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C2025年第十八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

重要提示:会议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举办时间,场地,出席人员等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报名参会或沟通合作请先联系主办方确认。如果您发现会议信息不是最新版,可以通过主办方邮箱将包含最新会议信息的链接或文件通过邮箱发送至support@huiyi-123.com,审核人员将会尽快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
会议时间:2025-10-17 ~ 2025-10-20
举办场地:荷田大酒店 导航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 更多会议
大会主席:尤政
会议介绍

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Sensors and Transducers Conference of China,以下简称“STC 学术会议”)是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由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技术领域知名学术组织主办,自1989年11月在北京举办第一届会议后,两年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STC 学术会议的历次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领域不断提高的技术实力和生产力水平,对其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作为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领域内规模最大、参会范围最广、水平最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之一,已成为我国此领域内产学研交流及合作的重要平台。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STC 学术会议,即STC2025,将于2025年10 月17日-2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以 “创新、融合、协同、超越” 为主题,充分展示我国传感器领域最新成果,欢迎来自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加此次学术盛会,共同研讨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传感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

会议期间还将举办展览,展示国内领先企业在产品和自主可控方面的最新成果。

大会主席

尤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院士)

大会副主席(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青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九院七〇四所副总工程师)

樊尚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蒋亚东(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缪向水(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学院院长)

王 平(浙江大学教授)

王跃林(绍兴文理学院教授)

文玉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张 超(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光祖(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学院副院长)

张 彤(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赵玉龙(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郑 浩(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顾问委员会(以姓氏拼音为序)

蔡小斌 戴保平 冯冠平 蒋庄德 李艳华 吕建华 宋宗炎 谭久彬 唐祯安 夏善红 徐开先 于勇 苑玮琦

程序委员会(以姓氏拼音为序)

主任:刘欢 罗为

副主任:陈青松 陈实

委员:蔡新霞 董凯峰 段国韬 费腾 傅邱云 卢革宇 李红浪 李铁 牟笑静 南天翔 彭泳卿 王高 王军波 王文 文玉梅 徐明 薛堪豪 杨晓非 姚远 叶镭 尹玉刚 游龙 曾双双 张丛春 张世名 张彤 张悦 朱本鹏

组织委员会(以姓氏拼音为序)

主任:刘伟 张光祖

副主任:程伟明 董文 黄玉君 姜波 李华曜 欧阳君 王鲜 熊炫 尹玉刚

会议秘书处(以姓氏拼音为序)

秘书长:熊炫

副秘书长:刘晓菲 宋寒椿 王兆刚 吴小雪 于慧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研究现状

一、产业规模与增长

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例如,2022年中国传感器市场中,压力传感器销售额达到588.6亿元,图像传感器销售额为413.4亿元,位置传感器销售额为321.1亿元。此外,还有流量、生物、运动、距离、温湿度、射频、气体等各类传感器也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

增长率: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版传感器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分析,2025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5000亿美元,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亚太地区成为最大的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其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传感器市场之一,增长势头强劲。

二、技术发展与创新

技术分类:传感器分十大类,包括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可归为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三大块。

技术趋势:随着新技术革命催生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感器技术不断创新。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纳米技术、光学传感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并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国产化进程:虽然高端传感器领域长期被海外龙头占据,但国内传感器企业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机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国内企业正在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程度,努力发展专用技术、特色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三、应用领域与市场需求

应用领域:传感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包括工业、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消费电子、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工业领域,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等场景;在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普及推动了传感器需求的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随着物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传感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传感器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面临的挑战

技术差距:我国传感器的整体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制造技术、工艺及设备严重滞后于国外,产品的种类少、品质差,企业自主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差等方面。

产业结构:国内企业过于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生产工艺装备相对落后,缺乏新技术运用创新的基础和动力。

市场竞争:全球传感器市场竞争激烈,众多国内外企业都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国内传感器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优化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五、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传感器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纳米技术的应用将使得传感器能够在微观尺度上进行高精度检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引入将使传感器具备更强的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

市场扩展:随着物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新兴市场的增长尤为显著,如亚太地区、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市场潜力逐渐显现。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传感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国政府将传感器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传感器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

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工业自动化

应用实例: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传感器用于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置等。例如,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管道内的压力变化,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安全;位置传感器则用于精确控制机械臂的运动轨迹,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

作用:传感器是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汽车电子

应用实例:在汽车领域,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发动机控制、安全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例如,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发动机的工作温度,确保发动机在最佳状态下运行;碰撞传感器则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及时触发安全气囊等安全装置。

作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进程,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三、通信电子

应用实例:在通信设备中,传感器用于监测信号强度、频率、相位等参数,确保通信质量。例如,在智能手机中,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用于实现屏幕自动旋转、游戏控制等功能;环境光传感器则用于自动调节屏幕亮度,节省电量。

作用:传感器在通信电子领域的应用,提升了通信设备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四、消费电子

应用实例:在消费电子领域,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产品中。例如,指纹传感器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心率传感器则用于监测用户的心率变化,为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作用:传感器技术的创新推动了消费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

五、医疗健康

应用实例:在医疗健康领域,传感器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疾病诊断等方面。例如,血糖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为糖尿病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心电图传感器则用于记录患者的心电图信号,辅助医生进行心脏疾病的诊断。

作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为医疗健康领域提供了更加精准、便捷的检测手段,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六、航空航天

应用实例:在航空航天领域,传感器用于监测飞行器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振动等,确保飞行器的安全飞行。例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火箭的各项性能指标,确保发射成功。

作用:传感器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为飞行器的安全飞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七、环境监测

应用实例:在环境监测领域,传感器用于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等环境指标。例如,空气质量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空气中的PM2.5、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作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手段,有助于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八、能源管理

应用实例:在能源管理领域,传感器用于监测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耗情况。例如,在智能电网中,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电网的电压、电流等参数,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在智能家居中,传感器则用于实现能源的智能管理,降低能耗。

作用:传感器在能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专注于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器件的研究,拥有完整的微米/纳米加工工艺线,研究内容包括MEMS陀螺仪、加速度计等多种MEMS器件。

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由原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改组,涵盖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传感及测量信息技术等多个研究领域。

东南大学-数字感知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应用需求,突破超低功耗、感存算融合等核心关键技术,为数字化时代提供高灵敏度、高能效、高安全性的数字感知解决方案。

东南大学-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现有的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开展微波、毫米波与太赫兹领域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企业品牌

韦尔股份:中国图像传感器的领导者,在全球也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其图像传感器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市占率不断提升。

歌尔微:原是歌尔股份旗下主要负责微电子业务的主体,后分拆成为单独负责微电子业务的公司。其核心业务是MEMS声学传感器,在国内声学传感器市场中占据第一份额。

华工高理:全球温度传感器领先企业,拥有全球温度传感器市场份额超过70%。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空调、汽车热管理等领域。

汉威科技:我国气体传感器的领导者,在全球气体传感器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其气体传感器产品种类丰富,技术领先。

美新半导体:专注于MEMS加速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是全球加速度传感器领导者之一。其产品累计出货量超过20亿颗。

柯力传感:我国应变式传感器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钢制传感器生产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称重、工业检测等领域。

安培龙:国内压力传感器领域的知名厂商,依托自主研发的陶瓷工艺技术,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此外,还有基恩士欧姆龙松下西克等国际知名品牌,以及中国电科CETC华润微电子航天电子等国内知名企业,在传感器领域也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技术研发类

传感器研发工程师:负责传感器的设计、开发和优化工作,需要掌握传感器原理、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等相关知识。

MEMS传感器研发工程师:专注于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的研发,涉及微纳加工、器件测试、系统集成等方面。

光学传感器工程师:负责光学传感器的设计、开发和测试,涉及光学原理、光路设计、信号处理等。

软件工程师(传感器方向):负责传感器相关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包括嵌入式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等。

二、生产制造类

传感器工艺工程师:负责传感器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优化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传感器测试工程师:负责传感器的性能测试、质量检测和故障分析,确保产品符合规格要求。

生产主管/车间主任:负责传感器生产线的整体管理和协调,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三、市场销售类

传感器销售工程师:负责传感器的市场推广、客户开发和销售工作,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

市场营销经理:负责制定传感器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推广计划,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销售助理/实习生:协助销售工程师进行市场调研、客户沟通和销售支持工作。

四、其他专业类

FAE现场应用工程师:负责为客户提供传感器产品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解决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项目经理(传感器项目):负责传感器项目的整体规划、执行和监控,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产品经理(传感器产品):负责传感器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推广,协调研发、生产和销售等部门的工作。

推荐会议
会议小助手
会议通企业微信客服群
办会,宣传,赞助会议请加入客服群以便于获取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