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航海科技创新与成果评价研讨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3-19 ~ 2025-03-20
举办场地:大连海事大学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航海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布局之年。为加快推进航海科技自立自强,助力航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国航海学会现定于3月19-20日举办2025年航海科技创新与成果评价研讨会。

研讨内容:

1.国家科技政策解读;

2.航海科技创新发展与实践;

3.航海团体标准制定与发展;

4.航海科技奖获奖经验分享;

5.中国航海科技成果评价管理规定和申报要点;

6.交流互动。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航海科技创新与成果评价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航海科技创新与成果评价研究现状

一、航海科技创新现状

智能化与自动化

智能化和自动化是航海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船舶的自动驾驶系统将越来越先进,能够自主规划航线、避让障碍物、应对复杂的气象和海况。例如,通过传感器和卫星通信技术,船舶能够实时获取周边环境信息,并根据预设的算法做出决策。

智能货物管理系统也将得到广泛应用,实现货物的自动装卸和仓储管理,提高物流效率。

新能源应用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新能源在航海领域的应用将成为必然。传统的燃油动力船舶将逐渐被电动船舶、氢燃料电池船舶等新能源船舶所取代。这些新能源船舶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能效等优点,能够有效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将在船舶上得到更多的应用,为船舶提供辅助动力,降低能源消耗。

数字化与信息化

数字化和信息化将贯穿航海技术的各个环节。电子海图、卫星导航、远程监控等技术将更加成熟和普及,实现船舶与岸基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

船员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获取准确的航海信息,进行航线规划和船舶管理。同时,港口的数字化建设也将加快,实现智能化的港口调度和物流管理,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

深海开发技术

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枯竭,深海开发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航海技术将为深海资源的勘探、开采和运输提供支持。深海探测设备将更加先进,能够深入海底数千米进行探测和作业。

新型的深海采矿船和运输船将应运而生,具备强大的动力和抗压能力,以适应深海环境的苛刻要求。

二、航海科技成果评价研究现状

测试与评估方法

目前,对于航海科技成果的测试与评估,主要采用虚拟仿真、模型试验、实船试验等方式。其中,虚拟仿真具有成本低、零风险、可定制等优点,但准确性存疑;模型试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试验条件建设投入大、成本较高;实船试验则是船载设备和船舶自身综合性能在真实自然环境和通航环境内的综合客观展示,但试验成本高、周期长、风险不可控。

智能航行测试

在智能航行领域,测试评估方法仍存在诸多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高覆盖率的场景生成方法,以及系统、可靠的测试评估方法,以保证智能功能和算法测试结果的比较和验证。

评价标准与规范

为了推动航海科技成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算法框架、数据格式、通信协议和程序接口等奠定基础。

三、未来展望与挑战

技术创新与突破

航海技术仍面临许多技术难题,如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新能源船舶的续航能力和充电设施建设等。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航海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相关研究,攻克技术难题。

法规与标准制定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例如,自动驾驶船舶的法律责任界定、新能源船舶的安全标准等都需要明确的规定。同时,国际间的法规协调也至关重要,以确保航海活动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人才培养与教育

航海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航海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航海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因此,加强航海人才的培养,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网络安全与防护

随着航海技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船舶的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都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因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船舶的网络安全水平,是保障航海安全的重要任务。

航海科技创新与成果评价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水路运输与物流

船舶设计与制造

通过航海科技创新,可以设计出更加高效、环保的船舶,提高船舶的燃油效率和运输能力。

成果评价研究可以确保新设计的船舶在实际运营中的性能达到预期,为船舶制造行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物流优化

航海科技创新可以应用于物流规划、运输调度、货物跟踪等方面,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成果评价研究可以评估物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为物流企业提供改进建议。

二、水运工程建设

港口设计与建设

航海科技创新可以推动港口设施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和作业效率。

成果评价研究可以确保港口设施在实际运营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港口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航道维护与疏浚

通过航海科技创新,可以实时监测航道的水深、流速等参数,为航道维护提供数据支持。

成果评价研究可以评估航道维护方案的效果,为航道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三、船舶与海洋工程

海洋资源开发

航海科技创新可以应用于海洋资源的勘探、开采和运输等方面,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

成果评价研究可以评估海洋资源开发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为海洋资源开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海洋环境保护

通过航海科技创新,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海洋污染问题。

成果评价研究可以评估海洋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其他相关领域

国防与军事

航海科技创新可以应用于海军舰艇的设计、制造和维护等方面,提高海军的作战能力和防御水平。

成果评价研究可以确保海军舰艇的性能达到预期,为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渔业与水产养殖

通过航海科技创新,可以实时监测海洋渔业资源的变化情况,为渔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成果评价研究可以评估渔业生产方案的效果,为渔业企业提供改进建议。

旅游与休闲

航海科技创新可以应用于邮轮旅游、游艇休闲等领域,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体验。

成果评价研究可以评估旅游服务方案的效果,为旅游企业提供改进建议。

航海科技创新与成果评价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

成立时间:1970年10月3日

特点:整合了原有的美国海岸测量局、气象局和渔业管理局,提供海图和空图、天气预报、暴风天气预警、气候监测、渔业管理、沿海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服务。

贡献: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海洋与大气科学的进步,为全球环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

成立时间:1930年

特点:位于美国大西洋海岸的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

研究领域:包括地球深层的地质活动、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其在海洋中的相互作用、海岸侵蚀、海洋洋流、海洋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

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SIO)

成立时间:1903年

特点: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下属的世界顶尖研究机构,是全世界最古老和最大的从事海洋和地球科学研究、公共服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机构之一。

下设部门: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和大洋3个研究部,海洋物理、能见度和生理研究3个实验室,以及海岸研究中心、海洋生命研究组和研究生院等。

德国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

成立时间:2004年

特点:位于德国基尔的海洋研究所,由州及联邦政府联合成立。

研究领域:包括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和海洋物理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实验室研究和海上观测活动,收集和分析海洋数据,以深入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和生态系统动态。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

成立时间:1971年10月1日

特点:隶属于日本科学技术厅,是从事海洋及其相关技术的综合研究机构,也是日本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机构的核心。

使命:通过与海洋开发有关的科学技术的综合试验研究,来提高日本海洋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

中国海洋大学(OUC)

成立时间:其海洋科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成立的私立青岛大学海洋系

特点:坐落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国海洋研究和教育的先驱,是全国重点领域的领先机构。

优势:拥有完备的学科体系,覆盖海洋科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等众多细分领域,在全球享有盛誉,尤其是在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利用等方面。

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IORAS)

成立背景:由1939年苏联科学院海洋学委员会首任主席P.P.希尔绍夫组建的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室扩建而成。

特点:为纪念首任所长P.P.希尔绍夫,1968年该所正式改为苏联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后改为现名),是俄罗斯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新、技术实力最雄厚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

研究方向:拥有10多艘海洋科学考察船和多型载人潜水器,主要从事海洋学和海洋物理、化学、地质、生物的理论研究和综合调查工作。

知名企业品牌

中国海防

所属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主营业务:涉及电子防务装备领域、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专业技术服务领域。

产品:包括水声电子防务产品、电子特装产品、电子信息产品等,广泛应用于我国海军现役和在建潜艇、水面舰艇以及各型水面、水下平台中。

中国船舶

所属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涵盖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以及民用船舶的研发、制造、配套等。

产品:包括航母、核潜艇等海军主战装备,以及国产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民用船舶。

中船科技

主要业务:从事风电业务、建筑工程设计咨询勘察及总承包业务、船舶配套业务。

产品: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及配件、发电收入、工程总承包、工程设计、勘察、咨询和监理、船舶配件等。

中船防务

主营业务:军用船舶、民用船舶和海洋工程船的建造,以及海洋科技应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

产品:包括军用舰船、海警装备、公务船等防务装备产品,以及支线集装箱船、挖泥船、海洋工程平台等船舶海工产品。

中国重工

上市时间:2009年12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

主营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等五大业务板块。

产品:包括航空母舰、潜艇、大中小型水面战斗舰艇、大型两栖攻击舰、军辅船等军品,以及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气船、海工船、科考船等民品。

航海科技创新与成果评价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研发类岗位

航海技术研发工程师

职责:负责航海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如导航系统、船舶自动化技术等。

就业机会:可能存在于船舶制造企业、航海科技研发机构、海事局等。

海洋工程研发工程师

职责:专注于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如深海探测器、海洋平台等。

就业机会:海洋工程公司、科研机构、高校等。

二、测试与评价类岗位

航海科技成果评价专家

职责:对航海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评估和评价,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就业机会:可能存在于科技评估机构、行业协会、高校及研究机构等。

航海设备测试工程师

职责:负责航海设备的测试工作,确保设备性能符合标准。

就业机会:船舶制造企业、航海设备供应商、海事局等。

三、管理与运营类岗位

航海项目管理工程师

职责:负责航海科技项目的规划、执行和监控,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就业机会:可能存在于船舶制造企业、科研机构、项目管理公司等。

航海科技园区运营经理

职责:负责航海科技园区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就业机会:航海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

四、教育与培训类岗位

航海技术讲师/教授

职责:负责航海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培训,培养航海科技人才。

就业机会:海事类高校、航海培训机构等。

五、其他相关岗位

航海技术咨询专家

职责:为航海科技领域的企业和机构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就业机会:咨询公司、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

航海科技产品经理

职责:负责航海科技产品的规划、推广和销售,满足市场需求。

就业机会:航海科技企业、船舶制造企业等。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