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地理学会和兰州大学主办,中国地理学会生物地理专业委员会和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四届中国生物地理学大会”拟定于2025年9月19-21日在兰州召开。大会组织委员会诚挚邀请和热烈欢迎全国生物地理研究学者和研究生聚首兰州,共同开启思想与方法的交流之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研讨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当下备受瞩目的热点问题,携手展望中国生物地理学未来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和广阔前景,在互动与合作中推动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本次大会将围绕“生物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主题,以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地理学在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核心,展开深入的交流;研讨中国生物地理学发展前沿、面临问题与未来方向,推动中国生物地理学的学科发展,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我国以及全球生态安全保障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学术指导委员会
主 任
方精云、南志标、傅伯杰、陈发虎、黄建平
副主任
于贵瑞、朱永官、冯 起、朴世龙、刘世荣
孙 航、朱教君、葛全胜
委 员(人员排序按照姓氏拼音)
白 娥、陈小勇、陈毅峰、储诚进、褚海燕
邓建明、方向文、冯晓娟、冯兆忠、付永硕
傅声雷、高 扬、高 阳、贺金生、胡金明
江 源、雷富民、李 博、李春杰、李小雁
李宗省、梁尔源、刘国华、刘建全、刘 庆
刘学炎、刘勇勤、马克平、彭书时、沈泽昊
宋照亮、苏 涛、孙福宝、唐志尧、汪 涛
王建军、王克林、王少鹏、王志恒、星耀武
熊巨华、杨元合、张扬建、张永光、张元明
赵长明、周国逸、朱 彪
组织工作委员会
主 任
刘鸿雁、勾晓华、王 岱
副主任
陈毅峰、傅声雷、江 源、刘国华、沈泽昊
张扬建
秘书长
唐志尧、李 育、方克艳
会务组
石兆俊、魏可染、耿豪鹏、王 鑫、赵鹏善
焦 亮、魏 亮、王学佳、张军周、邓 洋
高琳琳、王梅梅、刘建国、张 芬、王 涛
杨海江、马如兰、李慧春、李 阳、张开兰
张玉洁
主题和议题
主题
生物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议题
本次大会设置特邀大会报告、专题论坛、展板等不同类型的交流形式。初步设置专题论坛及主题包括:
论坛1. 生物地理学前沿与全球变化
1)生物地理学前沿
2)过去生物地理过程与环境演变
3)生物地理过程模拟与全球变化
4)树木年轮与全球变化
论坛2.碳中和与生态安全
5)气候变化与生物地理响应
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7)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论坛3. 生物地理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8)生物区系的时空格局与驱动因素
9)生物功能性状的格局、过程和机制
10)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
论坛4. 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发展
11)生物地理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
12)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生物地理学大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生物地理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范围与方法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种群的地理分布和演化历程的学科,它涉及生态学、地理学和生物学的交叉领域。在中国,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生物地理区划、物种多样性、对生命周期的影响、适应度、种群遗传和进化等多个方面。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生态常见的样品调查和数据统计、分子遗传学、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等。
二、研究成果与进展
近年来,中国在生物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科学家们通过观察物种的分布模式和生物地理区划,寻找和发现了以前被认为不存在的生物区域,并归纳出了一些可能的成因和演化历史。同时,利用模型和数学方法也尝试了解了不同类型生境中物种的生态多样性。
在植物领域,中国科学家对早期陆生植物的散播与生物地理分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综合分析了新疆准噶尔盆地的植物化石记录数据,在早期陆生植物形态学与生物地理学领域取得了新进展。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刻理解全球生态系统的演变。
三、研究热点与趋势
当前,中国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境变化对生物群落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境变化对生物群落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生境变化如何影响生物种群的分布、适应性和进化。
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科学家们通过调查和分析不同地区的物种多样性数据,探讨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维持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进化过程和历史:生物地理学还关注生物的进化过程和历史。通过化石记录、分子遗传学等手段,科学家们可以追溯生物的起源、演化和扩散历史,进而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如GIS、遥感技术、基因编辑和CRISPR等,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这些新技术为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手段。
四、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中国在生物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技术进行生物地理学研究、如何加强跨学科合作以推动研究深入发展等。未来,中国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新技术应用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生物地理学的研究也将更加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现实问题。
中国生物地理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环境保护
生物地理学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科学家们能够识别环境退化的区域,并提出恢复和保护这些区域的策略。此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森林砍伐、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等问题,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自然资源管理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了解物种的分布、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等信息,可以更加科学地规划和管理自然资源。例如,在林业资源管理中,可以根据树种的分布和适应性特点,制定合理的采伐和种植计划,确保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城市规划与建设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生物地理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理学家利用他们对地形、气候、水文和环境的研究,结合生物地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规划者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城市布局。同时,通过评估不同规划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确保城市规划与生物环境的和谐共生。
四、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领域,生物地理学也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对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水源分布的研究,结合植物地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农民选择最适合种植的作物种类。此外,利用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研究如何通过合理布局农田、选择合适的作物轮作方式来提高农业产量和可持续性。
五、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特点,可以设计出更加符合生态旅游需求的旅游线路和活动,同时确保旅游活动对生物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研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物种的分布、生态位和适应性特点,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此外,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国生物地理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一、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简介:成立于1998年,由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和新疆地理研究所合并而成。该研究所面向国际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科技前沿,围绕干旱区自然资源开发、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和试验示范。
研究方向:干旱区生态学与干旱区地理学。
研究成果: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和国际级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如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支持了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简介:成立于1928年,是中国植物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机构。
研究方向: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等。
研究成果:在植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简介:作为国内顶尖的生命科学学院之一,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设施和实验室。
研究方向:涵盖了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等多个领域。
研究成果: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多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简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研究方向:包括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态学等。
研究成果: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并与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
二、相关企业品牌(涉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或应用的)
虽然生物地理学领域的企业品牌相对较少,但一些生物科技公司或生态环保企业在其业务中也涉及到了生物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或应用,如:
环保类企业:这些企业可能涉及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业务,这些业务与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密切相关。例如,一些企业可能利用生物地理学的知识来评估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或制定生态修复方案。
生物科技公司:部分生物科技公司可能利用生物地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开发新的生物资源或生物技术产品。例如,通过了解物种的分布和适应性特点,可以筛选出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或基因资源,用于新药开发或农业育种等领域。
中国生物地理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科研机构与高校
科研人员/研究员
岗位职责:负责生物地理学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
任职要求:通常要求具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
博士后
岗位职责: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或独立承担生物地理学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任职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并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经验。
高校讲师/教授
岗位职责:承担生物地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
任职要求:通常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并具备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二、环保与生态机构
生态监测员
岗位职责:负责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包括物种调查、生态位分析、群落结构研究等。
任职要求:具有生物地理学、生态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熟悉野外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
生态规划师
岗位职责: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包括自然保护区规划、生态廊道设计等。
任职要求:具备生物地理学、生态学、城市规划或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熟悉GIS等地理信息技术。
三、企业品牌
生物科技公司
招聘岗位:如生物信息分析师、生物技术研究员等。这些岗位可能涉及生物地理学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如利用物种分布数据进行生物资源开发等。
任职要求:具有生物地理学、生物信息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具备数据分析、编程等技能。
环保与咨询公司
招聘岗位:如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生态咨询师等。这些岗位可能涉及生物地理学在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规划等方面的应用。
任职要求:具备生物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或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四、其他就业机会
政府部门
招聘岗位: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可能招聘具有生物地理学背景的人员,从事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等工作。
非营利组织
招聘岗位:如环保组织、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可能招聘生物地理学专业人员,参与生态保护项目、公众教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