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3-20 ~ 2025-03-24
举办场地:泰安一滕松峪酒店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新型储能科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新质动力。为了推动我国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立足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统筹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助力发展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青年人才,破解共性技术难题和瓶颈,第十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The 10th National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NESSTC10)将于2025年3月20-24日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召开。

本届大会以“聚焦储能前沿,打造新质生产力引擎”为主题,采用大会特邀报告、分会主题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等形式展开交流,面向从事储能及其上下游相关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学生征集科技论文。大会还将选编学术报告及墙报集锦,同时推荐2025《储能科学与技术》高被引论文及优秀审稿人,欢迎投稿参会。研究生论坛经专家评选优秀者将获得一级学会证书和奖励。

本届大会设置专题分会场、储能青年科学家论坛、讲习班、研究生论坛和产学研交流闭门会等,欢迎各相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参加。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先进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电池体系、化学品储能、人工智能(AI)与储能、计算、建模、仿真与先进表征技术在储能中的应用、物理储能(如压缩空气储能、抽水储能、热储存和冷储能、超导储能、飞轮储能等)、燃料电池与氢能、储能技术应用前沿、第五届储能青年科学家论坛等。

本届大会还将举办仪器、设备、产品、技术及其应用和成果展,诚挚邀请相关单位与个人踊跃参与,共同见证此次盛会。

组织机构

1. 学术委员会

名誉主席:

成会明 陈立泉 程时杰 陈军 丁玉龙 吴锋 宣益民 徐春明 赵中伟 马紫峰

主 席:

朱庆山 黄学杰 魏飞 陈海生 张强(清华大学)

副主席:

艾新平 车海英 蒋凯 李泓 李峰 来小康 梁振兴 彭峰 邱介山 吴玉庭 许金梅 杨晓伟 周学志 夏永姚 尹小强 张华民 张子峰

委 员

陈人杰 陈成猛 陈晓东 陈卫华 程晓敏 邓永红 杜菲 范壮军 高发明 官亦标 胡勇胜 黄云辉 黄佳琦 金翼 江浩 李建强 李建荣 李美成 李庆余 李先锋 李永峰 连芳 凌祥 陆盈盈 骆文彬 马衍伟 马建民 施思齐 唐永炳 田新龙 王保国 王芳 王红涛 王家钧 王洁欣 王亮 王青松 温兆银 谢佳 徐泉 许晓雄 杨乃涛 杨全红 杨勇 姚霞银 余彦 余皓 袁涛 张浩 张会刚 张正国 张炳森 赵长颖 智林杰 周恒辉 程新兵

2. 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 任:

张 强(肥城市)李希刚 李冰 周学志 王体壮 郗向丽 张会刚 程新兵

副主任:

荆文忠 时向东 于辉 刘岑 罗珉 刘轩 董超 陈翔 黄云 李林森 刘成杨 张灿灿

委 员:

王晓 李波 肖勇 张军 李利 黄巧 任小平 李京红 魏杞娜 张迪 韩秀芝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研究现状

一、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储能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推动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储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快构建新型储能产业体系。此外,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也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为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战略规划。

二、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主流的储能技术之一,其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正致力于开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新型储能技术

除了锂离子电池外,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也在加快研发和应用步伐。

这些新型储能技术各具特色,如压缩空气储能具有规模大、成本低的优势,飞轮储能则具有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的特点。

储能系统集成与优化

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储能系统的集成与优化成为研究热点。

科研人员正致力于提高储能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经济性,以满足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需求。

三、储能技术应用现状

电源侧应用

在电源侧,储能技术主要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力调峰、系统调频等场景。

通过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电网侧应用

在电网侧,储能技术主要用于缓解电网拥堵、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

储能系统可以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通过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获得收益。

用户侧应用

在用户侧,储能技术主要用于电力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容量电费管理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等场景。

随着电动汽车和智能家居的普及,用户侧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四、储能技术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我国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仍有待提高;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尚需进一步突破;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仍需加强等。

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电力系统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涵盖了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在发电侧,储能系统能够平滑新能源发电的输出功率,解决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在电网侧,储能系统可以用于缓解电网拥堵、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以及参与电力市场的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在用户侧,储能系统可以实现电力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提高供电可靠性等功能,为用户带来经济效益。

二、汽车领域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储能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也日益重要。锂离子电池等储能技术为电动汽车提供了动力来源,并推动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储能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站和换电站,提高充电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三、通信行业

通信储能系统在保障基站持续运行、确保通信网络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5G网络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通信基站的数量和性能要求持续提高,从而推动了通信储能市场的需求增长。储能技术能够与可再生能源实现高效结合,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对能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储能技术可以为数据中心提供备用电源和电力调节功能,确保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储能技术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五、工业生产

在工业生产领域,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节能减排、工艺优化等方面。通过储能系统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成本的降低,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可再生能源领域

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并网和高效利用的关键支撑。通过储能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影响,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电网的稳定性。此外,储能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系统中,实现能源的本地化和高效利用。

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

隶属于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智能电网建设对大规模储能技术及电动车发展对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储能电池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及电池系统设计、优化、集成技术,开展应用示范。

团队领军国内外液流电池标准的制定,引领全球液流电池技术的发展。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飞轮储能实验室

国内最早研究储能飞轮的实验室之一。

1995年成立,1997年设计出第一套碳纤维复合材料飞轮系统,1998年成功运转到48000r/min,线速度580m/s,实现充放电。

1999年设计并运行第二代飞轮,线速度达到650m/s,储能量500W·h。

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合作,积极发展采用电磁轴承的航天飞轮储能系统。

华北电力大学

在储能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

致力于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电力行业提供技术支持。

北京飞轮储能柔性研究所

由中科院电工所、天津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等组成。

专注于飞轮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此外,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大、中科院力学所、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机构也在储能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

企业品牌

宁德时代(CATL)

全球领军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

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3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101.4GWh,宁德时代占比超过33.5%,市场份额最高。

2021~2023年,其储能电池出货量连续3年在全球排名第一。

比亚迪储能

专注于储能系统及设备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已形成集储能产品研究、开发、制造、销售、服务、回收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产品覆盖电网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应用领域。

2023年上半年,其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占比约11.3%。

阳光电源

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源变换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储能领域专注于锂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储能变流器、锂电池和能量管理系统。

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中处于第一梯队,2021年以47GW的成绩摘下全球第一的桂冠。

在储能系统集成商领域,阳光电源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特斯拉。

派能科技

在储能领域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和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派能科技在全球储能系统供应商中排名靠前。

国轩高科

国内较早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

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主要产品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及电芯、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型电池组等。

此外,亿纬EVE、瑞浦兰钧REPT、海辰Hithium、鹏辉、远景动力、南都电源NARADA等企业也在储能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研发类岗位

高级研发工程师(新能源储能方向)

负责储能技术的研发工作,包括新型储能材料的开发、储能系统的优化设计等。

要求具备扎实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研发经验。

储能变流器工程师助理

协助工程师进行储能变流器的研发、测试和优化工作。

要求熟悉储能变流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要求。

BMS研发负责人

负责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包括电池状态监测、均衡管理、热管理等方面的研发。

要求具备深厚的电池管理系统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研发经验。

二、测试类岗位

测试工程师

负责储能产品的测试工作,包括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要求熟悉储能产品的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

PCS测试工程师

专注于储能系统中电力转换系统(PCS)的测试工作。

要求具备电力电子技术和储能系统知识。

三、生产与技术类岗位

设备技术员

负责储能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

要求熟悉储能设备的操作流程和维护方法。

生产班长/主管

负责储能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包括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进度跟踪、生产质量把控等。

要求具备生产管理经验和储能产品知识。

四、销售与市场类岗位

销售专员

负责储能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工作。

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市场经理/产品经理

负责储能产品的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市场推广等工作。

要求具备市场分析和产品策划能力。

五、其他类岗位

服务技术支持工程师

负责为客户提供储能产品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要求熟悉储能产品的技术特性和应用场景。

信息化工程师

负责储能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要求具备信息技术和储能行业知识。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