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十一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04-15 ~ 2025-04-19
举办场地:长沙世纪金源大饭店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领域专家
会议介绍

为推动热带气旋监测、理论研究、预报技术以及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由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学会台风专业委员会、亚太台风研究中心承办,湖南省气象局、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协办的“第二十一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NWTC-XXI)”定于2025年4月举行。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热带气旋科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机构与团队

主要研究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机构在热带气旋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跨学科合作:热带气旋研究涉及气象学、海洋学、大气物理、遥感技术等多个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研究进程。

二、研究内容与成果

热带气旋的监测与预报

数值模式发展:利用先进的数值模式(如MM5模式)进行热带气旋路径集合预报试验,通过增长模繁殖法(BGM)和模式物理过程扰动法(MPP)提高预报准确度。

数据同化技术:基于集合Kalman滤波数据同化的热带气旋集合预报系统,通过同化多种观测数据,显著提高了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精度。

卫星云图技术: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归纳出利用卫星云图判断热带气旋强度的实用技巧,为预报员提供了直观、有效的工具。

热带气旋的结构与强度变化

天气动力机理分析:深入研究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结构和强度变化机制,为预报提供理论支持。

物理诊断分析:通过物理诊断方法,揭示热带气旋内部物理过程的特征,提高对其本质的认识。

热带气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热带气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和调制机理,以及热带气旋对海洋物理要素和生物地球化学要素的影响。

气候变化影响:探讨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包括生成频数、路径、强度等方面的变化,为应对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观测技术的发展

海上观测技术:针对热带气旋期间海上观测数据缺乏的问题,发展了锚定观测、机动观测、“抛弃式”观测和遥感观测等多种方式,形成了立体协同观测网络。

新技术应用:利用无人机、无人船等新技术手段,提高了热带气旋观测的效率和精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三、研究成果的应用

业务预报:研究成果不断转化为业务能力,提高了热带气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热带气旋研究合作项目,与国际同行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推动热带气旋科学研究的进步。

四、未来研究方向

深化机理研究:继续深入研究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结构和强度变化机制,揭示其本质特征。

提高预报精度:发展更加先进的数值模式和预报技术,提高热带气旋路径、强度和风雨预报的精度。

加强观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热带气旋观测体系,提高观测数据的时空分辨率和覆盖范围。

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影响的研究,为应对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全国热带气旋科学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气象服务领域

天气预报

热带气旋科学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天气预报业务,提高热带气旋路径、强度和风雨预报的准确度,为公众和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

灾害预警

基于热带气旋的研究,可以建立更为精准的灾害预警系统,提前发布热带气旋可能带来的强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二、防灾减灾领域

应急响应

热带气旋科学研究有助于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预案,提高应对热带气旋灾害的效率和效果,减轻灾害损失。

风险评估

通过对热带气旋活动规律、强度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灾害影响的研究,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三、海洋与航运领域

海洋环境监测

热带气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海洋环境监测,评估热带气旋对海洋生态、海平面变化等的影响。

航运安全

热带气旋对航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提前了解热带气旋的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为航运部门提供预警信息,保障航运安全。

四、农业与林业领域

农业灾害预防

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风、暴雨等灾害对农作物和林业资源造成严重影响。通过研究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可以制定更为有效的农业灾害预防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农业保险

热带气旋灾害是农业保险的重要赔付领域之一。研究成果可以为农业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定价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和赔付效率。

五、能源与基础设施领域

能源安全

热带气旋可能对能源设施(如海上油气平台、电力设施等)造成破坏。通过研究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可以提前采取措施,保障能源设施的安全运行。

基础设施规划

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阶段,考虑热带气旋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可以提高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六、科研与教育领域

科学研究

热带气旋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科研领域,涉及气象学、海洋学、大气物理等多个学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教育培训

热带气旋科学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气象灾害预防、应对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和相关部门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全国热带气旋科学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简介: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是在原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基础上,于2001年经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央编制办公室批准同意成立的一个专门从事台风研究的国家级公益性研究机构。

研究方向:以开展热带气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要发展方向,涉及卫星、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在台风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技术,台风路径突变理论及客观预报技术,台风结构和强度变化理论及预报技术等多个领域。

成果与影响:该所已累积了半个多世纪的西北太平洋台风基本资料,是我国唯一从事热带气旋研究的国家级专业科研机构,也是我国保存台风资料最完整、年代序列最长的权威资料专业机构。其研究成果对我国开展防台减灾的科学研究及政策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简介: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立足华南和南海,着力开展热带海洋气象机理探索和预报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形成了区域数值预报技术,华南区域灾害性天气,南海海洋气象,城市群环境气象,热带季风与气候预测五个学科领域。

成果与影响:以台风、海雾、季风边界层、光化学等大型野外科学试验为基础,该所提升了对热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的科学机理认识和预报技术改进。其研究成果为广东在国内率先开展格点预报和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企业品牌(在台风研究或气象服务方面有影响力的)

虽然企业品牌通常不直接从事热带气旋的科学研究,但它们在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与热带气旋相关的技术研发和服务提供方面。以下是一些在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非直接研究机构,但业务涉及热带气旋科学应用):

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简介:东方电气是一家致力于风电装备研制的企业,拥有20年的风电装备研制经验。

业务与影响:该公司提供的海上风机机组在多次台风考验中表现优异,无一受损,展现了其强大的抗台风能力。这得益于东方电气在风电装备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和运维管理方面的极致创新与品质锻造。

热带气旋科学应用:虽然东方电气不直接从事热带气旋科学研究,但其产品(如海上风机机组)的设计、制造和运维管理均充分考虑了热带气旋等极端天气条件的影响,体现了热带气旋科学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全国热带气旋科学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研究机构招聘岗位

热带气旋研究员/科学家

岗位职责:从事热带气旋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或业务预报研究,包括热带气旋的生成、发展、结构和强度变化机制,热带气旋路径、强度预报技术等。

任职要求:一般要求具备气象学、大气科学或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熟悉热带气旋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博士后研究人员

岗位职责: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热带气旋领域的深入研究,参与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任职要求:已取得或即将取得气象学、大气科学或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据分析师/工程师

岗位职责:负责热带气旋观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提高热带气旋预报的精度。

任职要求:具备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或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熟悉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二、气象服务机构招聘岗位

天气预报员

岗位职责:负责制作和发布热带气旋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为公众和相关部门提供气象服务。

任职要求:具备气象学或相关领域的本科学历,熟悉热带气旋的预报技术和业务流程,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气象服务产品经理

岗位职责:负责气象服务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推广,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开发新的气象服务产品。

任职要求:具备气象学、市场营销或相关领域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流程和市场推广策略。

三、其他相关领域招聘岗位

海洋环境监测工程师

岗位职责:负责海洋环境监测站点的建设、维护和运行,收集和分析海洋环境数据,评估热带气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任职要求:具备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或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熟悉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

防灾减灾工程师

岗位职责:负责热带气旋灾害的风险评估、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工作,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和措施。

任职要求:具备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或相关领域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防灾减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

四、就业机会获取途径

关注研究机构官网:如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等,这些机构会定期发布招聘信息。

招聘网站和平台:如高校人才网、科研招聘网等,这些网站会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招聘信息,方便求职者筛选。

参加招聘会:关注各地举办的招聘会,特别是与气象、海洋、环境科学等领域相关的招聘会,与招聘单位面对面交流,了解岗位需求和招聘流程。

社交网络和专业社群:加入气象、海洋科学等领域的社交网络和专业社群,与同行交流,获取招聘信息和行业动态。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