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山地地区生态旅游和旅游生态学术研究,促进相关领域学者更好地交流研究心得分享研究成果,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旅游》与吉首大学将联合主办第六届全国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暨“山地生态旅游发展高峰论坛”。
会议规模:200人左右
会议主题与内容
会议主题:山地生态保护与旅游高质量发展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旅游生态学研究新问题及新方法
山地生态旅游新业态与新模式
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山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
民族地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融合
国家公园与社区生计
山地乡村生态旅游
山地运动与户外探险
山地度假与气候旅游
会议组织工作委员会
组长:
钟林生,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旅游生态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吴 晓,吉首大学副校长
副组长:
张光生,教授,江南大学
汪 芳,教授,北京大学
章锦河,教授,南京大学
张朝枝,教授,复旦大学
张玉钧,教授,北京林业大学
席建超,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鲁明勇,教授,吉首大学
委员:
程占红,教授,山西财经大学
韩国圣,教授,山东大学
李 梅,教授,四川农业大学
李 鹏,教授,云南大学
李 瑞,副教授,贵州师范大学
李燕琴,教授,中央民族大学
刘民坤,教授,广西大学
刘 俊,教授,四川大学
刘 敏,教授,北京联合大学
林明水,教授,福建师范大学
罗艳菊,教授,海南师范大学
晋秀龙,教授,滁州学院
石金莲,教授,北京工商大学
陶 犁,教授,首都师范大学
唐承财,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王 辉,教授,辽宁师范大学
王 磊,教授,宁夏大学
王立龙,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
王立国,教授,江西农业大学
乌铁红,教授,内蒙古大学
邢慧斌,教授,河北大学
姚 娟,教授,新疆农业大学
虞 虎,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赵 磊,教授,浙江工业大学
张跃西,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
郑群明,教授,湖南师范大学
钟永德,教授,中南林业大学
周 彬,教授,宁波大学
卓玛措,教授,青海民族大学
粟 娟,教授,吉首大学
秘书处:
王灵恩,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永飞,吉首大学,教授
覃 雯,吉首大学,讲师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暨山地生态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研究现状
一、政策推动与规划引导
政策支持:
国家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旅游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培育生态旅游等新业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引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地方实践:
地方规划:各地纷纷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如重庆市出台自然公园保护与利用相关政策,积极发挥自然公园生态旅游、自然教育和森林康养等功能。
典型示范区:建立了多个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区,通过实践探索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二、学术研究与发展趋势
学术研究:
研究内容:生态旅游的研究内容涵盖了生态旅游的定义、特点、分类、发展模式、环境影响、社区参与、游客行为等多个方面。
研究成果:近年来,关于生态旅游的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专著,为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发展趋势:
多样化:生态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包括观光旅游、冰雪旅游、休闲度假、生态露营、山地运动、生态文化和自然教育等特色项目。
个性化:随着游客需求的多样化,生态旅游产品更加注重个性化体验,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智能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生态旅游的智能化发展,如智能导览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应用,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市场发展与经济效益
市场规模:
持续增长:近年来,中国生态旅游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2019年,我国生态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
游客量:2023年,全国林草生态旅游游客量突破21亿人次,同比增长84%,接近新冠疫情前的最高水平。
经济效益:
带动就业增收: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来说,生态旅游成为了一条重要的脱贫致富之路。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消费的新引擎。如青海省通过发展生态旅游,2023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430.64亿元,同比增长196.3%。
四、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保护:
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2020年,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国土面积的18%以上,有效保护了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如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治理,使得湖域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
可持续发展:
平衡发展:生态旅游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社区参与:鼓励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实现旅游收益的合理分配。
五、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面临的挑战:
资源保护与开发矛盾:部分地区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问题。
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偏远地区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公众认知度低:公众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度有待提高,生态旅游市场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应对策略:
加强规划与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监管。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普及环保教育:通过各种渠道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全国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旅游业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基于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可以开发出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产品,如森林生态旅游、湿地生态旅游、海洋生态旅游等,满足游客对自然和文化的探索需求。
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成果可用于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管理,包括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旅游承载力评估、旅游线路设计等方面,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与自然保护区
生态资源保护:通过生态旅游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态资源的分布、价值和保护需求,为林业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旅游活动管理:在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时,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农业与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开发:生态旅游研究有助于挖掘乡村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农业生态旅游:将生态旅游与农业相结合,可以开发出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如农事体验、生态采摘等,增加农业附加值。
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产业
环保政策制定:生态旅游研究为环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产业发展: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绿色产业的发展,如生态旅游服务、生态农产品生产等,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教育与科研领域
生态教育:生态旅游研究有助于推动生态教育的发展,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科研合作:生态旅游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等,为科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六、文化与创意产业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研究有助于挖掘和保护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创意旅游产品设计:结合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可以设计出更具创意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七、健康与养生产业
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旅游研究有助于开发健康旅游产品,如森林浴、温泉疗养等,满足游客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养生服务提供:结合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可以提供更加科学、健康的养生服务,提高游客的生活质量。
应用实例
生态旅游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已建立了多个生态旅游区,如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这些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和管理都受益于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
旅游扶贫项目:在一些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经济脱贫和生态保护的双赢。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也得益于对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全国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知名研究机构
中国旅游研究院生态旅游研究基地
简介:该基地是湖北大学与国家部委合作共建的科研平台,重点在旅游生态补偿、旅游绿色发展效率、旅游绿色消费等三个方向开展研究。
背景:2020年5月9日,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中国旅游研究院批准依托湖北大学设立。
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了湖北大学相关学科建设,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贡献更多智力支持。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简介:该委员会于2001年12月18日在北京成立,是一个由中国旅游生态学科研工作者组成的专业性组织。
主要任务:普及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推广先进技术。
影响力:通过举办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承接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工作、开展地方发展服务咨询等方式,积极打造学科影响力,为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知名企业品牌
绿维文旅
简介:国内首家提出并实践文旅“文旅O+EPC”模式的文旅全链综合服务商。
业务:涵盖策划、规划、设计、运营一体化服务。
影响力:以运营为先导,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投融资、开发、建造、招商、运营等全程全链业务体系,在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巅峰智业
简介:国内领先的文旅产业规划与运营服务商。
业务:覆盖旅游规划、景区运营、智慧旅游等。
影响力:提供“规划+运营+投资”于一体的全链服务,在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中国旅游集团
简介:央企背景,中国领先的旅游企业集团之一。
业务:涵盖景区经营、酒店运营、旅游交通、旅行社等多个领域。
影响力:在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领域,中国旅游集团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拥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华侨城集团
简介:以文化旅游、房地产、电子通讯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业务:涉及主题公园、文化演艺、旅游地产等多个领域。
影响力:华侨城集团注重生态环保,在其主题公园和文化演艺项目中融入生态旅游元素,为游客提供绿色、健康的旅游体验。
锦江国际集团
简介: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之一。
业务:涵盖酒店、餐饮、旅游客运、旅游零售等多个领域。
影响力:锦江国际集团积极推动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的发展,通过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为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态旅游体验。
全国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综合管理与规划类岗位
生态旅游规划师
职责:负责生态旅游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包括资源评估、市场分析、项目策划等。
要求:具备生态学、旅游规划或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
景区运营总监/经理
职责:负责景区的日常运营管理,包括游客服务、市场营销、活动策划等。
要求:具备丰富的景区管理经验,熟悉旅游市场动态和消费者行为。
研学项目负责人
职责:负责研学旅游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包括课程设计、师资培训、活动组织等。
要求:具备教育、旅游或相关专业背景,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项目运营与服务类岗位
沙漠项目总监/负责人
职责:负责沙漠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运营,包括项目策划、市场推广、客户服务等。
要求:具备沙漠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经验,熟悉沙漠生态环境和游客需求。
沙漠冲浪车司机/沙漠摩托车司机
职责:负责驾驶沙漠冲浪车或摩托车,为游客提供刺激的沙漠探险体验。
要求:持有相应驾照,熟悉沙漠地形和驾驶技巧,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
拉骆驼人员
职责:负责带领游客骑骆驼游览沙漠景区,提供安全、舒适的骑乘体验。
要求:熟悉骆驼的习性和饲养方法,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高空滑索操作员/沙漠飞船操作员
职责:负责高空滑索或沙漠飞船等游乐设施的操作和维护,确保游客安全。
要求:熟悉游乐设施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具备良好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类岗位
市场营销专员/经理
职责:负责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包括广告投放、活动策划、社交媒体营销等。
要求:具备市场营销或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旅游市场动态和消费者行为。
新媒体运营专员/经理
职责:负责生态旅游项目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和推广,包括内容创作、平台运营、数据分析等。
要求:熟悉新媒体平台的运营规则和推广技巧,具备较强的创意和文案能力。
四、后勤支持与保障类岗位
职工餐厅厨师/帮厨
职责:负责景区职工餐厅的餐饮制作和服务,确保员工饮食健康、营养。
要求:具备烹饪技能,熟悉食品安全和卫生规范。
保洁员
职责:负责景区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景区环境整洁、美观。
要求:身体健康,爱岗敬业,能认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五、就业机会来源
旅游景区:直接就职于各类生态旅游景区,参与景区的规划、运营、管理等工作。
旅游企业:加入专业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从事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推广、销售等工作。
研究机构:进入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领域的研究机构,参与课题研究、政策咨询等工作。
政府部门:在文化和旅游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等政府部门工作,负责生态旅游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