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建设工程遥感分会会同相关单位联合召开的第七届工程监测技术大会,将于2025年3月26日至29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会议主题
(一)会议主题
数智融合 新质监测
(二)会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工程监测技术标准解读;
2、工程监测新技术(北斗/GNSS、遥感、InSAR、无人机、激光雷达、视觉、光纤光栅等);
3、交通(城市轨道、铁路、公路、机场等)设施、建筑物水利设施、地下空间等施工安全监测与运维监测;
4、矿山与尾矿坝工程监测及安全管理:
5、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6、变形分析建模及预报预警的理论与方法;
7、监测数据管理及软件平台;
8、工程监测案例分析。
以下内容为GPT视角对工程监测技术大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解读,仅供参考:
工程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一、监测技术的多样化
激光技术:激光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监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高精度的变形监测和缺陷检测方面。例如,基于激光技术的变形监测算法可以有效提高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的可靠性。通过激光扫描技术(TLS),研究人员能够精确定位隧道结构中的水渗漏和裂缝,并通过摄影测量技术清晰识别和量化这些病害的尺寸。
BIM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结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结构健康监测(SHM)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提供了独特的机会。通过三维环境中的数据文档化和系统化解释,BIM技术在基础设施监测应用中展示了显著的潜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智能感知技术:这些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新型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远程监测材料失效特性。同时,智能手机、无人机和机器人传感器等下一代智能传感技术也在结构健康监测中得到了应用。
GNSS技术:GNSS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它提供了比传统加速度计更高性能的动态位移和模态频率信息,适用于塔、烟囱、高层建筑和桥梁等结构的变形监测。
InSAR技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以其大范围、高精度、高空间密度的形变获取能力,被广泛用于大范围地表形变监测。近年来,随着星载SAR系统分辨率的不断提高,时序InSAR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重要基础设施的监测。
二、监测领域的扩展
工程监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除了传统的土木工程结构监测外,还涉及到了交通工程质量检测、电力工程质量检测、空气质量监测、建筑进度监测、城市微气候监测、生态多样性监测、水文资源监测、飞行器结构变形监测、家庭健康监测以及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
三、智能化与自动化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监测技术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建筑监测的实时参数获取和科学依据提供。同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监测手段也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四、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工程监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监测系统的稳定性、监测成本的控制等。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这些挑战也将逐渐得到解决。同时,工程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相关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
工程监测技术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或产业领域
一、土木工程与建筑行业
结构健康监测:
对桥梁、隧道、大坝、高层建筑等大型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利用激光技术、BIM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先进手段,实现结构变形的精确测量和病害的及时发现。
施工过程监测: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开挖、边坡支护、模板支撑等关键工序进行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通过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应变、位移等参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交通行业
道路与铁路监测:
对道路和铁路的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进行监测,评估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利用InSAR技术、GNSS技术等手段,实现道路和铁路的大范围、高精度形变监测。
交通设施监测:
对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护栏等交通设施进行监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通过智能化监测手段,及时发现交通设施的损坏或故障,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三、能源行业
电力设施监测:
对输电线路、变电站、风力发电场、太阳能电站等电力设施进行监测,评估其运行状态和安全性。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感知技术等手段,实现电力设施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
能源管道监测:
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管道进行监测,防止管道泄漏和破裂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实时监测管道的应力、应变、温度等参数,及时发现管道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四、环保与生态行业
环境质量监测:
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评估环境质量状况。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实现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生态多样性监测:
对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等区域的生态多样性进行监测,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智能化监测手段,及时发现生态系统的异常情况并进行保护。
五、其他行业
农业领域:
对农田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况等进行监测,为精准农业提供数据支持。
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农田的大范围、高精度监测。
航空航天领域:
对飞行器结构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其飞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技术,实现飞行器结构的在线健康监测和故障预警。
城市管理与公共安全领域:
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建筑等进行监测,评估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利用智能化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城市设施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保障城市安全和正常运行。
工程监测技术领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机构或企业品牌
研究机构
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简介:2009年经科技部批准,依托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正式组建。
研究方向:开展海洋监测设备优秀成果的工程化技术研究、产业化生产、市场推广、产品升级和后勤保障服务。
成果:在海洋资料浮标技术、海洋气象仪器测量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达到国内技术领先水平。
长科院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研究所:
简介:溯源于20世纪50年代创建的原型观测专业,是国内最早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安全评估研究及技术服务的单位之一。
研究方向:涵盖安全监测技术、工程安全评价与灾害防治、无损探测与测量等多个领域。
成果:已成为国内专门从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评价等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的主要机构之一。
北京市建筑安全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简介:2011年4月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研究机构。
研究方向:开展建筑安全监测等技术的研究,解决建筑安全监测关键性、基础性和共享性技术问题。
成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为首都建筑安全服务。
中国地震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
简介:中国地震局直属的集项目管理、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事业单位。
研究方向:负责国家建设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组织和管理等。
成果:在地震监测、地壳运动观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企业品牌
树根互联:
简介:脱胎于三一重工物联网部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
产品:“根云”平台,已接入各类高价值设备超40万台,形成全球化服务能力。
应用:在风电行业、发电机、缝纫设备等多个领域进行设备监测。
观为监测:
简介:服务于风力发电、水和污水处理、煤炭、石油石化等多个行业的监测公司。
成果:国内首家经国际标准化认证组织授权的ISO国际振动分析培训认证基地。
寄云科技:
简介:年轻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
产品: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海量工业数据存储和查询。
应用:在轨道交通、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进行设备监测和故障预测。
普奥:
简介:工业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产品:ProudLink、ProudThink、ProudArk三款平台级产品。
应用:通过传感器采集生产设备的状态数据和工艺数据,进行故障预测和模型训练。
应势科技:
简介:运用AI与机器学习的技术进行工业设备故障预警的公司。
产品:Dataneuro,功能包括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数据特征挖掘与建模等。
应用:对大型工业设备进行故障预警和实时监测。
工程监测技术领域有哪些招聘岗位或就业机会
一、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
传感器研发工程师:负责设计、开发和优化各类传感器,以满足不同监测场景的需求,如温度、湿度、压力、位移等传感器的研发。
嵌入式系统工程师:专注于开发用于监测设备的嵌入式系统,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数据处理。
算法工程师:研究和开发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算法,如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工程师:负责将各类监测设备、传感器和系统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监测解决方案,并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解决方案工程师: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监测解决方案,包括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等。
三、监测服务与运维
监测工程师:负责现场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排查,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师: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数据报告和决策支持,帮助客户了解设备或结构的运行状态。
运维工程师:负责监测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包括系统升级、数据备份、故障处理等。
四、项目管理与市场销售
项目经理:负责监测项目的整体规划、执行和监控,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市场销售经理:负责推广和销售监测产品和服务,拓展市场份额,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五、其他相关岗位
技术支持工程师: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解决客户在使用监测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标准化工程师:参与制定和完善监测领域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动行业的标准化发展。