询机构、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学校等。

教育工作者

职责:在学校或教育机构担任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服务;或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就业领域:学校、高校、研究机构等。

人力资源管理

职责:负责员工心理辅导、员工关系协调、员工培训等工作。

就业领域: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市场调研与分析

职责: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心理,为企业的市场策略提供支持。

就业领域:市场调研公司、企业的市场部门等。

二、人工智能相关岗位

算法工程师

职责:负责人工智能算法的设计、开发和优化,提升算法的性能和准确性。

就业领域: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研究机构等。

机器学习工程师

职责:运用机器学习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就业领域:同上。

数据科学家

职责: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就业领域:数据分析公司、企业的数据部门等。

人工智能产品经理

职责:负责人工智能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推广,确保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就业领域: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等。

三、心理学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岗位

AI心理咨询师

职责:结合心理学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就业领域:心理咨询机构、科技企业等。

智能健康顾问

职责: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就业领域:医疗健康企业、保险公司等。

人机交互设计师

职责:结合心理学和人机交互原理,设计更自然、直观的用户界面。

就业领域: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研究机构等。

四、其他相关岗位

心理学研究员

职责:从事心理学领域的科研工作,推动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就业领域:高校、研究机构等。

人工智能培训师

职责:为企业或个人提供人工智能技术的培训服务。

就业领域:培训机构、科技企业等。

五、就业机会与趋势

就业领域广泛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使得就业机会遍布各行各业,如教育、医疗、金融、互联网等。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和智能化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心理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就业市场将持续扩大。

技术创新推动

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为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跨学科合作加强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需要跨学科的合作,这也为具有复合背景的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