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梅曼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激光器以来,激光技术领域在科技、经济军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制造业是创新驱动的主战场,推动制造业先进性发展,是扭转制造业低质低效、重塑产业竞争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加速推动经济发展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的重要途径,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具体体现。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光学工程学等机构共同发起组织“第四届中国激光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活动包括技术交流、产业发展论坛,成果展示对接、项目路演等多项活动,汇聚百余位行业专家、企业家、知名咨询机构及投融资机构,合作媒体。届时激光行业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优秀成果、技术及产品将参加大会交流和产品展示,同时组委会还将邀请航空制造,智能制造,精密制造,电子/半导体工业,显示,航空航天,激光增材制造(3D打印)等应用部门到会并共同交流。组委会致力于将会议交流和产业对接有机结合,合力打造成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先进激光制造业产业应用盛会。
活动亮点
1、汇聚激光与光载信息产业链——聚焦行业应用,展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及解方案。
2、校企合作,助力产业升级——将技术推向市场,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解决新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全新科技服务模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升级。
3、面对面对接采购合作需求——邀请广泛邀请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全国重点实验、国家工程中心、行业应用单位,技术开发机构,以及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物医疗、空间信息、人工智能、智能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用户单位,带来各类需求现场对接。
4、多措并举共助成果转化落地——邀请各级产业链头部企业、重点科研团队、高校研究所等,集中展示优秀科技成果、应用案例,现场还将进行多场技术交流、项目路演、人才招聘、对接洽谈等活动。
大会主席
李应红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工程大学
毛军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
王华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范国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大会共主席
于起峰 中国科院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
王立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罗 毅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
李 琳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大会执行主席
姜 澜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
杨中民 华南师范大学
樊仲维 中国科学院大学
孙洪波 清华大学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激光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光载信息技术大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激光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近年来,中国激光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激光行业市场规模已超1600亿元,2024年这一数字更是突破18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激光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制造、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需求不断增加。
二、技术创新与突破
高功率激光技术:高功率激光技术一直是激光行业的研究热点和发展重点。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不断加大在高功率激光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致力于提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光束质量和稳定性。
光纤激光技术:光纤激光技术以其高稳定性、高效率、低维护成本等优点,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光纤激光技术不断发展,推出了更高功率、更窄脉宽、更好光束质量的光纤激光器产品。
超快激光技术:超快激光技术具有极短脉冲宽度和极高峰值功率,在材料加工、生物医学、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中国在超快激光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有望实现更高能量、更短脉冲宽度的超快激光器的商业化应用。
三、应用领域拓展
工业制造:激光切割、焊接、打标等技术已成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手段。随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对激光加工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5G通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激光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疗健康:激光手术、美容、治疗等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患者的青睐。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将为医疗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治疗方案。
航空航天与军事国防:激光技术在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如激光制导、激光雷达等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科研教育:激光技术在科研教育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和技术支持。
四、产业链完善与协同发展
中国激光行业产业链涵盖了上游的光学材料、元器件制造,中游的激光器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下游的激光加工设备制造和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近年来,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发展更加紧密,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
上游产业:光学材料、元器件制造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为中游的激光器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游产业:激光器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满足下游应用领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激光器企业还与下游的激光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和应用领域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开发定制化的激光加工解决方案。
下游产业:激光加工设备制造企业不断拓展应用领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下游应用领域企业也积极反馈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推动激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五、国际竞争力提升
随着中国激光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日益增强。然而,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中国激光企业面临来自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的严峻挑战。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激光企业需要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中国激光企业还需要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通过与国外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合资经营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六、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几个重要的激光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吸引了大量的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了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更加活跃的产业创新生态。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激光行业的发展。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激光产业的发展,为激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激光技术及产业发展涉及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工业制造领域
激光加工: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标、激光熔覆等激光加工技术,在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加工中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
新能源:在光伏产业中,激光技术用于硅片的切割、划片等工艺,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生产效率;在锂离子电池制造中,激光焊接技术用于电池极耳的高精度焊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
汽车制造:激光技术用于汽车车身的焊接、零部件的加工和表面处理,提高了汽车的制造精度和安全性。
航空航天:激光技术在航空航天器的制造、维修和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孔等。
二、医疗健康领域
激光手术:激光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在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激光美容:激光美容技术用于祛斑、除皱、脱毛等美容项目,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技术用于肿瘤、血管病变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三、信息通信领域
光通信:激光技术在光通信领域的应用,实现了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满足了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技术用于自动驾驶、无人机导航等领域,提高了设备的自主导航和避障能力。
四、科研教育领域
基础研究:激光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科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和技术支持。
高等教育:激光技术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为培养激光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五、其他领域
军事国防:激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如激光制导、激光武器等,提高了军事装备的精确度和打击能力。
文化艺术:激光技术在舞台灯光、激光表演等文化艺术领域的应用,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产业链构成
中国激光产业链涵盖了上游的光学材料、元器件制造,中游的激光器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下游的激光加工设备制造和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
上游产业:主要包括光学晶体、光学玻璃、光纤等光学材料的制造,以及光学元器件如透镜、反射镜、滤光片等的制造。
中游产业:主要包括激光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激光器是激光技术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激光加工设备的质量和效率。
下游产业:主要包括激光加工设备的制造和应用服务。激光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健康、信息通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激光加工解决方案。
发展趋势
国产替代:随着国内激光器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国产激光器与国际技术差距逐步缩小,低功率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中功率、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率快速提升。
业务出海:为了拓展国际市场,中国激光企业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通过技术合作、合资经营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技术创新: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其在更多新兴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拓展和深化,如激光清洗、3D打印、激光显示等。
中国激光技术及产业发展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从事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包括光电器件、传感器件等)、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2年,是中国光学行业的领军机构,在激光技术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科研实力。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创建于1962年,承担了许多中国航空航天方面的仪器设备研制任务。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创建于1964年,是中国建立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以强激光技术闻名。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创建于1970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光电捕获跟踪测量技术等。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创建于1970年,以大气光学、环境光学和光学遥感为主要研究方向。
高校激光研究机构:
苏州大学激光研究室:成立于1979年,研究全息凹面光栅双单色仪、激光分子散射和分子吸收光谱等领域。
合肥工业大学激光技术应用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研究激光加工与处理、激光检测技术等。
福建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开展激光器件、激光仪器等研究。
华中工学院激光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研究高功率横向流动CO激光器系列及加工系统等。
武汉工业大学激光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从事纤维光学与光纤传感器、光化学及其新型材料的研制等。
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谱学研究室:成立于1978年,研究用微微秒吸收光谱等方法探索快速的光物理、光化学与光生物学过程。
四川大学激光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成立于1978年,研究激光分离同位素、窄线宽可调谐高功率红外激光器及其应用等。
知名企业品牌
大族激光:
概况:亚洲最大的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制造商之一,产品涵盖激光打标机、焊接机、切割机等200多种工业激光设备和智能设备解决方案。
地位: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内标准制定,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三大智能平台。
业务:专注于半导体激光器及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光纤通信、工业激光加工等领域。
锐科激光:
概况: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光纤激光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地位:国内光纤激光器领域的龙头企业,设有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光纤激光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产品:产品线丰富,包括脉冲光纤激光器、连续光纤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多种类型,广泛应用于模具表面处理、汽车制造、船舶业等领域。
华工科技:
概况:国内激光设备行业的佼佼者,凭借卓越的竞争优势在高端激光切割装备领域稳居国内市场份额榜首。
技术:囊括了400多项国家专利,特别是在精密微细激光设备制造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技术竞争力。
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LED、3C电子等多个行业,同时形成了智能制造业务、制造、联接和感知三大业务场景的协同发展格局。
创鑫激光:
概况:集光纤激光器及核心光学器件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激光器制造厂商。
成就: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85kW激光器,创造了全球工业切割领域的新纪录。
产品:产品包括MFSC-12000W单模块连续光纤激光器等,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
长光华芯:
概况:激光元器件领域的佼佼者,专注于激光器的研发与生产。
产品:激光器产品应用广泛,涵盖了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及超快激光器等多个领域。
此外,还有炬光科技、英诺激光、杰普特、德龙激光、海维激光、联赢激光、海目星激光、通快集团(德国)、AMADA天田(日本)、宏山激光、天弘激光、楚天激光等众多知名企业在激光技术及产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企业在激光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激光加工设备制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中国激光技术及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激光技术及产业发展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激光技术研发类岗位
激光工程师
职责:负责激光设备的研发、设计、测试和优化工作。
要求:具备光学、物理、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激光原理和应用技术。
示例薪资:8,000至13,000元/月(根据地区和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异)。
光学工程师
职责:负责光学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测试,参与激光器的研发和改进。
要求:具备光学、物理、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光学元件和光学系统。
示例薪资:15,000至35,000元/月(根据经验和技能水平而定)。
激光工艺工程师
职责:负责激光加工工艺的研发和优化,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要求:具备材料科学、机械工程、激光技术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激光加工工艺。
示例薪资:10,000至18,000元/月(根据经验和技能水平而定)。
激光系统设计师
职责:负责激光系统的整体设计和规划,确保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要求:具备光学、电子工程、控制系统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激光系统的设计和集成。
薪资水平:根据经验和技能水平而定,通常较高。
二、激光设备生产、制造与维护类岗位
激光切割操作工
职责:操作激光切割设备,进行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切割加工。
要求:熟悉激光切割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具备一定的机械操作经验。
示例薪资:5,000至8,000元/月(根据地区和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异)。
激光设备生产技术员
职责:负责激光设备的组装、调试和检测工作。
要求:具备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激光设备的结构和原理。
薪资水平:根据经验和技能水平而定。
激光设备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
职责:负责激光设备的售后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解决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要求:具备光学、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激光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薪资水平:根据经验和技能水平而定,通常较高。
三、激光技术应用类岗位
激光医疗设备研发工程师
职责:负责激光医疗设备的研发、设计、测试和优化工作。
要求:具备光学、医学、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激光医疗技术。
薪资水平:根据经验和技能水平而定,通常较高。
激光雷达开发工程师
职责:负责激光雷达系统的研发、设计、测试和优化工作。
要求:具备光学、电子工程、控制系统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激光雷达技术。
薪资水平:根据经验和技能水平而定,通常较高。
激光通信工程师
职责:负责激光通信系统的研发、设计、测试和优化工作。
要求:具备光学、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激光通信技术。
薪资水平:根据经验和技能水平而定,通常较高。
四、激光行业管理与市场类岗位
激光产品销售经理
职责:负责激光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工作,制定销售策略和计划。
要求:具备市场营销、激光技术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激光产品市场。
薪资水平:根据经验和业绩而定,通常较高。
激光项目工程师
职责:负责激光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实施工作,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要求:具备光学、电子工程、项目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激光项目管理和实施流程。
薪资水平:根据经验和技能水平而定,通常较高。
五、激光行业新兴领域岗位
激光3D打印工程师
职责:负责激光3D打印技术的研发、设计、测试和优化工作。
要求:具备光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激光3D打印技术。
薪资水平:根据经验和技能水平而定,通常较高。
激光智能制造工程师
职责:负责激光智能制造系统的研发、设计、测试和优化工作。
要求:具备光学、电子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激光智能制造技术。
薪资水平:根据经验和技能水平而定,通常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