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展示我国微生物遗传学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微生物遗传学发展,促进生命健康理论与技术创新,由中国遗传学会微生物遗传专业委员会、新疆大学、微生物多样性与资源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25年8月1日-4日(1日报到,2-3日学术研讨,4日离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在中国遗传学会指导下的“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系列会议,已成为我国微生物学领域具有优良传统和广泛影响的学术盛会。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从事微生物遗传与前沿交叉、微生物遗传与人体健康、微生物遗传与环境、微生物遗传与动植物健康等研究领域(见会议主题及论文征集范围)的科研工作者及研究生等积极投稿,踊跃参会。
1、学术委员会(按拼音顺序)
顾问:
曹晓风,陈润生,邓子新,钱韦,谭华荣,徐建国,杨维才,赵国屏
主席:
向华,王琳淇
副主席:
王晓雪,王连荣,李明
委员:
白林泉,蔡磊,陈国强,陈实,陈义华,程伟,戴俊彪,董涛,窦非,冯友军,何群,何正国,黄广华,姜卫红,李猛,李盛英,李文利,李永泉,林敏,刘陈立,刘双江,刘文,楼慧强,吕红,马正海,覃重军,田朝光,唐鸿志,沈锡辉,孙超岷,孙明,陶勇,王成树,王艳丽,王忆平,吴边,肖湘,肖亚中,谢建平,杨琛,杨瑞馥,张立新,张炼辉,张雁,张玉忠,张长生,张余,周金秋,周宁一
2、组织委员会(按拼音顺序)
主任:
王新绘,马正海
副主任:
方泽民 ,胡胜标,廖国建,王钰
委员:
包其郁,陈学峰,杜世燊,杜艺岭,冯红,付钰,高贝乐,高翔,李金娥,李维,李洁,刘钢,刘晓,马迎飞,牛国清,彭东海,王潇,尹文兵,朱冬,邹懿
3、秘书处
秘书长:
樊永红,李明
副秘书长:
马正海,张将,刘芳,胡鹏杰
工作人员:
张贝贝,王玉先,刘颖,张智伟,张磊,齐莎,徐萍,伍仁飞,郑鲲鹏,王海洋,王文彪,李书莉,匡思坪,陈天意,贺志阳,张晶晶,武通,陈丰年,易宝君,许鹃,靳军霞,富玉娇,晁小珊,王雪莲,韩颖,艾丽菲耶·艾尼,张彤,陈圆圆
会议主题:
微生物遗传学驱动生物技术创新与同一健康协同发展
会议主要内容
1、大会报告
2、专题报告
3、青年论坛(包括研究生和博士后)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基础与进展
研究历史与积淀:
我国微生物遗传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积淀。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酿酒酵母和脉孢菌为材料的遗传学研究开创了我国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先河。
通过物理和化学诱变得到的大量不同性状的微生物菌株,为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要理论与发现:
“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的提出和验证,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
遗传密码、转录、翻译等也都是在微生物中被发现和证实的。
现代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在微生物遗传学与微生物生理代谢、微生物组学、环境微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取得了长足进步。
微生物重组技术在氨基酸生产菌株改造中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氨基酸的生产水平,促进了传统发酵工业的升级换代。
二、研究方向与热点
基因组测序与单细胞技术:
随着微生物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通量的测序方法已经能够快速地获取微生物的基因信息。
单细胞技术通过分析单个微生物细胞的DNA、RNA及代谢产物等,为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机会。
非编码RNA研究:
细菌的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的非编码RNA,这些非编码RNA为研究细菌生命周期、病原机制以及抗药制备等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基于非编码RNA的研究成为了微生物遗传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宏基因组学与微生物群落研究:
宏基因组学主要用于研究微生物群体中的所有生物,通过分析DNA序列和群体基因组中基因功能的技术手段,揭示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多样性和功能特性。
三、研究成果与应用
学术成果:
我国在微生物遗传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包括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的大量研究论文。
《微生物学通报》等学术期刊推出了“微生物遗传学主题刊”,展现了我国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应用前景:
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医药制造、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微生物菌株,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抗生素等药物;以及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修复和污染治理等。
四、研究机构与人才
研究机构:
我国拥有众多从事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等。
这些研究机构在微生物遗传学的各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人才培养:
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从事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优秀人才。
这些人才在微生物遗传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全国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食品和饮料工业:微生物遗传学技术在食品和饮料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酸奶、啤酒的发酵过程中,需要微生物对糖类等原料进行代谢,将其转化为所需的产物。此外,原住民和乳酸菌等微生物对于食品和饮料的质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可以优化这些微生物的发酵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医药工业:微生物遗传学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新药发现、制药和基因治疗等方面。微生物在新药发现中,特别是抗生素的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微生物遗传学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制药工艺中,改进制药生产过程,并加强将生物制品从实验室转移到生产实践中的过程管理。此外,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也依靠微生物遗传学技术。
生物工程:微生物遗传学技术是改进和发展新生物制品生产领域的重要支持和促进。通过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可以培育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用于生产生物制剂、酶制剂等生物制品,从而推动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
环保领域:在环保领域,微生物遗传学技术和微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处理、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修复等方面。微生物在生物处理系统中常被用来清除有毒物质和有机物废物。采用微生物遗传学技术实现工业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修复,可以实现微生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中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微生物遗传学还在农业、畜牧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和畜禽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微生物遗传学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
全国微生物遗传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成立时间:1958年
主要研究领域:微生物资源、工业与应用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与分子免疫等
研究特色: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实施成果转化,拥有多个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其他高校及研究机构
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生命科学学院或医学院,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也在微生物遗传学领域拥有强大的研究实力和丰富的科研成果。
企业品牌
科华生物
业务范围:覆盖传染病检测、药物基因组学、动物疫病检测等微生物领域
产品特色:推出了多款呼吸道多重病原体检测试剂系统,以及面向动物疫病市场的全自动检测分析仪等设备。
安图生物
产品特色:拥有专门的微生物检测试剂开发平台,微生物检测产品拥有多项注册证书和欧盟CE认证,试剂品种涉及多个检测方向。
华大基因
技术优势:在病原微生物诊断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如PMseq®病原微生物测序专家系统等。
市场地位:占据病原微生物测序市场的主要份额,具有先发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迪安诊断
服务特色:升级行业领先的“病原基因测序+传统微生物”的感染精准诊断综合解决方案。
应用领域:推动病原三代靶向测序平台在各实验室的本地化自检。
珠海迪尔生物
产品线:全面覆盖了细菌形态学检测、细菌培养、鉴定、体外药物敏感检测等一系列感染学诊断自动化仪器及配套试剂。
服务范围:产品服务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数千家临床医疗机构。
全国微生物遗传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研究机构与高校
科研助理/实验员
职责:协助研究员进行微生物遗传学相关的实验研究,包括样本处理、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与分析等。
要求:通常要求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学习能力。
博士后研究员
职责:独立开展或参与微生物遗传学相关的研究项目,撰写研究论文,申请科研项目等。
要求: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通常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和相关的研究经验。
教师/讲师
职责:在高校或职业培训机构中教授微生物遗传学相关的课程,指导学生实验和研究。
要求: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通常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和相关的教学经验。
二、制药与生物技术企业
微生物研发工程师
职责:负责微生物药物或生物制品的研发工作,包括菌种筛选、发酵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
要求:需要具备微生物学、遗传学、发酵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以及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生产技术员/操作工
职责:负责微生物药物或生物制品的生产操作,包括发酵、提取、纯化等工艺流程。
要求:需要具备基本的微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生产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质量控制员/QA/QC
职责:负责微生物药物或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要求:需要具备微生物学、遗传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以及较强的实验技能和质量控制意识。
三、环保与农业领域
环保微生物工程师
职责:负责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包括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要求:需要具备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农业微生物技术员
职责:负责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中的病害防治、肥料研制等工作。
要求:需要具备微生物学、农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农业生产知识。
四、其他领域
医疗诊断与检测
在医疗诊断与检测领域,微生物遗传学专业人才可以从事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在食品行业,微生物遗传学专业人才可以从事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工作,确保食品的安全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