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九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论坛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4-18 ~ 2025-04-20
举办场地:东山宾馆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宝音贺西 吴立刚
会议介绍

为促进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探讨相关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推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繁荣发展,并服务于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青年学者的交流,特举办第九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论坛。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论坛已先后于长沙(2015)、南京(2016)、大连(2017)、西安(2018)、北海(2019)、青岛(2021)、常州(2023)、深圳(2024)连续举办八届。第九届论坛拟定于2025年4月18-20日山东省威海市举办,论坛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航天器振动与控制专委会协办,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微小型航天器快速设计与智能集群全国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承办,宝音贺西教授和吴立刚教授担任论坛主席。本届论坛将邀请国内外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同时热忱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青年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踊跃投稿并参会交流。

论坛主席:宝音贺西、吴立刚

共同主席:张文丛、荆武兴、张泽旭

组委会主席:胡玉东、郭继峰、王小刚、高长生

组委会委员:李化义、刘明、魏承、叶东、霍明英、张刚、孙光辉、侯磊、安若铭、白成超、袁帅、肖岩、孙晟昕、鄂斌、黄意新、范子琛、白争锋、李金泽、邵春涛、姜晶、王雷

秘书组成员:任程阳、陈文雪、隋鹏、胡竣博、王浩瑞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论坛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究现状

一、研究热点与方向

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青年学者们致力于建立更加精细的部件动力学模型和完备的系统动力学方程,以应对大型复杂航天器的动力学建模需求。

综合考虑姿、轨耦合效应和液体晃动影响,开展高效、高精度求解策略研究。

空间机动及在轨操作技术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机动及在轨操作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青年学者们正在研究基于空间机动和在轨装配技术的变拓扑结构航天器系统,并探索其动力学精确、实时建模方法及其控制技术。

多体系统动力学

多体系统动力学是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重要分支。

青年学者们正在深入研究多体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如航天器编队飞行、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等。

生物力学与航天医学

近年来,生物力学在航天医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青年学者们正在探索生物系统中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如神经元网络的动力学演化、生物呼吸运动的动力学机理等,以期为航天员的健康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成果与贡献

理论创新

青年学者们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

例如,基于Birkhoff力学理论的空间变拓扑航天器系统动力学统一建模思路、基于虚拟弹簧阻尼网络的航天器编队构形控制方法等。

技术应用

青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在航天器的设计、制造、控制与维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高精度动力学模型进行航天器轨道预测与控制、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航天器编队飞行控制等。

学术交流与合作

青年学者们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不仅了解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前沿技术,还拓展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和合作网络。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深空探测与载人航天

随着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任务的不断发展,对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青年学者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更加复杂、更加精细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方法,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智能化与自主化

智能化和自主化是当前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青年学者们需要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应用于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提高航天器的智能化水平和自主控制能力。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越来越紧密。

青年学者们需要积极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动态,寻找跨学科的合作机会和创新点,推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持续发展。

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航天领域

航天器设计与制造

航天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为航天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青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航天器的结构设计、姿态控制、轨道规划等方面,确保航天器能够稳定、准确地完成任务。

卫星导航与定位

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依赖于精确的航天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算法。青年学者们的研究可以优化这些模型和算法,提高卫星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为交通、物流、农业等领域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

深空探测

深空探测任务需要解决复杂的航天动力学问题,如轨道设计、轨迹优化、姿态控制等。青年学者们的研究可以为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二、国防与军事

导弹制导与控制

导弹的制导与控制技术是航天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的重要应用领域。青年学者们的研究可以优化导弹的飞行轨迹和姿态控制策略,提高导弹的打击精度和生存能力。

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航天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青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无人机的飞行控制、自主导航等方面,提高无人机的性能和作战效能。

三、交通运输

高速列车控制

高速列车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精确的控制技术。航天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可以为高速列车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需要实现车辆的自主导航和智能调度。青年学者们的研究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算法设计和优化,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四、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控制

工业机器人的精确控制需要依赖于先进的控制算法和动力学模型。航天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可以为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精度。

自动化生产线优化

自动化生产线的优化需要解决复杂的运动控制和调度问题。青年学者们的研究可以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算法设计和优化,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和灵活性。

五、能源与环保

可再生能源发电控制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精确的控制技术。航天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可以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发电效率。

环保监测与治理

环保监测与治理需要实现精确的污染源追踪和治理效果评估。青年学者们的研究可以应用于环保监测系统的算法设计和优化,提高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保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该委员会是中国力学学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之一,致力于推动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它经常组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是国内顶尖的航天航空学院之一,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研究设施。该学院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也是国内知名的航天航空学院之一。该学院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是专门从事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的机构。该中心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也有深入的研究,为我国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知名企业品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拥有多个研究院所和生产企业。该集团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实力,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力量之一。该集团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同样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航天科技六院165所)

该研究所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技术研究的科研事业单位。它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特别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试验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

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研究机构招聘岗位

科研人员/研究员

在各大航天、航空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研究院所等)中,青年学者可以担任科研人员或研究员,从事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

博士后/博士

许多研究机构会招聘博士后或博士进行深入研究,这些岗位通常要求应聘者具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二、高校招聘岗位

教师/讲师

在航天、航空类高校(如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等)中,青年学者可以担任教师或讲师,负责教授航天动力学与控制相关的课程,并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

科研助理/实验员

高校中的科研团队通常需要科研助理或实验员来协助完成科研项目和实验工作,这些岗位适合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青年学者申请。

三、企业招聘岗位

研发工程师

在航天、航空企业(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中,青年学者可以担任研发工程师,参与航天器、导弹等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工作,特别是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创新。

控制系统工程师

负责航天器、导弹等产品的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确保产品能够稳定、准确地完成任务。这些岗位通常要求应聘者具备扎实的控制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测试工程师

负责对航天器、导弹等产品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要求。测试工程师需要了解航天动力学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相关测试设备进行实验和分析。

四、其他就业机会

技术咨询与服务

在航天、航空领域的技术咨询公司或服务机构中,青年学者可以从事技术咨询与服务工作,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创业与创新

随着航天、航空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选择自主创业或加入创新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来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