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测控技术的发展,促进科研成果与工程应用的深度融合,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专业委员会定于2025年5月15日-1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第八届三次委员会暨高超声速流动测量技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将围绕高超声速流动测量技术的最新进展、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深入探讨,并致力于推动技术成果的应用。诚邀您出席会议进行交流。现将会议有关安排告知您,望届时赴会。
会议报告
大会特邀报告宣讲时间为40分钟,交流报告宣讲时间为20分钟,报告人包括(持续更新):
易仕和,国防科技大学
衷洪杰,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欧东斌,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闫博,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李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彭迪,上海交通大学
王成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吴杰,华中科技大学
李祝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会暨高超声速流动测量技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中国空气动力学测控专业研究现状
一、研究基础与体系构建
研究基础扎实: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空气动力学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发展。构建了风洞试验、数值模拟、模型飞行试验三大手段齐备的空气动力试验研究能力体系,为测控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在前沿技术研究以及试验研究体系建设方面发展迅速,为空气动力学测控专业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技术创新与突破
数值模拟技术:以Euler及Navier-Stokes方程为主要数学模型的整机及部件绕流流场和气动特性计算研究领域,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被应用于很多重点型号的研制中。
风洞设施建设:多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风洞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空气动力学测控专业的研究提供了先进的实验平台。
大模型技术:随着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大模型技术应运而生,并在空气动力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在流场预测、气动性能预测和气动外形设计等方面,大模型技术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三、应用领域拓展
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测控专业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为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他领域:此外,该专业的研究成果还逐渐拓展到风能、建筑、地面交通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四、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高校教育:国内多所高校开设了与空气动力学测控相关的专业或课程,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研究机构与企业: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空气动力学测控领域拥有强大的研究实力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与网络化: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空气动力学测控技术将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测量和控制。
跨学科融合:空气动力学测控专业将与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实现更深入的融合,推动该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国际化合作: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将加强与国际先进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空气动力学测控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空气动力学测控专业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航空航天领域:
飞行器设计与制造:空气动力学测控专业在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设计、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发、航天器再入热防护等关键技术岗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气动工程师需参与从CFD模拟(计算流体力学)到风洞试验的全流程开发。
航空航天工业与航空旅游:空气动力学在设计航天飞行器和商业航天旅游飞行器时将发挥关键作用,为人类探索太空和开展太空旅游提供支持。
能源领域:
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气动弹性分析、海上浮式风机尾流控制等技术突破,推动了空气动力学在风力发电领域的应用。例如,金风科技、Vestas等企业组建了专门的气动团队。
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普及使续航竞争从电池密度延伸至空气动力学优化。主机厂及设计公司(如Pininfarina)对具备外流场分析、主动式扰流板开发能力的人才需求激增。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超高层建筑风振控制:例如,SOM建筑事务所在上海中心大厦设计中,联合气动专家进行了3000多次风洞试验,这类跨学科岗位薪资较传统建筑行业高出40%。
隧道设计:空气动力学可以应用于解决隧道内的活塞风压问题,以及列车与隧道壁之间的气压问题。
体育与运动领域:
运动装备设计:例如,英国Proving Ground公司为英国自行车队开发的气动头盔,在东京奥运会帮助车队夺金。类似的气动优化服务已延伸至滑雪服设计、高尔夫球杆流体仿真等领域,Nike、迪桑特等企业组建了专属运动流体实验室。
环境保护领域:
大气污染和气象预测:空气动力学在大气污染和气象预测中也有重要应用。
新兴技术领域:
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空气动力学在自动驾驶传感器抗风噪设计等新兴领域具有竞争力。例如,美国密歇根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开设的“实验流体力学+数据科学”复合课程,使毕业生在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更具竞争力。
大规模飞行器联网:随着大规模飞行器的联网,空气动力学将在实现飞行器之间高效通信和协同操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教育与人才培养领域:
学术研究与教育:为了应对未来空气动力学领域的需求,学术机构、研究中心和企业需要加强对空气动力学领域的培训和教育,培养更多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中国空气动力学测控专业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
简介:CARDC 是为适应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而组建的国家级空气动力研究、试验机构,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境内。
实力:拥有 50 余座配套的低速、高速、超高速气动力和气动热试验设备和特种试验设备,是国内唯一的大、中、小设备配套,风洞试验、数值计算和模型飞行试验三大手段齐备的研究单位。
成就:已完成了大量航空航天飞行器及汽车、高速列车、风工程的试验、研究和计算任务,获得国家级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千余项。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十一院)
简介:成立于 1956 年,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基地,也是中国空气动力研究的核心机构。
实力:拥有配套齐全的低速、亚跨超、高超声速风洞等试验设备,具备完善的飞行器气动特性地面模拟试验能力。
业务:主要从事运载火箭、地外探测器、飞船、卫星,以及无人机等航空航天飞行器空气动力及其相关问题的专业研究。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简介:始建于 1955 年,由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626 所)和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627 所)于 2000 年合并组建,是航空工业唯一的空气动力专业研究机构。
实力:已建成以国内最大连续式跨音速风洞为代表的亚、跨、超高速风洞群,以及低速增压风洞(亚洲唯一)、8 米量级回流式风洞为代表的低速风洞群和 300 万亿次/秒的高性能计算集群。
业务:为非定常气动力技术、流场显示技术、气动噪声技术、飞机结冰技术和动力模拟技术等研究方向提供高、低速气动力综合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企业品牌
东华测试
简介:国内领先的结构力学性能研究和电化学工作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 1993 年。
实力:始终专注于智能化测控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掌握核心技术,产品成熟,市场广泛认可。
业务:拥有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 PHM 系统、基于 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电化学工作站四大类产品线,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轨道交通、汽车工业、机械设备、能源电力、电子电气、特种设备和海工结构等行业。
曙光智算
简介:致力于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科技创新算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平台运营商,是中科曙光(603019.sh)的全资子公司。
实力:研发和运营中心设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已接入和聚合了国内十余个国家及省级中大型计算中心的海量计算资源,构建了面向全国的高端计算服务能力。
业务:为中国及全球用户提供创新、高效、可靠的云端算力产品、解决方案及专业咨询服务。
海普森科技
简介:成立于 2018 年 10 月 19 日,总部设在西安市雁塔区,在上海市奉贤区、合肥市高新区、北京市海淀区、深圳市龙岗区均设有公司联络办事处。
实力:一直致力于高性能计算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不断攻关和探索并行计算机硬件、Linux/Windows 系统及应用软件之间的深层次关联。
业务:主营产品包括计算工作站、计算服务器、图形工作站、GPU 计算工作站、AI 模拟平台、存储服务器、计算机集群等。
中国空气动力学测控专业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技术研发类岗位
气动研发工程师:负责气动布局设计、气动仿真计算、高超声速技术研究等,要求具备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测控技术工程师:专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研发和应用,涉及测量控制、试验运维保障、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要求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仪器仪表自动控制、软件工程、控制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
CFD(计算流体力学)工程师:负责CFD模拟和计算,对飞行器的气动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要求具备深厚的数学功底和计算流体力学专业知识。
二、项目管理类岗位
项目经理:负责空气动力学测控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和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要求具备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项目助理:协助项目经理进行项目日常管理,包括文档整理、进度跟踪、会议组织等,要求具备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办公软件使用技能。
三、实验与测试类岗位
风洞实验工程师:负责风洞实验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要求熟悉风洞实验流程和操作规范,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测试工程师:负责空气动力学相关设备的测试工作,包括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要求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的使用。
四、应用与维护类岗位
应用工程师:负责将空气动力学测控技术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要求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维护工程师:负责空气动力学测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要求具备设备维修和保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其他相关岗位
数据分析师:负责对空气动力学测控实验和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要求具备数据分析技能和统计学知识。
销售工程师:负责空气动力学测控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工作,要求具备良好的销售技巧和市场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