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讨碳催化科学和碳材料产业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造可持续的碳催化未来,由中国颗粒学会、清华大学、鄂尔多斯实验室、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内蒙古大学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Carbon Future 共同主办的2025年国际碳未来论坛暨第11届全国碳催化学术会议定于2025年7月19-2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本届会议以“更清洁的碳未来”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聚焦碳催化、碳材料、电镜催化与先进表征、低碳催化、绿色催化等相关领域进行交流。同时,会议将为广大学子和青年学者提供成长途径,拓宽学术视野、激发科创灵感,打造互动合作和交流成长平台。此外,会议还设置了碳材料、低碳催化、可再生能源、能源存储及其先进表征相关仪器、设备、产品、软件和应用展览,欢迎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积极报名参展。
国际碳未来论坛是由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唐军旺教授于2024年发起,旨在通过凝聚全球智慧,推动科学前沿与技术转化,促进跨学科与国际化合作。全国碳催化学术会议是由已故著名科学家苏党生研究员于2013年发起,先后在沈阳、广州、长沙、银川、太原、福州成功举办了10届。目前,该系列会议已经成为国内碳催化领域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和智慧传递枢纽。
会议主题
更清洁的碳未来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国际碳未来论坛暨第11届全国碳催化学术会议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碳催化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碳催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催化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能源、环保、化工等领域,碳催化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环保和能源问题的日益重视,碳催化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主要研究内容与方向
碳材料的催化性能研究:包括活性炭、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的催化性能评估,以及通过改性、掺杂等手段提高碳材料的催化活性。
碳催化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如碳催化在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碳催化材料在能源存储和转换中的性能研究。
碳催化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如碳催化材料在空气净化、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碳催化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效果评估。
三、研究成果与进展
碳材料催化性能的提升:通过改性、掺杂等手段,成功提高了碳材料的催化活性,使其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新型碳催化材料的开发:如石墨烯基催化材料、碳纳米管基催化材料等,这些新型碳催化材料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碳催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在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空气净化、水处理等领域,碳催化技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研究机构与团队
全国范围内有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碳催化研究,如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这些研究机构和团队在碳催化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为推动碳催化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目前,碳催化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碳催化材料的稳定性、催化机理的深入研究、以及碳催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等。
机遇:随着国家对环保和能源问题的日益重视,碳催化技术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碳催化技术也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六、未来发展趋势
深入研究催化机理:未来,碳催化研究将更加注重催化机理的深入研究,以揭示碳催化材料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本质规律。
开发新型碳催化材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新型碳催化材料被开发出来,这些材料将具有更优异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拓展应用领域:碳催化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新能源、环保、化工等,为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碳催化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能源领域
燃料电池:碳催化材料在燃料电池中具有重要应用,特别是甲醇燃料电池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中,碳催化剂能够高效地将甲醇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电能。
电解水制氢:在电解水制氢过程中,碳催化材料可以作为电极催化剂,提高电解效率,降低能耗。
二氧化碳还原:利用碳催化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甲醇等有价值的化学品,这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环保领域
空气净化:碳催化材料在空气净化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去除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以及降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
水处理:碳催化技术还可以用于水处理领域,如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提高水质。
三、化工领域
合成气制备:碳催化技术可以用于合成气的制备,如通过煤气化、天然气重整等方式制备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合成气原料。
精细化学品合成:利用碳催化技术,可以合成一系列精细化学品,如药物中间体、香料、染料等。
四、材料领域
碳材料改性:通过碳催化技术对碳材料进行改性,可以改善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如提高导电性、导热性、机械强度等。
新型碳材料开发:碳催化技术还可以用于新型碳材料的开发,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这些材料在电子、光学、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五、其他领域
生物医学:碳催化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潜在应用,如用于药物传递系统、生物传感器等。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碳催化技术可以用于推进剂的高效利用和废气处理等方面。
全国碳催化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简介:该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为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长江大学组建为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瞄准国家“双碳”目标,致力于低碳催化和二氧化碳利用的研究。
研究方向:包括低碳分子与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的催化基础、二氧化碳多能耦合转化与利用、极端环境下二氧化碳催化转化以及二氧化碳原位转化与低碳资源综合利用等。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催化动力学与纳米材料研究团队
简介: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拥有一支专业的催化动力学与纳米材料研究团队,致力于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涵盖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催化反应动力学、催化机理等方面,在碳催化领域也有深入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催化研究所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催化研究所是国内知名的催化研究机构之一,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优秀的研究团队。
研究方向:包括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催化过程优化等方面,碳催化研究也是其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企业品牌
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
简介: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与应用:在碳催化领域,该公司提供多种类型的催化剂产品,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等领域,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陕西瑞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陕西瑞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催化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产品与应用:该公司致力于环保催化剂的研发和生产,其中包括用于废气处理的碳催化材料,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凯立新材
简介:凯立新材是一家在催化剂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企业,专注于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与应用:其产品线涵盖多种类型的催化剂,包括适用于不同工艺条件的碳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
全国碳催化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研究机构招聘岗位
特聘青年研究员:
职责:独立开展碳催化领域的系统研究工作,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
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并在知名科研机构、高校或大型企业研发机构有连续不少于3年的科研工作经历。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特别研究助理:
职责:参与碳催化项目的研发工作,协助导师或项目负责人完成相关科研任务。
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
助理工程师/实验员:
职责: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实验操作,协助高级研究人员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要求: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如化学、材料科学等,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企业招聘岗位
碳催化材料研发工程师:
职责:负责碳催化材料的研发、制备和性能测试工作,优化催化材料性能,提高催化效率。
要求:具有化学、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催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方法。
碳催化技术应用工程师:
职责:负责将碳催化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要求:具有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碳催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环保催化剂销售工程师:
职责:负责环保催化剂的销售和市场推广工作,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要求:具有市场营销、化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三、其他就业机会
碳交易员:
职责:负责碳排放权的交易和管理工作,参与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营。
要求:了解碳交易规则和流程,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数据分析能力。
碳核查人员:
职责:负责对企业或项目的碳排放量进行核查和认证工作,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要求: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如环境科学、能源管理等,熟悉碳排放核查的方法和标准。
碳金融专家:
职责:负责碳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为碳市场提供金融支持和解决方案。
要求:具有金融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碳市场的运作机制和金融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